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琳
(甘肅省平涼市特殊教育學校 甘肅平涼 744000)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音樂教學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同時音樂教學理念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整個音樂的教學中,音樂節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課堂教學我們了解到,很多培智生在聆聽音樂的時候能夠保持較高的專注力,甚至一些在語言上面有障礙的學生也會聽到熟悉的旋律跟隨著發出一定的聲音,身體隨之擺動。音樂其實對于學生是有著很強的吸引力的。為此,培智學校的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開展節奏訓練,借助節奏訓練培養培智生多方面的能力,讓培智生的內心世界得到豐富。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認識到了在培智學校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具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完成好了節奏方面的教學,才能夠為后面的音樂教學奠定基礎,使得音樂在培智學校生教學中得以發展,進而培養培智學校生的藝術素養。為此,教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節奏訓練的重要性,才能夠讓自己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真正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節奏,能夠也讓學生認識到節奏訓練的重要意義。節奏可以說是音樂的支架。我們在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要加強開展節奏方面的訓練,從而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培智學校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快樂的狀態下融入課堂當中。
在培智學生中開展節奏訓練,往往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在音樂表現的時候釋放出自己內心的情緒,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學生可以在學習音樂方面做出更多的改變。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合理地開展節奏訓練,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知識,使得學生能夠不斷地向前發展,能夠幫助學生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獲得一種不一樣的效果。
節奏訓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參與到音樂課堂的學習中,而且節奏訓練還能夠讓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的具體和形象化。這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更是有著非凡的意義,避免了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的時候摸不到頭緒。音樂本身就和其他的學科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不像數學一樣有固定的解題的方法和一些思路或者公式。音樂是抽象的和主觀的,每位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認知都是不同的。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借助節奏來讓學生去理解音樂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多媒體設備來直觀地為學生呈現出音樂中抽象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使得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被拉近。這也避免了教師單純的口頭傳授會讓培智學生不能夠理解。例如,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和音樂相關的節奏圖片,把直觀的音樂節奏展示給學生;或者也可以在課堂中開展一些和節奏相關的小游戲,讓學生參與;或者引導著學生使用一些肢體語言去表現節奏,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讓音樂課堂效果有所提升。
在培智學校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對于很多培智學校的學生來說,音樂中所表現的內容對于他們而言存在著很大的難度,他們并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感知。但是,其實這時候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進行分析和思考,而不是非要固定學生思維。我們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的旋律節奏表現出來,音樂的節奏快慢也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選擇和把握。這樣,學生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作品。整個過程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創造力。
培智學校的學生其實對于音樂是有著一定的好感的。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的心理,教師也應該在提升節奏課堂的趣味性方面下功夫。這樣可以讓培智生在一個輕松和歡快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節奏的知識,也能夠自然地進行節奏的訓練。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嘗試開展律動游戲,對學生進行節奏方面的訓練。例如,在上課之前,我們可以鼓勵培智學生繪制一些節奏類型的小卡片,卡片上面畫上節奏符號和對應的動作,比如“”表示拍頭,“”表示跺腳,“”表示拍手等。然后,我們讓學生在課上抽取卡片,按照抽取的卡片內容完成動作的展示,做出相關的律動動作。教師也可以從中調整律動的速度和前后的位置,使得培智生可以更好地應對,提升游戲的挑戰性,讓培智學生可以在快樂中掌握節奏的知識,獲得節奏的訓練。再如,在開展欣賞課的時候,一些具有唐氏綜合征的學生往往喜歡一邊聆聽一邊模仿視頻音樂中的動作。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機會組織學生成為一個小的樂隊,然后鼓勵學生大膽模仿視頻中演奏樂器的各種動作,引導著學生將這些動作整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1]
培智學生在智力和性格上面都有一定的差異性,并不能夠很好地跟著教師的課堂節奏,學習知識也不能夠連貫地進行。在開展節奏訓練的時候,他們往往并不能夠跟隨著教師一次性完成練習。尤其是一些智力上面嚴重存在障礙的學生,更是不能夠很好地聆聽教師的節拍,而是會自己隨意地敲打節奏,擾亂課堂的秩序。因此,在音樂節奏訓練課堂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穩定學生的節拍。[2]一方面,我們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身體律動,讓培智學生先去進行簡單的二分和四分音符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順利地擊打出相應的節拍。對于一些手腳協調度不太高的學生,教師要進行針對性的動作指導,通過身體律動的方式幫助培智生可以更好地體驗穩定性,感受節拍,為后面的節奏訓練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嘗試將學生抱在腿上面,然后讓學生嘗試朗讀歌詞。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按照節奏晃動學生的身體,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節拍,感受節拍運動。在節奏訓練中,教師可以利用短小的歌曲讓學生重復演唱,感受強弱規律,并通過多種動作感受節奏中的律動性。例如,在學習河北教育出版社唱游和律動一年級下冊《我來認五官》時,我們就可以采用這種一邊演唱一邊身體律動的方式。
教師在給培智學生進行節奏示范的時候,一定要能夠確保穩定和緩慢,并且要能夠堅持從簡到繁的過程,先讓學生去體會比較強烈的音響效果,然后再讓學生去體會弱拍。培智學生本身對于節奏強弱的概念就比較的模糊,因此在課堂進行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先擺脫掉歌曲的旋律,通過歌詞朗讀和節奏進行練習。教師可以嘗試不帶旋律進行歌詞的哼唱和節奏的拍打,使得學生感悟歌曲的節奏。[3]例如,在進行《找朋友》訓練時,教師可以把歌曲演唱變為歌詞的朗讀,然后擊打節拍,通過這些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讓他們可以在今后演唱出更加優美的音色。
在開展節奏訓練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讓學生先后演唱同一首歌曲。A組學生可以伴隨著擊打穩定節拍進行演唱,B組則隨意地擊打節奏。然后,教師讓學生去感受對方在演唱時候節奏上面的變化。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主動去擊打不同的節奏類型。教師可以對學生完成的作品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完善。這樣的課堂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中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教師也可以自己演唱,然后找學生配合自己的演唱進行節拍擊打。其中一位學生主要是按照節拍擊打,另外的學生是按照節奏完成擊打。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對節奏和節拍有一個明顯的認識,可以清晰地完成對比,從而充分地去感知節奏的變化,突出強弱拍,感受節奏的強弱變換。最后,我們也可以采用集體演唱的方式完成訓練,讓學生通過拍手、跺腳或者點頭的方式表現出穩定的節拍,并讓學生在演唱中把節拍和節奏進行整合。對于培智生來說,多個聲部的演唱無疑是有難度的。但是,這個時候加入了一定的身體律動,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獲得良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是至關重要的。節奏訓練能夠很好地豐富培智生內心的情感,加深培智生對音樂的興趣,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音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