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榮鈞 遼東學院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后死亡率比較高,影響患者生命安全。ACS發病后患者容易出現胸骨后疼痛、壓迫感等情況,臨床治療中需要采取手術方案干預,改善患者心功能。在手術治療后需要對ACS進行干預,提高手術治療效果,達到更理想效果[1]。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對于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有重要價值,將其運用到手術后治療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價值,但是當前對于不同有氧運動強度進行分析,了解不同運用方式對患者心臟康復的影響[2]。以本人收集病例的醫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診的124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有氧運動治療方案的價值進行分析,分析當前治療中采取不同運動模式的價值,報道如下。
以本人收集病例的醫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診的124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比不同有氧運動對患者病情控制的影響。兩組患者一般信息沒有差異,如表1所示。
兩組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方案,手術后進行控制血壓、穩定板塊治療,患者病情穩定后進行康復訓練。
對照組采取中等強度間歇性有氧運動,采取峰值攝取量為55%,采用間歇式訓練方案,訓練3分鐘后休息一分鐘,反復進行訓練,訓練40分鐘,每周訓練3天就可以,訓練6周。
觀察組采取高強度間歇性有氧運動,采取峰值攝氧量計算運動強度,控制70%,以間歇式訓練模式訓練,訓練5分鐘后休息1分鐘,反復訓練,每周訓練60分鐘,每周訓練3次,訓練6周。護理人員監督指導患者進行運動,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分析,評估患者心電監護和心率監測效果。醫護人員要檢測患者有氧運動康復情況,對患者運動效果進行評估,同時要對患者的最大運動效率進行分析,同時若是患者出現異常需要停止運動。
護理人員統計兩組患者心功能、運動耐力、并發癥發生率情況。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評估從VO2peak、VO2/HRpeak、AT、Wpeak/W、Wat/W、HRat/bpm六個維度評估,運動耐力使用6分鐘步行距離進行分析。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評估,主要是心衰、心律失常、心絞痛評估患者并發癥。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數據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資料數據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訓練前,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沒有差異;訓練后,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指標更理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遠遠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情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沒有差異,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沒有提高(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n(%)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環境惡化、生活壓力大,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尤其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病率不斷提高[3]。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難度比較大,手術后對患者進行治療要充分的考慮患者情況,對患者心功能造成損傷,不利于患者護手恢復。在手術治療中需要采取藥物治療方案改善,同時要進行康復訓練,這樣才能夠促進患者康復,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4]。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后患者病情可以有效改善,運用科學有效的運動方式可以促進患者心臟功能康復,改善患者運動能力,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國內心臟康復工作開展比較晚,借助手術治療后有氧運動強度不高,在訓練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心臟功能評估,了解患者康復效果,并且要進行制定運動標準,保證運動效果,避免運用負荷過高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有報道研究顯示,高強度間歇式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運動能力,促進患者康復情況。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治療中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同時醫護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開展運動,尤其是運動過多或是效果不佳可能影響患者康復。
訓練前,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沒有差異;訓練后,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指標更理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遠遠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沒有差異,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沒有提高(P<0.05)。產生這一結果說明不同有氧運動模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康復有重要價值,在訓練前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沒有差異,具有可比性,在訓練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明顯改善,說明采取間歇式有氧運動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況,高強度和中等強度運動對患者康復有重要的價值,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情況,達到理想的效果。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手術治療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才能夠進行康復訓練,在訓練強要評估患者情況,采取有效運動方式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運動耐力,提高患者運動能力。
高強度間歇性有氧運動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況,通過高強度運動刺激方式可以恢復機體功能,對于患者心血管和骨骼肌調整有重要的作用,通過這種訓練方式可以達到康復訓練。一般患者高強度有氧運動可能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影響患者康復,而研究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采取高強度間歇性訓練方式可以促進患者康復,不會導致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升。
臨床上,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訓練中,醫護人員需要重視結合不同患者的情況制定運用方案,充分的了解患者實際需求。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對各項運動進行分析,了解運動方案執行效果和患者康復情況,在這個過程中醫生需要參與其中,并且要進行運動康復指導。在運動中可以選擇方便運動的方式,可以進行蹬車訓練、跑步訓練等,使用相關運動器材進行訓練,提高運動效果。本文研究樣本少,對于各項試驗指標的監測指標少,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康復方案,提高運動治療效果。患者入院后也需要定期監測患者病情,同時要堅持到門診進行康復治療,復查自身康復情況。
綜上,不同有氧運動模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心臟康復有較大的價值,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運動耐力,不會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適合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