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潔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廣東東莞 523419)
近幾年來隨著一些高校學生的自殺,他殺報道的出現,我們對于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始逐漸重視起來。就在最近幾年就曾經發生了2013年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2016年北京大學的殺母案,廣州外國語大學女生在校園操場上被陌生人割喉,以及2021年引起微博熱議的成都九中學生跳樓案。這些案件都是發生在我國比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之中,考入這些學校的學生大多被社會認為是天之驕子,被認為是能促進社會發展,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自己力量的時代青年。因為出身于這些名校的學生出現著嚴重的心理問題,有不少人都在關注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背后的原因。根據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知道當前的大學生之所以會造成這種不良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是因為這些高校學生及心理存在著自主性和依賴性。由于其之前的生活都處于象牙塔中,沒有遭遇到社會的現實,當他們進入高校逐漸接觸到小型社會時將會出現理想與現實矛盾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常常會滋生出抑郁等不良情緒,這是當前高校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案件的重要原因。
如今是一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期間,自媒體作為科學技術的產物,也逐漸在社會上站穩了腳跟。并且已經成為了不少青年的心頭寶,深受學生喜愛的自媒體,已經成為了學生自我表達情感的一個重要的渠道。這些學生可能不會主動地跟父母朋友進行交流,但是卻愿意在自媒體上將自己的情感揭露出來。并且這一種行為已經成為了許多學生向往的對象,當代的高校學生已經成為了自媒體網民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當中相信有很少的人,能夠一天不攜帶手機上網不接觸自媒體平臺。大多數的人的生活已經跟自媒體密不可分,一旦強行將他與自媒體分隔開來,他可能感覺到一天都不得勁,也無法準確有效地獲得校園的消息。眾所周知,高校對學生的要求比較寬松,準許學生攜帶手機。學院或者學校所發布的消息與通知,通常是通過自媒體傳播,一旦學生不攜帶手機那么將會錯失許多有效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不得不與自媒體結成緊密的聯系。通過長時間接觸自媒體,確實能夠得到自我的發展,但是自媒體當中的價值觀,也影響著高校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心理道德發展狀況。由于當前的自媒體等社交已經完全地融入了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于正處在跨入社會前期的學生來講,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在學生的成長過程當中,自媒體將會給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影響,這些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首先,自媒體將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通過自媒體技術,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拓展知識面。在自媒體之前,傳統的教育模式,學生主要通過報紙,書籍等渠道去獲取知識。在學生一天的生活當中很少會進行個人興趣的培養,單調的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常常無法讓個人的權利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在自媒體時代,自媒體通過其開放性以及包容性,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奇玩意,例如網絡電子,手機視頻等等。通過這些平臺可以讓學生接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讓他們踏進了萬紫千紅的世界當中。可以逐步獲知來自世界的信息,開拓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其見識。打開了其思路,可以接收的信息也逐漸廣闊龐雜起來,學生對于新事物態度也比較包容,用比較良好的心態去感受新事物的出現和萌芽,而這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過互聯網技術和自媒體平臺,學生能夠與世界各地的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同齡之間,同輩之間交談,學生可以提高其溝通能力,也能夠明白當下自己所存在的不足。
其次,根據自媒體技術,學生可以拓展人脈網。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多認識一個人總比少認識一個人好。擁有強大的人際網,對于學生之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著重要影響。在自媒體蓬勃發展之前,高校學生雖然學習壓力較于其他學齡階段比較小,但是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屬于自己的時間還是比較少,大部分的時間不是聽課便是待在宿舍,根本沒有機會去結交各異的朋友。而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媒體平臺的開展,學生能夠通過手機等社交平臺來結交來自各地的朋友,就為學生提供了無限可能的溝通機會。通過擴展其交往對象,能讓學生的心態變得越來越開放,能夠讓學生體會更多的情感。
最后,隨著自媒體技術的發展,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無窮無盡的知識寶庫。在這個知識寶庫當中,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固有的知識,還為學生提供了靈活的思維方式,學生通過加強與自媒體的接觸來創新其思維方式改變自己之前固有的狹隘印象,能夠增強想象力。
