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星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茖W校,貴州 都勻 558013)
結合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基層醫院培養技能型、運用型人才的需要,作為外科教學內容的實驗教學就成為學生學習外科手術知識的重要環節。針對學生對外科手術既無體驗,又無經驗的實際情況,學生難以認識到熟練運用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技能對今后外科臨床工作的重要性。在外科實驗教學實踐環節中,如果學生沒有經過規范操作和認真訓練的經歷,今后在進入外科臨床參與外科手術時就會心理緊張,不知如何操作,給其醫學生涯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對外科實驗教學改進和完善,提高學生的良好素質及外科手術的動手能力,為學生臨床實習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就成為目前外科實驗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為此,作者就本校外科實驗教學中“教與學”存在的問題及實驗教學改革談一點看法。
1.1 外科實驗室條件差 首先體現在外科實驗室規模、空間較小,實驗器械不充足,這與當今不斷擴招的學生數量不相適應,同時外科實驗用器械和物品陳舊,更新也不夠。其次,隨著學校擴招,學生人數增加,實驗分組人數多,實驗物品交換,甚至是重復使用的頻率高,給實驗教學帶來不便。
1.2 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分配比例不科學 體現在理論課與實驗課學時分配及考核比例不合理,理論教學時數占比大(占總學時80%),而實驗課時少(占總學時20%),導致學生訓練時間嚴重不足。在評價課程教學質量及學生考核成績時,也是以理論課成績為主(占總成績80%),實驗課成績僅占20%,導致學生重理論課而輕實驗課。此外,由于實驗教學時數不足,且將實驗課多開設在周六、周日休息日進行,導致學生實驗課學習效果不理想。
1.3 實驗教材和教學內容陳舊 從學校所使用的外科實驗教材內容看,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趕不上知識的更新,有些已更新的知識沒有出現在教材上,給學生學習造成很大的混亂。以外科洗手為例,現在已經不主張用刷手法,而是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同樣的穿半包式無菌手術衣腰帶的系法、無菌手套“杵狀”戴法等,這些都需在外科實驗教學中及時更新。
1.4 實驗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在外科教學中,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影響很大,規范的實驗操作能成為學生以后工作操作的樣板。不同的教師由于臨床工作業務水平存在差異,導致在實驗教學中,不同的教師教學示范時的動作、手法細節不同,這往往使剛接觸操作的學生無法認識到哪個正確,哪個錯誤,這對外科實驗教學極其不利。
2.1 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實驗課不重視 近年來學生生源素質普遍下降,很多學生的學習要求較低,只求及格不補考即可。由于外科課程總評成績中實驗部分占比極小,所以很多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實驗操作,同時外科實驗課特點決定其課堂是松散的,使學生產生報著可上可不上的心理狀態去上實驗課。導致主觀能動性不高,操作不認真,部分學生甚至于站在一旁,只看不動,放棄了操作練習的機會,部分學生更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課堂上玩手機等,課后抄其他同學實驗報告完成作業。
2.2 實驗操作過程中無菌觀念差 外科實驗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在臨床操作中自覺遵守無菌操作,無菌觀念的形成需要長時間不斷的實踐。由于醫學高專沒有自己的直屬附院來讓學生進行見習實習無菌操作,使得很多學生體會不到外科操作過程中的嚴肅、認真的氛圍,特別是手術室這種Ⅰ環境,更是要有極強無菌觀念的環境,學生基本無法體會其中的情境與操作。加之在教學過程中,又因實驗物質用品的陳舊、匱乏,以及學生人數多,分組大,物品反復交換,實驗用物極難達到真實環境狀態下的無菌要求,這就給學生留下無菌操作也不過如此而已,教材上描述的那樣嚴格無菌操作是假的印象,從而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進而影響學生無菌觀念形成。
2.3 訓練時間不足,體能差,意志弱,情緒不穩 外科實驗教學作為臨床實踐前期內容,強調的是實踐動手能力,教學中使學生養成動手習慣是關鍵。經常動手實踐會讓外科手術操作更加嫻熟,無菌觀念更強,但是由于課程安排不足,上課時部分學生體能差,意志弱,學生自覺動手實踐意愿不強,不能堅持到實驗課結束。有的學生遇事時情緒不穩定、急躁,甚至胡亂操作等原因,使得外科實踐訓練時間、效果不理想。
針對以上外科實驗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學校的外科實驗教學質量,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3.1 建設標準化的外科實驗室,改善實驗條件 外科實驗室是進行外科實驗教學的基本場所,是培養學生外科無菌觀念和基本操作的重要地方,其質量建設直接影響到外科實驗教學的成敗。
