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旭
(哈爾濱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是由供應商、銷售商、核心企業、競爭對手以及其他相關多元化主體共同形成的一種復合協作關系,各個子系統、子要素之間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直接類比于生態系統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間的共生模式,是產業內協調多企業運轉的生態系統。在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的引導下,高新技術產業同樣也成為了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但是由于高新技術受到創新程度制約,在較短生產周期無法突破發展困境,只是單一企業無法有效實現消耗大量基金并投入技術開發活動,高新產業的這種特性意味著產業內部需要逐步形成以一個或幾個企業為核心的技術創新系統?;谶@種背景下,如何建立其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并對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穩定運行進行保障與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早在20世紀80年代,學者克里斯在《經濟發展理論》雜志中指出,經濟發展需要開放式創新,企業間的交互協作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科技創新的日益重視,高新產業結構逐漸升級,整體的創新局勢已經實現了從線性創新范式向創新生態系統的轉換。關于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成果也日益豐富,學者吳彤基于生態學角度,提出將產業技術創新與生態系統加以結合,其觀點具有現實性價值,所衍生出的是一種“技術生態學”理論體系,即以生態學視角判斷產業技術創新活動過程走向的新框架。學者遲佳偉對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成長性”進行分析,提出通過發揮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成長性的量變作用、協調作用以及選擇作用來維持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穩定運行,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學者李坤提出以“大學-產業-政府”為主干的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重視社會環境對高新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作用,在運行中突出將學術交流與社會互動加以結合,在系統內部多主體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實現創新資源的流動與創新效率的提升,進一步突出了多主體間合作與競爭關系。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何保障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穩定運行與良性發展,促進系統內各企業的多元化合作,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活動有效開展,正是研究的主要內容。
高新產業中的多元主體在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中占據不同的“生態位”,相互協調,互通互動,共同維持系統穩定運行與良性發展,高新企業利用自身企業特點生產高新技術產品與服務,政府、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機構為高新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保障,匯聚技術創新資源,具備開放性、協同性以及平衡性的特點,其運行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
企業間協同開放的合作方式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的封閉企業合作范式,是一種將系統內各企業視為相互作用單元的運行機制。高新技術產業在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時常面臨各種困境,所以致使系統中的企業呈現出以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中具備顯著技術優勢的某一個或幾個企業為中心,其他企業相互依附協作的基本態勢,核心企業在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中直接支配并引領整個產業的發展與走向,并為行業制定技術標準,眾多的中小型企業缺乏人才支持與創新資源,所以僅憑核心企業不能實現全面的發展,企業間的協同開放可以更好地緩解中小企業的科研壓力,并發揮市場信息共享的作用。企業與政府間,法律關系與政策制度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良好的政府支持,一方面可以為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穩定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資金的稅收可以減少企業科研創新成本,制度性的交易成本降低會減少高新企業經營成本,同時地方財政活動也會對企業創新活動產生一定影響。
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通過協調內部多元主體間的合作與競爭關系可以有效抑制政策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以及人力資源風險等風險的發生,或可在特定風險發生后及時預警并采取處理措施,這也是系統可以始終保持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穩定運行始終致力于創新行為的協調共進與創新能力的穩步提升,關鍵技術始終是創新的核心要素,系統各企業在合作發展中會因為利益協調不暢而產生分歧,企業要實現利益最大化,高新企業就會自發形成應對各類風險的制度及反應機制,發生風險時如果系統內部的其他主題對風險進行強制干預,則可有效推動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在受到風險影響時仍保持相對穩定狀態。
企業開展創新活動需要大量的創新資源加以支撐,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具備大量的創新資源,并且內部各企業都或多或少具備知識性特征。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從外部獲取創新資源,從內部整合創新資源,所以創新資源的豐富程度決定了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運行穩定性評價的重要標準,處于社會關系網絡中的政府、企業、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進行深度融合,發揮各自優勢將相互獨立、互不聯通的系統單元加以整合并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形成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的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藉此高新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各類平臺獲取資源,加強企業間、企業與政府間、企業與高校的交互學習,通過完善各企業內部運營、技術改造以及資源配置,提升高新技術產品與服務的研發效率,助推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諸多中小型企業無法獨立完成技術創新活動,這也是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顯著特點,系統內部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相關性以及同行業企業技術的相關性需要企業間加強合作才能實現系統穩定運行,企業間存在合作關系的同時也存在競爭關系,涉及到因利益發生沖突的風險,中小型企業處于系統的邊緣化位置,存在收到多方企業排擠風險與利益侵占風險,同時在系統內處于核心位置的企業存在技術盜取風險、技術鎖定風險、信息泄露風險等,企業間的合作關系仍需進一步優化調節,需要更為完善的合作機制加以支撐。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提升,高新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整體相對較好,但由于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與發展定位不同,地方政府對于區域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的扶持情況也存在差異。資金是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扶持企業的基本方式包括高新技術科研補貼、稅金減免以及孵化基地建設等方面,這些方式都是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以及財政活動基本狀況等,進而致使在扶持過程中的實際效率存在一定制約,地方政府支持既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高新企業發展,通過影響各企業的交易成本與運營成本干預技術創新活動,又會通過政策變動影響企業間的合作關系,繼而影響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穩定運行。
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既是培養高新產業技術創新人才的搖籃,又是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中創新資源的孵化器,但是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眾多科研成果在轉化投入實際創新活動的過程中仍面臨著挑戰,技術自身如何投入到創新生產,具有何種應用前景,是否具備明確的限制條件以及創新成本企業能否全面擔負等問題難以準確研判,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并且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情況對創新資源轉化效率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尤其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影響資源吸收的主動性,企業為了獲取更豐富的創新資源,也會考慮自身是否具備資源吸收能力,是否具備配套技術設備,不利于技術創新活動的整體開展。
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內的各個企業間要設計適當的利益協商制度,進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機制,避免利益沖突風險,盡可能地將企業責任及義務規范化、制度化及常態化,或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評價。做好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頂層設計,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強化高新企業技術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在適度范圍內保證核心企業的技術權益,規避“專利叢林”“專利竊取”等風險,優化技術創新專利資源配置,促進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內各企業效益共同增長。
政府支持決定了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運行的基本環境,在落實相關產業技術創新扶持政策過程中,政府要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優化政府各部門職能,實事求是從區域內整體經濟情況以及企業實際發展水平作為根本,切實深入到企業基層開展實地調研走訪,了解各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宏觀政策指導地方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從制度層面上做好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良性發展的頂層設計,避免政策落實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優化政務對外服務水平,減少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審核時間與備案實踐,提高企業辦理政務的整體效率,降低企業政務稅收成本。
信息對稱是高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前提,企業間要共同發展更應突破信息不對稱的瓶頸,要有效協調好創新主體間的多方關系,提升各類創新資源的利用效率,在企業內部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企業間要建立適當的溝通協商機制,加強多方企業關系維護,避免通過合作所帶來的技術風險,同時拓展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方式,有效梳理協商好企業與中介機構及用戶的關系,深入挖掘各類技術創新資源,建立聯合開發實驗室,定向人才孵化基地以及共享技術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