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賈艷紅

幼兒園的活動以游戲為主,幼兒是區域游戲的主體,通過游戲滿足其身心發展的需要。本文通過對深度學習的概念介紹、問題剖析和實踐探究,就提升區域游戲質量、促進深度學習進行闡述。
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區域游戲這種靈活的教育形式,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活動形式。在區域游戲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可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游戲材料,體現幼兒自主意志。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性,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讓幼兒在游戲中能充分展現天性,獲得發展。
雖然區域游戲被幼教工作者逐漸重視,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許多問題,“假游戲”現象普遍存在。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教師意識到要由游戲的控制者轉變為引導者,但引導不是放任,要消除區域游戲隨意性、低效化、無層次性等現象。
“深度學習”這一概念是由費倫斯·馬頓、羅杰·薩爾喬在1976 年于《學習的本質區別:結果和過程》一文首次提出。“深度學習”是學習者通過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和對學習內容的批判性運用,追求有效的學習遷移和真實問題的解決,并以高階思維為主要認知活動的高投入性學習。當下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人們獲取和加工信息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時代相適應,“深度學習”能力已成為人們迫切需要掌握的學習能力。國內關于深度學習的研究國內對深度學習的研究起步較晚,2005 年,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將深度學習的概念引入國內教育領域,并對其進行定義。
幼兒園區域游戲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按照幼兒興趣,在區域中投放各種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出幼兒能夠自由操作、自由發展探索的區域活動環境。
區域游戲立足于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是幼兒自我發展的重要活動,為幼兒的深度學習提供了廣泛空間。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教授馮曉霞在“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2016 年學術年會”講座《區域游戲中的深度學習》中指出:“如果把區域創設成一個包含有真實問題需要幼兒解決的游戲情境,幼兒的深度學習就會發生。”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不是對立的,但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淺層面。
游戲時間是幼兒進行探究、深度學習的重要保證。但教師開展區域游戲時,留給幼兒的時間往往不足。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探究時間不足,其探究的意愿沒有得到滿足,只能進行淺顯的游戲。往往游戲還沒有深入開展就草草結束,不利于幼兒的深度學習。教師安排區域游戲時,一般是在晨間活動、午飯前、離園前等相對較短、零散的時間,幼兒在這樣的時間段進行區域游戲,難以進行系統探究和深度學習。幼兒獲得的是不系統、片段式的實踐經驗,不能得到遷移和深化。
適合幼兒的區域游戲能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進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并能延伸區域游戲。但在幼兒園中,區域環境創設存還在“唯美”和“文字”的誤區。教師對于區域游戲的環境可謂“煞費苦心”,創設了各種逼真的環境,如仿真的廚房、餐廳、娃娃家、醫院、美發屋等。幼兒一開始很感興趣,但慢慢地就喪失了興趣,因為需要幼兒去探究操作的環節太少,什么都是現成的;在區域環境中,教師習慣于在每個區域中制定區域規則、游戲玩法以及價格目錄,幼兒在區域游戲時對此不以為意,很多時候這些內容都是給成人看的。此外,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還存在環境的“一成不變”,開學時一直到學期末,區域環境往往沒有變化,這樣的環境并不能滿足幼兒的內心需要,不利于幼兒深度學習。
在區域游戲的材料方面,從量上來講,游戲材料的種類和數量明顯不足。一方面,游戲材料單一。幼兒進入這個區域都是重復操作同一個材料,這樣會導致幼兒操作興趣的喪失;另一方面,游戲數量不足。進入同一區域游戲的幼兒往往因為材料的不足而引起爭搶,故而無法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此外,從材料的質地來看,不少教師提供給幼兒的都是高結構的游戲材料,而低結構的材料卻很少。各種高結構的材料,讓幼兒的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幼兒會逐漸喪失探究興趣,深度學習不能實現。從材料的層次性來講,區域材料應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探究興趣,但現實中教師提供的材料缺乏層次性,導致能力較強的幼兒得不到更高水平的發展。
幼兒深度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教師的引導分不開。每個幼兒的個性、能力不同,需要教師跟隨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需要,探索更加適合幼兒的引導方式。在部分幼兒園中,教師往往受到自身經驗的影響和觀察引導能力的局限,沒有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僅憑著經驗去“指揮”和“掌控”幼兒。例如,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求幼兒只能在提供的幾種材料中選擇,不能拿別的材料;游戲時要保持安靜等。這些要求限制了幼兒操作,不利于同伴合作,更不利于幼兒深度學習。

教育實境的創設是區域游戲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真實的區域游戲實境能為幼兒提供更多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和創新的空間,進而推動幼兒深度學習。在創設環境時,教師不要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環境的實質,而要把區域游戲實境變成“會說話的教師”。因此,教師要以幼兒的視角要把握環境創設的精髓,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創設,并能深入開展游戲,為深度學習做好準備。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鼓勵幼兒主動探究,自主探究,引導幼兒主動深入地學習。教師應根據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根據探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克服困難,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引導幼兒深入學習。例如,在幼兒遇到超過其認知水平的問題時,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幼兒另辟蹊徑,讓幼兒感受到探究的樂趣。遇到不愿意動手操作、探究意愿較低的幼兒,教師要適時調整區域游戲的設置,激發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欲望,讓這些幼兒主動參與探究,提升幼兒深度學習的素養。
幼兒需要充足的時間去操作,探究,試驗。如果沒有時間的保證,幼兒的學習會處于淺層階段,無法進行深度學習。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給予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適當給孩子一些“留白”,讓幼兒有時間去思考、探究、想象和創新,促進幼兒開展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