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喜紅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漢王中學 甘肅隴南 746041)
在剛剛開始上課時,有時由于氣候變化,季節交替,公眾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學生會變得焦躁不安、精神狂熱或者精神沮喪。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只顧講課,而忽視學生的精神狀態。因為盡管你講得天花亂墜,但是學生根本沒有進入學習狀態,你講的什么他們根本就沒往心里記,你的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收效甚微,從而導致教學無效,形成吃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與其吃力不討好地賣力教學,不如先想辦法把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回課堂。此時,我們可恰當地援引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思想文化對學生進行情操教育。
面對焦躁不安的學生,我們可用穩定壓倒一切的姿態,及時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使之心情穩定,聚焦課堂。我們可以把“定能生慧”包含的深刻含義用比較通俗的話語講給學生聽,讓他們感悟做人的道理。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人有了思維上的定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就能隨機應變,應對自如,自然生慧;如果一個人有了清靜的心,自然就能夠容納萬物,清化污濁,博大而深沉,豁達而明朗,這也就達到了人生極致的智慧境界。我們還可以用穩定和發展的辯證思維,把現存的思想矛盾和人生的發展相聯系。我們可以這樣來闡述:對于一個事物來說,只有具有了穩定的組織結構,它才能汲取外部營養得以發展壯大,才能更好地適應內外部環境,更長久地生存下去。對于一個生物群體來說,只有具備了穩定的群體數量,穩定的協作精神,穩定的語言,這個群體才具有更強的戰斗力,在自然界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下才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使自己始終立于不敗之地,使自己的成員發展壯大,長久地生存下去。對于一個社會組織來說,它必須有一定穩定數量的成員組成。他們必須要有既定的目標和組織文化。為完成共同目標,他們在行動上必須協調一致。只有這樣,整個組織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否則,人心渙散,勾心斗角,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各自為政,那樣整個組織只有土崩瓦解,走向消亡。對于一個人來說,同樣要有一個完整有序的組織結構,要有一個健康完整、穩定有序的思維系統。體格健全、思維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具有優勢。話說回來,具有優勢不等于你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者,幸福者。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是有許多主觀和客觀因素組成的。思想上的穩定就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主觀因素之一。一個人只有頭腦時刻保持清醒,對自己追求的可行性目標,始終保持專一執著,不怕艱辛,堅持不懈,他才能取得成功,最終成為時代的楷模。經過上述的一番論述,能使學生折服于你精彩的演講,從而心情歸于平靜,樂于聽你講解。此時,我們可把話語巧妙一轉,把學生熱切的注意力引到傾聽自己課程的講解上來,從而把不利情況巧妙地轉化為對教學的有利因素,高效平穩地上好一堂教學課[1]。
面對學生精神狂熱的情形時,我們可用不冷不熱的處事態度來面對。我們可以援引道家古圣人“物極必反”的道理聯系教學實際,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使他們意識到做任何事都應有一個度,否則會走向事物的另一面——“樂極生悲”。當人的頭腦發熱時,容易產生沖動,極易做出有悖于常理的事,因而做錯事,自食其果,得不償失,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經過我們一番細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后,學生的心境會重歸于平靜。這時候,我們開始授課,時間雖然顯得有些倉促,但是相比沒有做思想工作之前,教學效果會更好。
面對精神沮喪的學生,我們要給他們打氣。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作為一個成功的人,應該有堅強的意志力,永不放棄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并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只有這樣做才能體現上天的意志,才能不辜負上天給予我們的責任和才能。有人說,“我希望躺在向日葵上,即使沮喪,也能朝著太陽,不要輕言放棄,否則對不起自己。”這句話其實是一個強者不肯輕易認輸的內心表白,他擲地有聲表達出遇事不順,內心產生的強烈感受,自我安慰自我激勵,始終使自己以強者的姿態站在走向成功的起點。這也給我們每個人一點思考和啟示:當我們在人的旅途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不抱怨,不懊悔,也不自暴自棄,在求人不行的情況下,我們不妨求自己,多從自身因素為出發點尋找突破口。