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蘇婉
青島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山東青島 266071
勞動參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指勞動力的擁有者按照自己的偏好,在為獲得收入而工作與享受閑暇之間進行的選擇[1],它受到個人人力資本與外界條件等多重因素影響[2]。維持勞動參與的供需平衡有利于加快經濟增長[3]。尤其在我國人口紅利面臨消失、人口老齡化趨勢顯著階段,充分挖掘剩余勞動力潛力、促進居民勞動參與,能夠有效抵消人口紅利消失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下,鄉村旅游成為引導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而旅游減貧的實質即是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實現造血式扶貧。風景旅游區的成立客觀上給農戶家庭提供了勞動參與的機會。因為,風景旅游區具備自然、文化資源作為資源優勢,成立景區則能夠吸引游客前來,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景區投資與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從而創造更多勞動參與機會。
已有文獻中,學者們從“經濟水平”“家庭”“個人特征”等方面,研究了特定區域旅游業的就業效應、社區參與效應[4-6]。鮮有學者探究風景旅游區居民勞動參與的影響因素,而由于現有的旅游就業數據較難獲取,學者多采用大尺度的數據或是問卷調查等實證研究方法[7-12]。因此,本文希望通過采用社區層面的中觀數據,用量化的方法研究風景旅游區社區居民勞動參與的因素。在發揮景區資源優勢的同時,為如何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提供借鑒。
本文打算將村居條件、家庭背景和個人勞動參與放在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中,從村域的視角探討村居經濟條件、社會條件對景區居民勞動參與的影響,對比男女之間的差異,為擴大旅游景區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振興鄉村經濟提供理支持。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北京大學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數據庫。該調查追蹤了個體、家庭、社區三個層次的數據,反映中國社會、經濟和人口等方面的變遷。本文主要使用 2016 年家庭及個人數據(簡稱“CFPS2016 數據,因而本文首先對兩年的數據庫進行合并匹配保留同時參加過這兩輪問卷調查的樣本信息。在此基礎上篩選出社區處于風景旅游區的個案,最終得到18個省級單位,23個村莊,共 413 戶農戶家庭的有效信息。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是否勞動參與”。用被調查者過去一周工作狀態(過去一周是否至少工作了1小時,包括農業工作、上班工作、個體/私營經濟,但不包括在家做家務和義務的志愿勞動者)衡量,回答是為1,否為0,其余變量選取及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1。
表1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因變量勞動參與為二分類變量,勞動參與取值為1,未勞動參與取值為0。本文采用了Binary-Logistic模型來解決因變量非連續的問題。設勞動參與的發生概率為pi,未參與勞動的發生率則為1-pi。
本文設定如下模式的二元Logistic模型 (1):
模型(1)-(6)從橫向上對不同的風景旅游區進行對比,(1)-(2)表示全樣本,(3)-(4)與(5)-(6)分別為村居條件對女性、男性的勞動參與率的影響。表2列出了所有回歸結果。
表2 景區社區村居條件對居民勞動參與影響的回歸結果
本文選定的村居條件包括社會條件:是否通公路、位于城鎮或者農村;經濟條件:經濟水平、貧富差距、農忙時期幫工價格。社區居民勞動參與受到村居經濟與社會條件共同影響。首先,模型(1)反映了社會條件的影響,在控制家庭、個人特征因素后,社區的區位影響居民的勞動參與率。以城鎮為參照組,農村景區的勞動參與比值比為0.717,城鎮景區提升勞動參與的效果更為顯著。相較于農村,城鎮配套設施更完善,招商引資機會也會越多,提供了非農就業機會。模型(2) 反映了經濟因素的影響,風景旅游區的經濟水平顯著影響居民的勞動參與且在控制居民的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后,經濟水平、幫工價格對勞動參與仍有顯著正向影響,經濟水平越高的風景旅游區社區中,居民的勞動參與率也越高,因為更高的經濟水平意味著參與勞動將帶來更可觀的收入,收入效應拉動景區居民勞動參與;其次,貧富差距越小,對居民勞動率提升越明顯,其比值比為1.652,貧富差距大的社區,受擠出效應影響貧困人口勞動參與機會減少,影響社區整體經濟水平提升。在控制變量中,景區居民勞動參與情況受到個人年齡、戶籍等的影響。而在風景旅游區家中子女數目、家庭經濟水平分對居民勞動參與影響并不顯著。可能原因為旅游業發展為居民提供了就地就業、低門檻的就業機會。
分性別來看,男性與女性的差別表現在:女性勞動參與受到景區區位、村貧富差距的影響更加顯著,旅游業發展為女性提供了就業機會,也使她們更易在不公平的制度中權益受損。控制變量:男性結婚、有更多的子女,均會提升男性居民勞動參與率。而這些對女性居民影響不顯著。男性承擔較大的家庭責任,家庭中子女數目多、結婚都將促使男性居民進入勞動力市場。
無論是從整體還是分性別來看,景區的是否通公路都不會直接影響居民勞動參與。但交通條件發達能夠提升景區的可進入性,產生促進經濟增長與人口就業的聯動效應。
本研究利用CFPS2016年覆蓋全國樣本的數據首次對景區間的異質性因素與男、女性居民勞動參與的關系展開探討,并將個人與家庭因素納入分析框架中,控制了雜質因素的干擾。結論如下:
(一)社區的經濟水平影響居民的勞動參與。經濟水平越高,對勞動參與的促進作用越大。較好的經濟水平為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投資優勢,從而創造勞動參與的機會。
(二)風景旅游區社區的居民間的貧富差距會影響居民的勞動參與,貧富差距越小,對居民勞動率提升越明顯。在貧富差距大的社區,可能對弱勢群體造成就業擠出效應,將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且女性更易受到其影響。
(三)景區的交通條件不會直接影響居民勞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