另一方面自媒體也會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在自媒體之下,網絡吸引不同的人進入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當中,人們發現自己可以在里面發布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敢發布的言論,可以在里面做自己在現實生活當中不敢做的事情,這完全是一個理想化的狀態。在這里沒有人知道你的真實身份,即使做錯了事情,也不會對自己現在的現實生活造成影響,成為一個安全的保障。在這一層外衣之下,有些的人把它當作了自己的龜殼,而有些的人卻把這一層外衣當做了自己發泄私欲的屏障,開始在網上散播,傳播許多不良的信息以及不道德的行為。由于我國現在對網絡道德監督力度還不夠大,對于網絡安全的維護制度也不夠完善,當前我國的網絡狀態以及網絡環境并不好。有很多的學生容易從網絡當中吸取一些不好的思想,這將會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一個巨大的沖擊,在網絡上由于缺乏監管的原因,黃、賭、毒時常泛濫。由于我國對性的保守以及談性色變,讓學生無法正確地接觸到性知識。而在自媒體平臺下,由于各地信息的涌入,污穢圖片以及少兒不宜的圖片在網上爆發,許多的學生開始走向了性犯罪的邊緣。根據2014年中國學生上網調查報告中指出,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上網[1]。在上網群體當中,我們可以發現青年學生已經成為了網民當中的主力軍,網絡以其魅力品味來吸引學生成為其奴隸,讓學生沉溺于虛擬世界當中,缺乏與現實社會的接觸。
雖然自媒體為我們的學生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但是在對待新媒體時我們應當理性看待。我們要明白當今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一旦離開了網絡將寸步難行。如果僅僅只是因為自媒體給學生帶來了諸多的不利影響,而禁止學生使用互聯網,嚴禁學生上網將會讓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通過我國的神話故事—大禹治水,我們應該明白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在于堵,而在于疏。只有讓學生明白媒體的優點與缺點,明白自媒體對其身心發展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所產生的影響,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面對新媒體所帶來的好處與壞處[2]。
如果用厲行禁止的方式禁止所有的學生上網就是不符合實際的。這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會因為強制手段而讓學生對學校形成不好的看法。而且就當前這樣一個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如果學生無法掌握技術,不能夠通過自媒體篩選信息,將無法適應如今社會的發展。所以由此可看,禁止學生上網這是一個餿主意,那么我們要做的就只能是從源頭上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氣氛,讓學生在網絡上能夠尋找到其所需要的知識的同時,盡量少受到或者說不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構建一支強有力的網絡環境巡查監督隊伍,并且還得提高上網的道德修養。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高校不僅需要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還應當在網上設置一個官方自媒體心理援助中心,幫助那些在網絡上受到網絡不良信息侵擾的學生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這對于那些心理比較敏感,性格比較內向且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來講,可以說是一大福音。通過自媒體官方服務平臺,能夠有效地保護這一部分學生的隱私;通過線上的交流,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敞開心扉,撇開其顧慮向心理醫生展示其心理危機,讓其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享受到這一項服務,給學生打好預防針,我們還可以利用自媒體的微博公眾號的平臺來定期向學生推送一些有關于心理健康的內容,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問題的預防。并且通過這一個平臺,還能夠有助于高校更好的進行學生的管理工作,能夠及時的進行自我宣傳和信息的公布,以消除負面輿論的影響。通過自媒體線上的交流,能夠讓高校學生處在一種平等的狀態,允許學生進行網絡匿名交流,來擴大學生的參與度,推動心理工作的展開。
雖然我國自媒體蓬勃發展,但是由于當前的自媒體發行時存在時間并不長,其網絡約束力相較而言比較低[3]。雖然具有自由化、平民化等特點,但正是因為這些特點讓自媒體充斥著各種各類的消息,由于強調其的自由化,讓每一個人在自媒體上無所顧忌地發言,對當前的社會價值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生了極大的沖擊。這對于那些還沒有步入社會缺乏判斷力的學生來講更是一大忌諱,這些學生可能會由于網絡的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影響,而對我國當前一些社會狀況做出過火的評價。并且由于深受這種不良思想的影響,就對于當代高校學生的道德觀與價值觀的培養無法作出正確的導向。因此在學校當中,我們必須將學校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上,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四通八達的自媒體平臺,強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加強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雖然在高校的學生相比于其他學齡階段的空閑時間比較多,但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相對而言的比較少,可在其求學期間,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學校對于其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學校對學生實行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是教師,想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就必須讓教師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提高教師的網絡素養。
自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狀態和行為習慣,在現階段由于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學生在享受富足生活的同時,心理健康似乎逐漸被忽視。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當中,人們很少去注重自己的心理變化,更多的是為了金錢而去盲目奔波。而當前學生由于網絡等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問題,已經愈演愈烈,成為了整個社會都必須關注的對象。不少學校不少學生自殺、他殺案件的產生,使我們逐漸發現現今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對于當前時代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度不高,為此我們必須在自媒體下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