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輔助結直腸癌手術并發癥的相關風險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行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的127例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有無并發癥分組,分析引起并發癥的相關風險因素。結果:統計發現,127例患者中,24例患者發生并發癥,發生率18.9%。經單因素分析,并發癥組年齡≥60歲、有肺部疾病、有合并癥、手術時間≥180min、TNM分期Ⅲ期占比均高于無并發癥組,差異顯著(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獨立危險因素為肺部疾病(OR=4.507,95%CI 1.30~15.58)、手術時間(OR=4.961,95%CI 1.61~15.79)。結論:臨床行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時,多種相關風險因素可引起并發癥,尤其是肺部疾病及手術時間,臨床應充分注意,積極預防,以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腹腔鏡;結直腸癌;并發癥;風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臨床治療結直腸癌時,手術仍然為主要方式,目前,已經廣泛認可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的可行性,不過,臨床應用過程中,在多種相關危險因素影響下,患者較易發生手術并發癥,降低治療效果。因此,應積極的尋找具體的相關風險因素,積極預防,減少手術并發癥,提高手術效果。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行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相關風險因素,為臨床預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中行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127例,男65例,女62例;年齡36~76歲,平均(52.8±3.4)歲;結腸癌53例,直腸癌74例。納入標準:(1)符合結直腸癌診斷標準;(2)具備手術適應癥;(3)經病理檢查證實;(4)臨床資料完整。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統計發生并發癥的患者例數;依據有無并發癥,分為并發癥組及無并發癥組,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60歲)、手術時間(≥180min)、肺部疾病、TNM分期等資料,分析相關風險因素。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利用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單因素分析結果
統計發現,127例患者中,24例患者發生并發癥,發生率18.9%。經單因素分析,并發癥組年齡≥60歲、有肺部疾病、有合并癥、手術時間≥180min、TNM分期Ⅲ期占比均高于無并發癥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多因素分析結果
利用Logistic回歸軟件分析上述危險因素,結果顯示,獨立危險因素為肺部疾病(OR=4.507,95%CI 1.30~15.58)、手術時間(OR=4.961,95%CI 1.61~15.79),P值均<0.05。
3討論
結直腸癌應用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時,療效相當于傳統的開腹手術,且具有微創、術后快速的優點,而在并發癥方面,盡管發生率低于傳統開腹手術,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臨床中仍在探索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以能進一步的提升手術效果。學者指出[1],結直腸癌患者治療方式選擇腹腔鏡輔助手術時,并發癥發生率為5.8%~37.8%,本研究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8.9%,一致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中,回顧性分析了行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并發癥組及無并發癥組患者的相關資料,結果顯示,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密切相關于患者年齡、手術時間、肺部疾病、合并癥、TNM分期,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肺部疾病及手術時間為獨立危險因素。結直腸癌患者伴有肺部疾病時,會降低手術氣腹及手術的耐受性,CO2負荷增加后,穩態機制易被破壞,導致高碳酸血癥持續存在,提高心肺功能承受的負面影響,增加并發癥的發生風險[2]。手術時間延長后,會使體內蓄積麻醉藥物,麻醉藥物可對呼吸功能、循環功能等產生影響,并使術后機體應激反應增加,從而較易出現并發癥。針對上述相關危險因素,臨床行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時,術前應嚴格的評估患者,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并發癥發生可能增加的風險因素,若有,應積極的預防,同時,患者若伴有肺部疾病,且呼吸功能較差,應在術前給予相應治療,或選擇開腹手術治療,以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另外,術者應注重手術經驗的積累,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腹腔鏡手術操作技能,增強處理術中突發情況的能力,盡量的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手術的影響,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結直腸癌行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時,多種因素可引發并發癥,醫生應嚴格掌握相關危險因素,積極預防,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李輝,惠廣學,戴劍.開放性手術與腹腔鏡術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的不同風險因素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06):921-924.
[2]蔡文德,廖紅華,譚文鋒,等.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因素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4,19(11):83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