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賢 本刊記者

10月29日,在上海銀保監局指導下,由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學會主辦,上海環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承辦的主題為“保險中介運用科技創新助力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媒體調研活動順利舉辦。上海環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東大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大童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自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重要舉措,充分展現了上海保險中介運用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險中介機構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在保險科技如火如荼發展的當下,上海保險中介企業也紛紛致力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渠道、產品、服務、風控等方面,通過保險科技打通保險價值鏈和風險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優化業務流程、減少人工成本的目標,更好地提升了用戶體驗,也推動著行業數字化轉型,在運用科技創新服務民生保障、服務城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在上海銀保監局的指導與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的協調下,上海保險中介機構運用科技賦能提供的風險管理方案日趨多元化,專業服務范圍也擴展至安全監管、綠色發展等領域。
隨著保險科技在保險行業的不斷滲透,保險中介也在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上海環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濮惠瓊表示:“作為與客戶聯系緊密的保險中介,會越來越重視保險服務的創新,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這是一種趨勢。我們看到,目前已有相當多的保險中介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創新保險服務模式。目前我們在保險服務模式創新上的投入已占到公司總投入的70%以上。”
2014年,在市交通委指導下,上海環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建設并運營“上海市交通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第三方平臺以“立足源頭、關口前移、監管覆蓋、動態管理”為工作原則,對全市重點營運車輛實施24小時全年無休的實時監測。6年多以來,第三方平臺在行業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對全市21697輛“兩客一危”運輸車輛(涉及644家企業)、6422輛土方車(涉及203家企業)、3954輛攪拌車(涉及430家企業)、126176輛重型貨運車輛(涉及17461家企業)進行了全天候實時監測,重點營運車輛事故率明顯下降,為保障交通安全生產、提高安全監管能級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該項創新獲得交通運輸部的高度認可。
在達成“雙碳”目標的重大挑戰面前,為推動各行業綠色轉型過程中風險應對能力的提升,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其全球網絡和專業風控體系,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及保險服務。據中怡保險經紀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奚軍介紹,伴隨著風電行業的發展,公司于2016年敏銳地捕捉到風電行業運維板塊的風險點,便有針對性地解決其痛點問題,為該行業節省了30%至40%的成本。在產品實現落地的過程中,借助科技的力量,為客戶實現了風險的數字化管理。作為該項目的風險管理專家,中怡保險經紀為項目做全方位的風險評估和保險安排,確保項目在有風險保障的前提下推進。
與此同時,在保險業數智化轉型的推動下,上海保險中介機構對于科技轉化應用不斷升級,服務效能不斷提速。
作為中國第一家進軍保險生態建設的保險中介企業,大童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開創保險服務“產品化”,利用前沿科技使保險生態內各板塊高效連接、協同共生,形成為客戶和用戶創造價值的自循環體系。據介紹,其推出的“童管家”保險服務產品,采用“科技+人”線上線下雙向布局,線上功能搭建依托微信服務號“大童保險管家”及“快保”平臺,線下由四萬余名專業的服務顧問和“好賠”專員進行服務承接,使線上線下得以充分地融合連接,以科技賦能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以創新方式滿足客戶需求,全面提升客戶保險服務體驗。
在中后臺科技創新方面,上海東大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創新研發“Rule-AI”系統,通過智能影像分類、整件規則庫、健康險給付責任規則引擎、醫保三庫、疾病推論數據、賠付日歷和各監測模塊,為保險機構提供智能化保險理賠服務。“Rule-AI”系統經過不斷改進,現在已經正常運行兩年有余。目前,系統中已包含574.3萬條藥品數據、37.3萬條診療項目數據、73859條醫院數據,109項賠付規則配置,21個科室1284種疾病推論;累計服務用戶超過300萬人次,財產險企業用戶超3000家。
目前,上海保險中介正在保險市場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保險中介也在重新定義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探索適合未來市場發展的新保險中介商業模式。參加調研的保險中介高管均表示,和原來保險中介更偏重銷售相比,科技賦能下的專業化精細化服務布局越來越重要,將成為驅動保險中介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保險中介機構也正在業務模式、客戶服務、交易場景等領域不斷突破革新,助力保險業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