吳成楷


人們患上高血壓后,喜歡以西醫方式治療。其實中醫治療高血壓效果也很好。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中醫是怎樣看待高血壓,又是怎樣治療高血壓的。
高血壓與內傷、情志等因素相關
我國古代中醫沒有高血壓這個病名,往往將其歸為“眩暈”“中風”“頭痛”領域,認為此病的發生和患者內傷導致虛損、情志不協調、飲食無節制等因素相關。例如,情志長時間不協調或者精神持續緊張,會導致肝氣郁結,耗損肝陰,造成肝陽過旺,引發陰虛陽亢型高血壓;飲食不節制,攝取肥膩甘甜的食物,抑或過量飲酒,可能傷害脾胃,導致體內滋生濕濁,聚濕生痰,引發痰濁型高血壓;若內傷導致身體虛弱,就會。腎陰不足,造成肝陽過旺,引發陰虛陽亢型高血壓。
分型之后辨證治療
中醫一般把高血壓劃分成如下6種癥型,各種癥型的高血壓對應著各自的療法。
痰濁中阻型肥胖型高血壓患者大多可以歸為此類。癥狀通常包括血壓上升、胸悶痰多、頭昏腦漲、苔膩、肢體麻木而沉重等。治療原則是祛濕化痰、健脾和胃。治療所用方藥為半夏白術天麻湯。可幫助此型高血壓患者改善血脂代謝,避免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增加血管彈性,使血壓逐步恢復正常。
肝陽上亢型主要癥狀是血壓升高、眩暈,同時還有頭痛目脹、面紅耳赤、焦躁多怒、苔黃舌紅等表現。治療原則是平肝潛陽、滋肝養。腎。所用方藥通常為天麻鉤藤飲。此方具備安定、止痛及降低血壓之功效。
肝腎陰虛型主要癥狀是血壓升高、眩暈,同時還有腰膝酸軟、頭痛耳鳴、舌赤少苔等表現。治療原則是養陰填精、滋補肝腎。所用方藥是杞菊地黃丸。此方可抗動脈硬化、調和血脂、減少血管外周阻力等,對。腎性高血壓患者比較適合。
瘀血阻滯型此型高血壓常發生于老年人群,主要癥狀是血壓上升、頭暈頭痛、舌質紫暗、胸悶心悸等,且往往并發心腦血管疾病及動脈粥樣硬化。治療原則是理氣止痛、活血化瘀。治療方藥通常是血府逐瘀湯,其有利于促進微循環及改善血液流變性,讓血管擴張而實現降血壓的功效。
陰陽兩虛型主要癥狀是血壓上升、頭暈目眩,同時還存在腰腿酸軟、心悸失眠、小便清長、畏寒肢冷、舌淡等現象。治療原則是滋陰助陽。所用方藥為金匱。腎氣丸。此方可抑制脂質發生過氧化,改善微循環,維護內皮細胞功能,同時能夠對高級神經的活動加以調節,實現降血壓的功效。
沖任失調型此型高血壓常發生在女性更年期前后,主要癥狀是血壓上升、兩脅脹痛、頭暈頭痛、煩躁多怒、舌質紅等,同時血壓往往受情緒影響而變動。治療原則是調和沖任、滋補肝。腎。治療方藥為二仙湯。
中成藥亦可部分地舒緩高血壓癥狀。比如降壓靈片、安宮降壓丸、羅布麻降壓片及復方羚角降壓片等適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山菊降壓片適用于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牛黃降壓丸適用于痰火壅盛型高血壓患者;心脈通膠囊適用于瘀血阻滯型高血壓患者。
臨床證明,中醫對高血壓有確切療效,并且由于不良反應少,療效比較平穩,可作為輕中度的高血壓首選中藥。重度高血壓因為常常并發其他類型疾病,所以宜將中藥和降壓西藥結合使用,一方面能降低西藥的使用劑量,另一方面亦可增強藥效。但中藥比較溫和,降壓功效較慢,需要的療程也長,堅持長時間服用方可發揮其應有的療效。
健康生活,注意預防及調理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患者宜多攝取有利于血壓降低的食物,如山楂、芹菜、粳米、蓮子、核桃等,通過飲食療法調理身體,改善自己的癥狀。
預防高血壓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其一,飲食有節制,要少用鹽、煙、酒等;其二,管控體重,防止過于肥胖引發高血壓;其三,杜絕精神緊張,長期緊張亦是導致高血壓疾病的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當然,定期測量血壓,第一時間發現高血壓,同時加以管控措施,亦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