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軍
(南京市溧水區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1200)
近年來,由于環境因素等多種原因,導致全世界的傳染病發生率明顯增多,如傳染病新冠肺炎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全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疾病。因此,全面加強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是當前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想要很好的完成這一目標,則需要借助公共衛生管理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的經驗。本文將從公共衛生管理在區縣級傳染病預防工作中的作用入手,對其效果和作用進行分析,以便更好促進我國傳染病預防和治療工作的開展。
雖然我國當前的醫療衛生水平進步明顯,但很多傳染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仍舊居高不下,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國當前對于公共衛生管理的相關工作重視程度還不夠,導致在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中還存在較多的漏洞,不能夠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當中承擔其應該承擔的責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1]。因此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讓其更好發揮傳染病防控作用,便成了當前公共衛生行業的工作重點。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年,全球化趨勢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扭轉的趨勢,交通、通訊等設備也更加發達,這種全世界范圍內的頻繁人口流動,會對社會以及生存環境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使得疾病防控的機制和空間環境等,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也使得對于突發重大公共事件的應對難度在不斷的增加,事件的復雜程度也在不斷地加劇[2]。近年來,中國在傳染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很多傳染病,例如禽流感、SARS等疾病在國內均未引起大規模的爆發以及流行,而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肺炎,我國及時采取的防范措施,至今為止已經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3]。但是對于一些疾病,例如快餐店衛生條件差導致大腸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空調和排氣扇引起空調病等,更加體現出了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一個健全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可以有效地保證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幫助維持社會的穩定[4]。因此公共衛生管理部門更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幫助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
2.1 法律法規 我國早在2006年就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春染病疫情的檢測與報告管理辦法,明確了法律法規在保障我國公共衛生事業之中的重要性[5]。由國家相關部門采取統一的監管辦法來對全國范圍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傳染病疫情進行監管,縣級以上的衛生部門僅對其管轄范圍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進行報告并且監管即可[6]。所有的單位和個人都要按照規定,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信息及時地向上級匯報。這種管理模式的優勢是,如果一旦發生疫情,各相關部門以及政府之間可以做到統一指揮、統一行動[7]。
2.2 政府支持 在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政府需要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幫助公共衛生事業步入正軌[8]。政府需要宏觀部署并且下發政令,來幫助制定相應的突發衛生事件處理措施以及相關的傳染病防治政策,而各疾控中心則需要根據政府的相關政策來制定傳染病的預防以及檢測工作,并且不斷在政府大方向的基礎上予以完善,更好的幫助預防傳染病的發生[9]。
2.3 人員配備 公共衛生事件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的意見》的條例中已經明確指出,應該給從事傳染病醫療、預防、科研以及教學的人員一定的津貼,對于那些在生產和工作中接觸傳染病病原體的人員也需要給予額外的補貼,在此基礎上完善相關人員的動態調整機制[10]。對于那些直接參加國內傳染病類緊急公共衛生事件現場并且幫助調查處理和救治患者的人員,和口岸檢疫以及動物預防等各類一線工作的人員,應該按照工作強度的大小和風險性高低,來予以額外的假期和工作津貼,這對穩定公共衛生工作的隊伍,推動工作發展都起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
3.1 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對疫情防控的宣教工作 公共衛生事業,最重要的就是公共兩個字,在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傳染病發作的時候,這與每個人的安全以及利益都息息相關,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12]。此時政府對于群眾的領導以及媒體輿論的導向,對于維護社會的穩定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2006年時,我國就在《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中明確的指出,從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媒體,包括電臺、報刊、互聯網等都需要在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中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及時報道疫情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控制謠言和不實言論的傳播[13]。傳染病防治,最重要的還是防病,因此各種媒體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報道一些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提高人們的防控意識,從根源上提高人民的防控意識。
3.2 構建強有力的公共衛生監測系統 為了更好的防治傳染病,公共衛生管理中心應該擁有更加完善信息來源,一是方便信息的收集,二是方便隨時更新信息并且發布,有利于信息以及資源的共享[14]。全國各級疾控機構應該采取統一的形式,按照國家公共衛生監測體系網絡系統的要求定期上報信息資料。如果在國境口岸所屬衛生行政部門和港口、機場、鐵路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國境衛生檢疫機構發現有疫情發生,需要相互進行相關疫情的通報。當出現人畜共患病的時候,疾控部門要及時與當地的農業部門以及林業部門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夠讓各個地區之間實現信息互通,更好的完成全國疫情的預防及防治工作[15]。
3.3 進一步完善傳染病防控體系 近年來,我國的公共衛生管理制度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進一步的保障了我國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但是我們不能滿足現狀,需要在當前基礎上對公共衛生管理事業進一步進行加強[16]。而社區更是防控措施中的重中之重,社區是最貼近居民的安全屏障,又是直接管控和服務居民的渠道。但是當前在我國,很多社區的人力資源和醫療設備的配備均不能夠滿足群眾的需要。因此國家應該適當的加大對于社區醫療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幫助鼓勵社區醫療的發展,加強社區醫療人員的培訓力度,適當放寬社區的藥品限制,更好的滿足居民的用藥和就醫需求。除此之外,社區還應該提供“點對點”的就醫服務,設立社區私人醫生,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就醫需求。而另一方面,各地區的公共衛生管理部門應發揮其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快速有效地應對疫情的發展,這樣雙管齊下,齊頭并進,可以幫助形成一個完善的疫情防控網絡,順利的推動疫情防控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快速進行[17]。在此基礎上,本地的公共衛生管理部門要迅速召開會議研討商定針對傳染疾病進一步防控的措施,然后對傳染病的擴散風險等進行相應的評估,加強監測力度,第一時間出臺相應的政策,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18]。
綜上所述,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不是一個部門的責任,而是全體人員的責任。在傳染病的防治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做好整體的決策工作,及時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盡到主管部門應盡的職責,而在沒有傳染病的時候,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于公共衛生部門的管理作用。我國的各級公共衛生管理部門,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在遇到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的時候應該積極發揮其主導地位和作用,幫助盡快的穩定事態。媒體部門在面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的時候,應該起到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積極向人民群眾傳播正能量,杜絕謠言等不利于社會穩定的輿論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