外科實驗室建設應按照醫院手術室的格局和配置進行建設,包括準備室、消毒室、更衣室、洗手室、手術室等,手術室應配備各種手術器材、手術臺、無影燈、麻醉機、呼吸機、模擬人等,為學生創造一個與醫院手術室一樣的基本環境,對于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的學生要求與臨床手術室一樣,練習操作的內容和順序也應與臨床手術室一樣,嚴格無菌操作。其次應建設換藥室、多間基本操作訓練室、骨科基本技能訓練室、腹腔鏡模擬操作室等,使學生有充分的空間進行外科實踐操作并符合外科操作進展。再次應建設與外科操作相關的可交互式的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外的時間自學并模擬訓練,從而在空間上得以拓展,在時間上得以延長[1]。
3.2 改革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學時占比及課程考核方法 外科課程教學應重視實驗教學環節,增加實驗教學學時占比,實驗教學時數應占總學時40%,使學生有更多時間訓練,以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
此外,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進行考核,同時考核也是反映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實驗教學也不例外。實驗考核要參照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從態度、無菌操作、手術基本操作規范性與熟練程度、相關知識等各維度對每個操作考核項目作定出全面、客觀的行之有效評分,采取平時操作與最后考核相結合,動手操作和理論相結合,必做與選做相結合的“三結合”考核方法。實驗考核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合格,不合格者重修或重考,使學生重視實驗教學。
同時實驗考核成績按≥40%的比例記入外科課程總成績,實驗考核必須合格,總成績才能合格。學生在實習前需進行實習前考核,達不到要求者暫緩進入臨床實習。畢業前進行畢業前考核,成績記入畢業成績,這樣學生就會重視實驗操作與考核。
3.3 編制統一規范的實驗教材,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 外科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具備統一規范的實驗教材,以及帶教老師教學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必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帶教水平,要求帶教老師要及時更新課程知識點,使學生及時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識。(2)結合醫師考試大綱來編寫實驗教學大綱,并要求帶教老師系統的學習、認真的備課,弄懂可能涉及的每一個問題,吃透教學大綱,熟記教學內容。在教學大綱基礎上教師可自行編寫外科實驗指導內容,結合學生情況讓學生書寫作外科實驗報告,對每一個實驗內容作出相應的操作流程,制定相應的評分細則。(3)帶教老師在實驗前要進行集體備課,統一每一個操作細節,以規范一致的操作手法進行教學;最后要及時更新外科操作的知識,并能對諸如“七步洗手法”、“半包式手術衣穿法”、“杵狀”式手套戴法等知識進行更新,并能熟練操作。(4)帶教老師可采用用視頻教學,規范各實驗環節的基本操作。課前先給學生視頻及相關的臨床資料與問題,課前15 min由帶教老師對其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進行實驗操作,從而明確實驗目標,形成初步的臨床思維,在操作過程中熟悉操作流程,克服恐懼心理,從而自己主動參與并與同學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3.4 學生要強化學前預習,明確實驗目標,主動參與,規范操作 學生只有明確實驗目標,通過實踐、思考、再實踐的過程,才能掌握外科手術基本操作和無菌操作。學生在實驗前要預習實驗指導書中內容,了解實驗目的、內容和操作方法。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要主動參與,樹立良好的無菌觀念,要把無菌操作貫穿于實驗的全過程,以嚴謹的態度去學習。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無菌操作流程進行操作,通過自覺養成良好的無菌觀念、嚴密的操作步驟和嚴肅的態度,以及從術前準備到規范的術中操作,嚴謹的術后觀察等每一個環節,做到全面認真,細致耐心,一絲不茍,以高度的愛心和責任心來對待每一次實驗,珍重生命。
3.5 開放實驗室,增加學生訓練時間 學校在課余時間可通過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到實驗室練習無菌操作、包扎、固定、手術基本操作、心肺復蘇、清創等技能,從而增加學生動手練習的時間。學生操作練習前先行觀看交互式多媒體,學生操作練習時,教師要根據實驗進程指導學生;此外學生也可自行購買部分實驗器材自己進行離體操作練習,通過反復操練后掌握相對嫻熟技術。同時讓學生多參加體能訓練,以強化其意志力,多參加突發事件的處理,特別是實際創傷的急救等培訓與處置,培養積極而穩定的情緒。
總之,希望通過上述外科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出盡可能多的具有高尚的醫德(即有“四心”--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三嚴”--嚴格的無菌觀念、嚴密的操作步驟和嚴肅的態度)、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正確的臨床思維、嫻熟的技術、良好心理素質和堅強意志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