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鑫
(玉門石油機械中等專業學校 甘肅玉門 735200)
在社會高速發展下,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物流是比較基礎的行業,與各個行業之間的關系比較密切。會計與物流實訓課程的結合,可以深化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本文就中職學校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
通過對中職學校會計與物流實訓課程的分析,發現存在較多問題,阻礙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首先,忽略學科之間的聯系。雖然中職學校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與創新,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仍然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采用模塊式教學理念進行知識教育,忽略會計專業與物流實訓課程關聯,影響學生跨學科意識培養。跨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要教師轉變以往教學理念,有意識地滲透不同專業內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跨專業意識,為綜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礎[1]。其次,實踐課程設計意識較差。會計與物流實訓都是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形成良好的動手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學中,仍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教師會將課本中信息直接展示給學生,由學生自主消化理解。部分需要實踐的內容也會以理論灌輸的方式告知學生,忽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最后,課程體系設計上存在問題。中職教育中,并沒有將會計與物流專業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創建綜合知識學習平臺。中職學校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時,應對兩個專業的課程特點進行融合,以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巧,以此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但是在中職教育中,并沒有體現出這一內容,導致人才培養效果不理想[2]。在中職學校跨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較多的問題,是后續教育工作中需要改革的重點,也是綜合型人才培養的核心。
中職教育中,需要制定會計與物流跨專業課程體系,立足學生綜合知識學習教學,以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使學生在跨專業課程學習中掌握專業技能,達到靈活運用,以此提升學生綜合能力[3]。課程體系設置十分重要,是兩個不同專業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跨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會計與物流專業設計中,根據物流專業特點,將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簡單化,向物流專業學生靠攏,輔助物流專業學生學習、理解會計知識。以物流成本會計為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這一內容,掌握會計報表設計、分析等內容,將此作為提升物流專業能力的基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行物流實訓課程教學時,滲透《企業會計準則》內容,使學生在實際訓練中,了解不同的會計知識,并用此來解決物流實訓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知識運用與解決問題能力。會計課程教學中,則融入物流實訓案例,引導學生運用會計知識解決物流運輸中存在的會計問題,讓學生了解物流運輸過程中涉及的會計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不同方式,將物流實訓課程與會計充分結合,為學生學習綜合知識提供平臺,為跨專業人才培養做好準備工作。
此外,還應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提升學生專業素質。基礎知識是提升學生跨專業能力的前提,也是促進學生職業發展的關鍵。會計與物流實訓課程人才培養過程中,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會計行業與物流崗位發展需求,且能夠在基礎知識學習中積累學習經驗,以此提升專業素質。會計專業內容過于復雜,無論是會計專業學生,還是物流專業的學生,都認為會計基礎知識復雜難懂[4]。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對會計基礎知識進行優化,保證物流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應用效果。傳統的物流實訓教學中,會以灌輸的方式展示出來,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講,物流實訓內容比較難懂,無法理解該內容與本專業之間的聯系。實際教學中,需要對物流實訓內容進行創新,引導會計專業學生進入企業參觀,了解什么是物流,并運用會計知識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會計與物流實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傳授專業知識,使學生在文化知識學習中創新能力與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在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敏感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社會對綜合性職業人才的需求,并將此作為規范自身的標準,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提升跨專業能力[5]。教育教學中,提升對理論實踐結合的重視程度,為學生創建實踐平臺,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演練,在實踐中夯實基礎,提升學習能力。跨專業人才培養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在該背景下,需要轉變以往的教育理念,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要求,進行實踐教育,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運用會計知識與物流實訓知識解決工作問題,以此提升綜合能力。日常教學中,學校可以組織物流專業學生與會計專業學生共同參與實踐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心得經驗,使學生學會創新。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實踐活動效果,同時可以促使學生共同成長,對學生會計知識應用與物流專業知識運用意識培養具有推動作用。
實訓場地的建立,在跨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學生專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重視實訓場地的建立,為學生跨專業能力培養提供平臺,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提升應用能力與綜合素質,以此推動教育教學更好地發展。學校進行跨專業人才培養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建立實訓基地:第一,建立校內實訓場地。結合會計專業與物流實訓課程的特點,建立綜合性實訓場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技能,以此提高學生專業素質[6]。第二,組織學生在放假期間參與社會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意識到物流與會計兩個不同行業之間的關聯,并養成主動探索知識,提升自我的意識,為專業發展、就業能力提升做好鋪墊。第三,建立校外實訓場地。校外實訓場地的建立,可以與相關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使學生在真實的崗位上感受專業知識,了解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專業素養等都是跨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質。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加強對會計與物流專業的分析,了解企業崗位與社會發展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根據此制訂實訓計劃,組織學生實踐學習,為學生職業發展與綜合素質提升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中職學校跨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要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了解會計與物流實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此制訂教學改革計劃,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通過建立課程體系、理論實踐結合、建立實訓基地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與平臺,使學生在綜合知識學習中專業素養與綜合技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