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麗 皮郁郁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遵義 563000)
近幾年,在國家各項事業超常規發展的態勢下,各城市紛紛出臺各級各類吸引高層次人才的政策,這些政策分別從經濟待遇、科研條件、發展平臺、住房安置、子女入學、職稱評聘等方面,對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入駐提供了優厚的待遇和創造了寬松的條件,從多方面考慮了高層次人才安心工作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困難。貴州近五年以來,在人才引進方面由于政府重視、學院努力、個人嘗試,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完善的人才政策。其中尤其以政府、學院、個人“三位一體”的高層次人才激勵模式發揮的作用最為明顯。我省“三位一體”模式的人才激勵機制,為我省高職院校吸引大量高層次人才到校工作發揮了引擎作用,極大地充實了我省的人才隊伍,優化了人才隊伍的結構。這一舉措留住的高層次人才,引領了學院專業群及專業建設,在推動高職院校建設一批又一批的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作出了貢獻,為我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現對貴州省高職院校“三位一體”的人才激勵模式作初步探析:
政府作為人才引進的頂層設計者,通過出臺科學、合理、有吸引力、人性化的人才激勵政策,為各行各業引進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政府對人才引進工作的重視程度將直接決定各行業人才引進的實際效果,對人才引進工作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貴州省在省級層面搭建了通用的人才平臺,提供了一定范圍的政策通道,各單位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對人才的需要程度,自行調整高層次人才的激勵政策,給予各單位一定的彈性空間,便于各單位在開展人才工作時,發揮好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政府還設立每年一次的人才周系列活動,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到貴州工作;省政府還調度各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好人才服務工作,給留下來的人才辦理“人才綠卡”,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快捷服務;政府還設立人才專員制度,要求各單位實現“一對一”人才專員制度,由專人“一對一”聯系人才,把人才服務工作做細做好,提高高層次人才的生活、工作滿意度,扎根貴州各項事業的大發展。
各高職院校借著政府政策的春風,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和人才需求,紛紛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的人才激勵政策,與時俱進、一年一修訂,緊密跟進國家、省、市的經濟發展狀況,人才供給情況,讓出臺的政策更具時效性,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我省高職院校近五年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這與職業教育的發展息息相關。我省借助國家“雙高”建設,“提質培優”建設等項目,每年依托各級各類比賽,打造了一批優質高職院校進入“國家隊”,很多項目取得國家級建設平臺,這些職業院校成為了引領貴州職業教育發展的排頭兵,這其中離不開高層次人才的引領和貢獻!因此,各高職院校在省市人才政策的基礎上,傾其全力,費盡心思設計和出臺自己的人才激勵政策,有的院校不惜重金、提供一切能滿足人才需求的條件吸引高層次人才。這些學院在高層次人才引進來以后,在工作上提供平臺,在生活上提供幫助,把人才留下來,用得上才算安心。
在高層次人才個人層面,在選擇城市和單位的時候,首先會關注各地、各單位的人才政策,尤其會關注自己所關心問題的方方面面和細節[2]。對于博士而言,即使直博畢業的博士,其年齡差不多在30歲左右,大都涉及成家立業,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等系列現實問題,我省大多數高職院校除了提供豐厚的物質待遇以外,這些生活問題考慮得比較周全。尤其對于那些本省出去深造的高層次人才,回家鄉工作變成了心滿意足的一件事,沒必要遠走他鄉。所以貴州“三位一體”的人才激勵政策的確召回了大量本土博士回家工作,占了現有高層次人才數量中很大的一部分,避免了本土人才大量向外流失的情況。對于外地的高層次人才,在當前就業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博士在貴州高職院校“三位一體”的人才激勵模式的吸引下,也會選擇到貴州工作,這也是貴州近幾年高層次人才數量猛增,質量也不錯的原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貴州高職院校這幾年人才的引進是非常成功的,這取決于政府、學院和個人三方的共同努力和積極配合,達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高職院校發展得很好的同時,絕大多數高層次人才個人也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了在貴州的理想生活。但是,正如任何一種模式都會有自身的缺陷一樣,我省高職院校“三位一體”的人才激勵模式也有失效的地方,有引不來的人才,還有來了留不住的人才,雖然數量不大,但每個學院每年都有高層次人才在流失。流失的人才有的純屬個人的原因,有的則是因為學院配套政策不夠好。貴州自從2014年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以來,在所引進的博士中,大多數簽訂的合同服務期是八年。2022年這批博士服務期滿,是否會繼續留下有待各單位做好調查,及時了解和掌握這批高層次人才的思想動態非常重要,出臺新的人才激勵機制也應該提上議事日程。所有這些新情況的出現,為我省各高職院校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各學院未雨綢繆,提前規劃、以實現方方面面工作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