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琦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212)
習慣是指在思想控制下表現在外的行為傾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一輩子吃它虧,想改也不容易?!笨梢?,習慣對于人一生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迸囵B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筆者在實習過程中對中班幼兒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觀察,發現他們在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上并沒有達到《指南》中所要求的目標,反而養成了不良飲食習慣、不良衣著習慣、不良睡眠習慣等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這不僅對幼兒沒有任何幫助,相反還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所傷害。本次研究分析了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指出幼兒在生活習慣上面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并提出了恰當的教育策略。家長、教師可根據幼兒在生活習慣上具體存在的問題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改進,為兒童提供適合其特點的教育。但是,在指導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特點進行不同的習慣養成教育。還可以為教師在未來解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上的一些共性問題積累經驗。
幼兒園是幼兒進行生活、學習與勞動的一個重要場所。這個重要場所里面有教師、同伴。教師的教育、同伴的交往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很多方面。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同時也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筆者認為在這種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教師應該將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滲透在游戲之中,以游戲的口吻來激發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興趣,比如一起念唱那些關于良好生活習慣的童謠,或者和幼兒一起玩關于生活習慣的游戲,這樣的游戲教育方式將會事半功倍。另外,教師應該針對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的特點,利用故事中的正面形象的良好生活習慣方式來教育幼兒,從而引發幼兒對其行為的模仿,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
教師與幼兒是平等的關系,教師不應以權威者的姿態對待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教師不是指揮者,而是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要積極耐心引導幼兒,以關愛、接納的態度來對待幼兒的生活,而不是采取批評、謾罵等消極的指導方式。對于幼兒的不良生活習慣,教師要及時發現與糾正。教師要有耐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指導幼兒,使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愛模仿是幼兒的一大特點,在幼兒園中,教師和同伴是幼兒模仿的主要對象。由于幼兒還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對于一些好行為或者一些壞行為往往沒有甄別的能力,不經意間就會模仿一些不好的行為。教師得要樹立一個積極陽光的形象,給幼兒提供一個正面的、具有模仿價值的對象。并且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在幼兒面前說粗話、隨地扔垃圾等,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必須要從小事做起,由小及大。另外,同伴是幼兒模仿的另一個重要對象,教師應對幼兒同伴好的行為及時進行表揚,以利于幼兒對同伴積極行為的學習;對同伴不好的行為及時批評與糾正,這樣才能消除幼兒對同伴消極行為的模仿??偟膩碚f,教師和同伴對幼兒的榜樣影響中,教師處于重要的主導地位,所以,教師要肩負起責任,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無論在飲食、睡眠還是穿著方面,幼兒園都應該給幼兒營造一種家里的生活氛圍,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就是自己的家,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在這里是可以體驗到溫暖與快樂的。良好生活氛圍的營造對幼兒具有很大的價值,良好的飲食氛圍可以促進幼兒更好地進餐,從而獲取營養健康成長;良好的睡眠氛圍可以使幼兒更好地入睡,提高睡眠質量、消除疲勞,促進機體生長;良好的師生、同伴氛圍有助于對幼兒人性的教育,養成幼兒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每個幼兒都有不一樣的氣質與性格,幼兒的性格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教師不能以同一個指導方式去指導每個幼兒,而且,教師的指導方式不可一成不變,需要根據幼兒各個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指導方式。
家庭是除學校之外幼兒生活的另一個重要場所,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正確的教養方式、家園合作對于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十分重要。
環境對于幼兒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父母應該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創設一個溫馨、寬松、自由的環境,以關懷、尊重、接納的態度來對待幼兒,讓幼兒感受到愛,同時學會去愛,這樣,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將會事半功倍。相反,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評打罵孩子,那么將不利于其身心發展,更別提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了。
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當今幼兒的生活毫無壓力,生活很是隨性,生活習慣也是亂的一團。父母長輩沒有度的寵愛、對于孩子的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不僅使得幼兒在飲食、睡眠、排泄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而且使得幼兒沒有一點點的自理自立的意識,更不用說自理能力了。所以,父母長輩應該轉變教養態度與方式,不要對幼兒過度保護,不要什么都幫他們做好,而是在生活中不斷鍛煉幼兒做家務的能力。所以,父母長輩要學會理智的愛孩子,不同給予太多的物質享受以助長幼兒的陋習。同時,父母長輩在生活上也要有好的習慣,以此作為幼兒學習的榜樣。
家庭與幼兒園、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往往存在“三少”現象,即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看得多,參與得少;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直接參與得少,間接參與得多;家長對幼兒園的參與較多都停留在表面參與,深入到幼兒園的深層次參與中少。另外,家庭和幼兒園在教育上往往會脫節。由此可想而知,家園之間這種貌合神離的配合不會起到多大的正面作用。因此,家庭應該與幼兒園保持消息互通,對于幼兒園的教育積極回應,本著支持、合作的態度,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去,與幼兒園在教育上步調始終一致。
因此,家長與教師可通過多渠道來溝通交流幼兒的情況,比如:家訪、電話、家園合作欄、接送孩子時的隨機交談等等。一方面,家長是教師了解幼兒最好的信息源,教師在與家長的不斷交流中了解幼兒的最新情況以便更好地教育幼兒;另一方面,家長可及時向老師了解幼兒的情況,并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共同為了幼兒的茁壯成長。
俗話說得好:“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比绻變簺]有明確的規則意識,父母沒有樹立明確的賞罰規則,那么幼兒將對自己的行為隨心所欲,不負責任。因此,家長在家庭中應該與幼兒建立一個共同規則,幼兒做得好就給予獎勵,做得不好就要相應采取一定的懲罰。這不僅可以引導幼兒朝著一個好的方向去發展,抑制不好行為的發生。而且,還有利于幼兒自覺性的養成。所以,在家庭中,明確規則存在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兒期是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是早起啟蒙教育的具體化,是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生活習慣不僅可以給幼兒提供豐富的膳食、充足的睡眠,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還可以給幼兒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使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敝改铣浞挚隙肆己蒙盍晳T培養的重要價值。 本研究主要調查了中班幼兒生活習慣培養的現狀以及相關影響因素,從而分析思考得出比較適宜的策略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