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英
2021年11月,天氣微寒,深秋的顏色五彩繽紛,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門診大廳里響起了優美的鋼琴聲,琴聲婉轉悠揚、安靜祥和,一瞬間,大廳里匆忙的腳步不再凌亂、忐忑的心情不再煩躁、不安的眼神不再焦灼。
來往的醫生與患者紛紛駐足,頃刻間,整個大廳安靜了下來,悠揚的琴聲溫暖地撫慰了每一個急切的心靈。這些心靈里有患者,也有醫生。
醫院里的確需要這樣一片空間,沒有嘈雜的聲音,沒有不安的心情,有的只是內心的平靜和適宜的溫度。扁鵲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除。”此時此刻,悠揚的琴聲,為門診帶來了安靜,為醫院注入了溫度,為接下來的診療構建了舒適、輕松的環境。
我國著名醫學家吳階平院士曾經說過:“什么是好醫生,好醫生就是那種患者一見到你,病馬上就好了一半的醫生。”一次見面,一句暖話,一個笑容,會定格一次診療。這句話里飽含著吳階平院士對新中國醫療事業的期望,即打造有溫度的醫院,培養有溫度的醫生。
二十一世紀,現代醫療體系中,治愈的標準已經有了質的跨躍,治愈不單單是指身體的復原,更重要的還有心靈的修復。作為治療主體的醫生,要讓整個醫療服務像蒸氣一樣無孔不入,使患者不但要感受到院區的宏偉,更要感受到醫院的溫度。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患者站在醫生面前,醫生卻只看見病卻沒看見人。
曾幾何時,現代醫院中不乏高樓大廈,不乏精良設備,不乏端著報告連患者都不瞧一眼的醫生,也不乏情緒激動、心存忐忑的患者。總感覺高端中缺少了一些溫度,精良里短下了幾分人情,而思維中卻增添了不少偏激。
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多年以來,一直將對患者的關愛作為醫療服務的基礎。時刻將“打造有溫度的醫院,培養有溫度的醫生”作為立院之本。建院近七十年來,“厚德廣濟、仁愛博精”,八個字的院訓始終貫穿于醫院成長發展的始終。
院史館里滿屋堆放著的錦旗、感謝信、表揚信見證了“厚德”;
醫院服務晉冀蒙三省近千萬的人民見證了“廣濟”;
始終秉持著對患者飽滿的熱情和舒適的溫度見證了“仁愛”;
一代又一代五院人前赴后繼勇攀技術高峰的精神鑄就了“博精”。
相信許多醫學生都聽過這樣一段執業訓導:醫乃仁術,好自為之,醫乃科學,善自攀登。正因為有這種偉大精神的一脈相承,才使得這所差不多與新中國同齡的醫院,在七十年的崢嶸歲月中,歷經無數次重大考驗,戰勝無數次艱難險阻,始終能夠巍然屹立于晉北大地,滄桑歲月中盡顯中流砥柱的本色。
翻閱浩瀚的歷史長卷,我們不難發現,凡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業,最終都會穩步延續并光耀史冊。
此刻,悠揚的琴聲在醫院門診大廳飄揚,為醫院注入了新時代的溫度。今后,這樣的旋律將一刻不停地在醫院的各個角落駐扎,這樣的溫度將溫暖到每一個患者的心靈。
選自《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