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佳 李思潔 耿姜月 何曉麗
湖北文理學院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湖北襄陽 441053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旅游產業欣欣向榮,市場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逐年上升。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能在各類旅游相關企業單位、教育及研究機構等從事服務、經營、管理、培訓、咨詢等工作,就業前景良好。然而,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突至,全球經濟特別是旅游產業受到極大沖擊。這意味著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將面臨就業范圍縮小、就業機會減少等挑戰。后疫情時代,如何保證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本研究以湖北省某省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為樣本,通過統計分析該專業2016—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數據,試圖摸清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現狀,探討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湖北省某高校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2016—2020屆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共計317人,其中2016屆66人,2017屆84人,2018屆45人,2019屆 45人,2020屆77人。
該校旅游管理專業2016—2018屆就業率較高且基本穩定在95.0%以上(表1)。2019屆就業率顯著提高,達到100.0%。表明,2016—2019年我國旅游產業欣欣向榮,就業崗位充足,為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較多的就業機會。但2020屆畢業生就業占比明顯降低,較上一年下降了13.0%。這說明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旅游產業帶來的巨大沖擊,也波及了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該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就業難、就業壓力增大。
表1 2016—2020屆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
該校畢業生的就業類型包括“協議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和“升學出國”四種類型(表1)。協議就業和靈活就業是主要的就業形式,近5年兩者平均占比分別為52.9%和29.9%。但是,協議就業率和靈活就業率年際波動均較大。自主就業和升學出國學生人數偏低,近5年兩者平均占比分別為4.3%和7.2%。近5年自主創業率不穩定,2019年創業率最低為0.0%,2018年創業率最高為6.6%。升學出國率呈逐漸增長趨勢。走訪調查結果顯示2020屆畢業生中有一部分選擇二戰考研,表明該專業畢業生對繼續入學深造越來越重視。
與2019屆相比,2020屆畢業生協議就業率大幅下降,靈活就業率、升學出國率和自主創業率呈上升趨勢。這表明,在畢業生規模較大且疫情防控背景下,傳統就業模式和招聘方式發生變化,2020屆畢業生就業面臨極大挑戰,就業朝著多元化、自由度高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影響市場大環境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也影響著該專業畢業生的心理狀況。為了解畢業生面對疫情的主觀感受,針對2020屆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5.0%的畢業生對疫情期間學校教學情況持滿意態度,反映了高校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力求高質量完成教學工作,助力學生順利畢業[1]。然而,學生就業后續情況不容樂觀。2020屆畢業生現任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僅33.0%,表明疫情的發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不僅如此,該屆畢業生離職率高達67.0%,進一步說明未對口就業以及疫情的后續影響對畢業生職業生涯的不利影響較高。
針對2020屆畢業生就業需求的調查結果顯示(封三圖6),他們在就業過程中希望得到的幫助主要來源于父母朋友、政府、學校以及互聯網等。其中,他們希望得到學校和政府幫助的意愿最大,分別占比60.9%和57.4%。例如,希望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加強就業指導,加大與校企的合作力度;期望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拓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其次,他們也希望可以舉辦網絡宣講會、雙選會;創新推進網上就業服務,崗位信息精準推送等。
圖6 2020屆畢業生最希望得到的幫助或支持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部分畢業生容易產生焦慮、無奈、沮喪等情緒。抗壓能力弱、心理上的恐懼感,使其就業的主觀意愿不強[2]。
盡管旅游管理專業就業范圍較廣,但就業質量極易受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疫情期間,人們的外出活動大大減少使得旅游產業的招聘單位改變用人策略。后疫情時代畢業生線上招聘模式逐漸成為主流,就業方式自由度高且不斷多元化,這對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部分畢業生自身理論與實踐能力較弱,再加上新的就業環境下用人單位對員工綜合素質要求提高,學生就業積極性大大受挫。
作為新興學科,該校的相關資源以及教學設施有限,疫情的出現使得該專業的實習機會減少,實地訓練幾乎沒有。通過對用人單位進行訪談,一些單位反映高校理論跟不上實踐,用人單位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未在高校的課程和培養中反映出來,高校培養忽略了用人單位的專業需求[3]。此外,高校就業指導中存在就業信息來源渠道不暢,沒有辦法做到精準定位,這些問題對畢業生提高擇業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大多就業于第三產業,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第三產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大,特別是住宿、餐飲業、文化體育線下娛樂業等受到嚴重影響[4]。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面對市場變動,職業選擇的范圍大大縮小,對口就業崗位不足。近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崗位競爭愈加激烈。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的主體,后疫情時代學生就業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畢業生的就業態度。面對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畢業生應積極主動,有意識地提高抗壓能力,樹立正確擇業觀[5]。
旅游管理專業可就業范圍廣,畢業生想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首先,要努力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其次,從事旅游管理方面的職業絕大部分需要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學生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實習實踐;最后,后疫情時代,就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學生們需要不斷豐富自己,讓自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企事業單位緊缺的高級人才。
高校應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市場需求,不斷豐富與該專業有關的教學資源,讓該專業的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在教學方面,創新教學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多功能教學,拓寬學生們的視野。另外,高校導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盡可能地讓該專業的學生有實習鍛煉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6]。不僅如此,還應注重綜合技能鍛煉,例如: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靈活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最后,針對疫情期間學生的就業情緒問題,指導老師應及時了解情況,加強與學生交流溝通。
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要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及時獲取第一手就業信息。正如美國未來學家托夫斯預言道:“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可見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更好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將有利于畢業生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因此,學校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就業政策、單位招聘流程等信息助力學生就業。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特殊需求,高校二級學院應做到精準幫扶,盡量保證畢業生對口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深遠影響,后疫情時代就業市場極不穩定。疫情期間,旅游、會展、線下娛樂活動等產業發展不景氣,大量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處于待就業狀態,就業市場明顯不平衡。新冠疫情限制線下活動的同時,也刺激了新的需求,以互聯網經濟、新興服務業、網上教育等為代表的新業態經濟模式快速崛起。后疫情時代市場變動大,就業迎來新格局與挑戰。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正在向多元化轉變,特別是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第三產業大變革背景下就業受到極大沖擊。此時應發揮政府有形手,合理分配資源,助力后疫情時代就業市場穩定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7],政府應頒布相應政策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優化自主創業環境、助力受挫第三產業,讓就業市場百花齊放,促進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穩定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了影響。以湖北某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為例,總體就業率下降,就業類型呈多元化發展。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畢業生就業存在以下問題:學生抗壓能力弱,就業積極性受挫;高校教學存短板,就業指導性不強;就業市場迎來新格局,崗位競爭激烈。為了促進后疫情時代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學生應積極主動,提升素質能就業;學校應及時調整,精準施策促就業;政府應宏觀調控,落實政策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