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裕婷 索郎玉珍
(1.阿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623002;2.四川省阿壩師范學院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623002)
目前,普法工作是為了鞏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所開展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關系到法治建設的整體布局。普法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善于改變、善于創新,要始終堅持以黨和國家部署為根基,以建設法治中國為重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不斷提高全民的法治素養來進一步促進普法工作的開展。目前,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更新了法治工作的模式,具體如下:
在當前法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部分法律知識點會讓很多居民難以理解。現如今,該地區已經建立起了“兩微一端”的平臺,并借助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設置了普法工作你問我答、法律案例、普法動態和圖說法治等相應的欄目設置、結合現如今網友們生活中常見到的法治問題,建立起了相應的普法欄目,并在“兩微一端”平臺設置之后由省的相關司法局和依法治市辦進行了多重推廣。通過傳播,該部門頒布了做好普法工作的相應規劃,并借助平臺向社區組織發送了關于普法工作開展的微博、微信賬號宣傳和邀請函。近年來,該微博、微信的粉絲量和關注度在不斷增加,網絡點擊率也在不斷增加,并借助了互聯網傳媒公司的技術分析和數據支持,促使當地的普法工作部門可以通過對粉絲們的普法閱讀數據,對當前普法工作效果進行評估,并適時改進普法建設方案,促進普法教育。
目前,普法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依據當地的實際,不斷增強了普法品牌的建設,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和傳統媒體設置了普法工作開展的相應海報和公眾平臺。線上通過微博、微信的在線問答、留言板的方式進行普法教育,并實時向人們發送相應的普法教育文章。采取的是傳統單向灌輸式和雙向互動式的方式,循序漸進地為用戶開展普法教育工作,用戶們在對相應內容進行轉發和評論,同時也成為了普法工作的主力軍。線下普法教育工作者們會定期更新普法理念,在相關單位、社區和學校開展普法教育講座,聽取社會不同群眾對于普法工作開展的建議,增強群眾們的法律意識。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普法工作的開展打破了傳統的傳播路徑。現階段有專門的機關工作人員在全社會搭建了關于說法律故事和法律問題答疑等相應的征文平臺,依據原本的普法工作開展情況向社會征稿,邀請更多的群眾參與進去,并建立起相應的話題討論組,實現了新媒體普法工作的轉型和升值,提高了普法工作的精準度。當前,相關報紙、電視上也開展了普法的新模式,通過對普法文化和普法宣傳教育的建設,使人們可以了解現有的法治信息。針對現階段新型的法治信息,建立起了電子屏,進行法治活動的宣揚,使群眾們可以在休閑娛樂的時候,潛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落實普法工作開展的實效。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在開展普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確立了新的戰略,并構架全方位、多載體和廣覆蓋的普法新格局,但實踐開展中還存在部分問題需要解決。
當前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在充分借助現有群體的基礎下,充分結合新媒體開展了法律宣傳工作,但卻沒對受眾進行精準劃分,也沒有明確宣揚的對象和宣揚人群,對法治內容的講座往往是泛泛而談,不具有針對性,宣傳效果欠佳。雖然說現階段該地區充分利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積極地進行了“互聯網+”法制宣傳活動,并結合律師公正法律服務團和同心法律服務團等資源,先后深入阿壩縣等地區,開展了法律服務活動,但整體的法治宣傳,缺少針對性,沒有結合國家工作人員、青少年、寺廟僧侶、邊遠農牧民等不同的群體開展相應的法律教育工作,也未進行精準劃分。
法制教育工作開展中借助新媒體,不斷推進了宣傳的內容,使得大眾獲取法治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信息的傳播更加快速,傳播的方式也在不斷翻新。現在數字化的法治產品建設不夠豐富,無法充分滿足大眾的需求。新媒體建設下雖然說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目前開展了狠抓專題活動,以“1+10”法制宣傳集中行動為抓手,設置了宣講臺,也贈送了法制宣傳產品,還進行了現場播放法治微視頻和整合律師公正法律服務團等相應平臺的建設,開辟了法治陽光的欄目,現已推出了71期,收聽群眾人次達到了30萬次。借助“兩微一端”新媒體,推動了互聯網與法治工作的融合,但仍然停留在對于法治類信息動態發布的階段,缺少和網民的互動,對于部分法制信息的處理仍然顯得生硬,尤其是對于一些語言的處理不夠貼近群眾,過于會議化和專業化。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近年來在不斷加強當地的法治建設,并圍繞著法治教育開展了相應的傳播工作,但對當地相關法制事件和相應法律事件的輿論引導做得不夠,沒有針對社會熱點和關注點較高的新聞做好及時權威性的評論梳理。這就使網絡信息碎片化,讓群眾很難在普法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解讀權威性的文件,不利于當地社會法治信仰的培育。
隨著信息化傳播渠道的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目前運用新媒體開展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促使整個普法工作更具有生命活力,但還需要不斷結合形勢的變化和社會的需求,積極探索普法教育工作開展的策略。
普法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深刻認識關于法治宣傳教育的相應內容,加強社會的法治宣傳教育,讓憲法家喻戶曉。當地政府以新媒體普法為中心,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法律體系,在普法工作中優化受眾群體結構。堅持內容為王,在宣傳上下功夫。要結合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人群對部分法律案例和法律工作信息進行傳播,注重創新推廣渠道。另外,在普法工作深入推進的過程中,當地可以針對各縣村,利用群眾大會重要時節,開展法治工作,可以在寺廟僧侶、信教群眾、普通人群、青少年等不同的群體中開展漢藏雙語法制工作,加強法制教育工作的推廣。[1]
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借助轉發、分享會產生多次傳播,而這種輿論力量對于突發者來說是資源,但還存在著潛在的威脅。因為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會存在著不同人對于社會熱點話題的不同理解,所以普法工作者在進行信息傳播時,要注重對法治輿論進行實時引導、以案說法、以事論事,形成正面專業的輿論引導。除此之外,我們要充分結合新媒體特點,分析受眾的特點和心理,通過以圖說法,以視頻、微動漫等傳播方式進行法制教育的推廣。[2]
當地政府要不斷創新普法欄目和普法機制,激活新媒體在線留言板的欄目功能,依據生活中的法治故事,拋出微話題,引導用戶參與其中。擴寬普法事業,除了要開展現有的法律咨詢活動之外,還要將律師、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加入到普法平臺上,重點結合人們關注的就業、就醫、就學等相應的社會保障、民生重點領域來開展普法教育工作。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在網上開展網絡競猜和普法教育宣講活動,加強普法教育工作的推廣,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結合當前融合媒體的新形勢,建立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整合的多維度普法格局,將新媒體融入到傳統電視臺上,從線上開展相應的普法教育工作,并在線下進行相應的聯動,利用新媒體開展法制宣傳,以便增強法制教育的宣傳效果。[3]
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依據當前媒介時代下信息傳播的新工具,探討了“互聯網+”平臺下的信息傳播和普法工作的新業態,通過對當前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實施“互聯網+”戰略存在的針對性、關注點不夠,吸引性、互動性不強,宣傳力度和深度欠缺等問題提出鞏固新基礎、完善新機制等相應建議。希望借此推動“互聯網+”模式下的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普法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