如果實在不行,我們也要理直氣壯地安慰自己,使自己不被目前的一切困難而打倒。古代一篇文章里有這樣一段話,“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話給我們的深刻思考是:人生的大道,并非一馬平川,總有許多的坎坷,就像唐僧取經路一樣。要想在人生路上取得輝煌的成就,很可能要經歷數不清的考驗。有的時候磨難是上蒼對我們的錘煉,當我們歷盡苦難時,也是我們成功的時刻。我們用以上古典思想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來勉勵學生,使之振作精神,激發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使之樂于接受教育,勤奮學習,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
在上課途中,如果學生注意力差,思想渙散,我們應及時調整上課節奏,騰出時間給學生以精神上的激勵。我們可用“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古典名句展開演講,來激勵學生,使之認真聽講,努力學習,從而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學生之間由于種種原因而發生沖突時,我們要本著育人為本的理念來處理。當學生之間由于小事小非而發生沖突時,我們可以引用“小不忍,則亂大謀”來教育學生,遇到事情要有忍讓之心,少一事比多一事強,無關緊要的事,忍一時痛能過的,就叫過去,不要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懷,由此而影響自己的美好前程。在大事面前,我們要盡量克制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識大體,懂大理。在處理具體事情上,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時期。當有學生做事時,有意或無意傷及到別的學生時,我們可以用“多行不義必自斃”來奉勸他: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應該顧及到別人,自己做事的時候要考慮是否傷害了別人的利益。如果所做事對他人雖然不利但又沒別的辦法時,那么就應該想方設法減少對他人的傷害。如果條件允許,我們不妨換種方式方法,以避免對他人的傷害。畢竟壞事做多了,對人對己都不利。當遇到由于言語溝通不當而產生矛盾的學生時,我們可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和“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來展開話題:當我們說話的時候,要時刻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情況不妙,要在對方不知覺的情況下,巧妙轉換話題和說話的方式方法,以免話語傷人,使我們的溝通受阻,導致辦事不利,前功盡棄。如果我們不可避免地對別人造成了語言上的傷害,要及時勇敢地承認錯誤,向他人道歉,爭取他人對你的原諒。這樣一來,你在他人眼里是一個能屈能升的能人,別人也會因此敬你幾分。總而言之,當遇到學生產生各種沖突的時候,我們要聯系所處的教學實際情況,把與處理學生沖突有關的優秀傳統思想語言本土化后,以巧妙的方式方法呈現給正在發生沖突的學生,使他們從中受到教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從而使雙方當事人能夠相互諒解,握手言和,就好像廉頗和藺相如一樣,最終達到相互和解,為趙國的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保駕護航。這樣不但化解了當前學生之間的危機,而且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情誼,使學生們變得更加團結、友愛,進一步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凝聚力,為營造更加和諧良好的校園文化增添了不可多得的正能量[2]。
在發現學生面臨學習和生活上的種種困惑時,我們要積極介入,即時排除學生思想上的困惑。這時,我們不妨用“好事多磨”“吃得了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方法總比困難多”和“失敗乃是成功之母”等言語展開話題,給學生們以正能量,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勇于奮進,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經我們耐心解惑后的同學,有些會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上更加自信、自強和自立,在學習上也會比其他學生略勝一籌。
以上我從教師在學生日常教學管理中進行優秀傳統思想文化教育的幾個簡單方面,闡述了一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的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教學活動涉及方方面面,我們在每一方面有時都有必要進行恰當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教育。其實,我們的教學活動時刻都應貫穿優秀傳統思想文化教育這樣一條主線,這也是我們從事教學活動的目的之一。
總的來說,優秀傳統思想文化教育實際上應該滲透在教師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優秀傳統思想文化教育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教育終極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