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佳
(四川省樂山第一中學校 四川樂山 614000)
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不少高中已經進行了智慧校園的建設和使用,教育的信息化在相關科研方面顯現出了其應用的效果。但是相對比來看,現時高中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依然擁有許多問題,如信息利用率不高、平臺資源不足等,這些問題影響了校園信息化的進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智慧校園的建設帶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種背景下,需要努力解決建設智慧校園時遇到的問題,促使高中學校能夠更好地發展。
智慧校園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種改良后的校園工作系統,智慧校園中的“智慧”主要體現在其操作模式上,也就是一體化的操作形式。智慧校園是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基本核心部分,通過將校園內的多個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相連,從而實現一體化的操作,智慧校園是當前高中學校實現信息化的第一參考方向,也是實現校園信息化環境的基礎建設。
智慧校園的主要特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智慧校園系統中支持進行個性定制型服務,也就是可以同時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服務,并且提供的服務具有多樣性和互動性。其次,智慧校園中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實現高效的合作,教育者和相關部門都可以利用相關技術,對工作進行交流以及分配。最后,智慧校園擁有感知特征,可以隨時與外部進行交流,為高中提供比較專業的信息資源。
1.物聯網核心技術
物聯網是智慧校園建設中的基礎性核心技術。該技術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物品之間的連接,也就是物物連接,通過一些基礎設備將物品和互聯網連接,從而實現信息的交流和傳遞,實現智能化。
2.云計算
云計算是實現資源整合的一種技術,也就是將網絡上的數據聚集到計算機中,并且根據用戶的需要提供對應的資料,提高辦事效率。該技術解決了服務器低效能、網絡不穩定、資源分配不均衡以及資源無法共享等問題。
3.大數據
大數據是建設智慧校園時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它是指把大量的數據在保證其真實性的同時實現儲存、分析,便于用戶能夠有效獲取數據。
目前雖然很多高中已經建立了初具規模的數字化校園,但是教師和學生在進行教研和學習時,普遍存在著信息應用率比較低、信息傳遞方式不集中等問題,數據和信息被分散在各個部門,無法實現有效的系統整理和應用。數據進行傳遞的方式一般是單向傳遞,不能準確到傳遞目標身上,傳遞信息比較隨意。同時,高中在進行智慧校園的建設時,不能夠實現信息與外界的互通,例如教學資源、課程內容等信息交流依然只限于校園中,這種情況不利于師生在課下時間進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智慧校園在管理方面的問題,是現時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遇到最普遍難題之一。由于高中校園內人數比較多,部門也比較復雜,因此對于相關的管理和服務種類也是多種多樣[1]。例如學生的住宿相關費用繳納、成績查詢、飯卡充值等,這些都需要得到平臺系統的支持,這就導致不少高中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時存在技術平臺不同、信息系統繁多等情況,導致平臺變得更加混亂。同時由于不同的平臺信息分別保存在不同數據庫中,互相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交換,導致智慧校園系統產生了大量無用數據,不能實現統一,也因此給正常的教研帶來了一些不便。
由于智慧校園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以及技術上的支持,因此目前高中學校在建設該項工程的時候,會有設施比較滯后的情況[2]。從當前高中智慧校園的建設情況來看,僅僅靠學校自身進行開發是不現實的,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積極促進智慧校園的建設,為其提供資金上、技術上的支持,保證高中智慧校園能夠實現更加快速的建設。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真正建設成智慧校園是教育的現實發展需要。因此如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推進高中智慧校園的建設,是當前高中校園面對的問題。以下分析了幾點關于建設智慧校園的措施。
智慧校園的建設不僅僅需要技術上的支持,也需要高中學校整理好信息技術實現有效應用的思路。因此,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時,首先需要把握好建設的思路,也就是當前智慧校園的建設重點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哪些問題。智慧校園是教學信息化的一個全新階段,是由數字校園升級而來,與數字校園不同的是,數字校園重視信息的應用、共享和分析,而智慧校園更加重視如何用最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務為師生提供服務,提升師生的使用體驗。智慧校園運用更加先進、快捷的計算方式,例如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將高中的科研、教學以及管理等實現了有效結合,時時刻刻體現出服務上的個性化、人性化、標準化和全面化。因此,今后智慧校園的發展方向應該要跳出數字校園時期的思路,思考怎樣利用互聯網,將校園中信息進行綜合利用,達到為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信息服務目的,實現建設智慧校園的最終目標。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中想要建設智慧校園,首先需要從技術方面入手,改變各類系統應用被限制在桌面的狀態[3]。以新技術作為主要信息載體,有效創建包含信息互通、智能應用為一體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從而改變高中校園中信息分散的狀態。通過服務平臺可以將信息進行統一,教師和學生在利用信息和進行相關管理的時候,能夠在一個數據庫里完成,提高相關數據之間的利用率和交互率,有效節約成本,提高教學效率和管理效率,這是未來高中智慧校園的建設重心。
當前不少智慧校園建設情況比較滯后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其中不僅在技術上存在一定原因,也由于學校自身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導致放慢了建設的進程[4]。例如不少的高中對于教學、教師管理、項目科研等信息都是分開管理的,即使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和管理機構,其職責也大多數都在于對校園的基礎設施相關建設方面,缺少對相關信息調度和使用的權限,這些原因導致智慧校園在建設過程中,各種信息無法進行有效的傳遞和流通。因此在建設智慧校園的同時,也需要加強校園內部的管理,實現創新型制度改革,從而為智慧校園的推進提供堅實的基礎。
智慧校園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因此就需要學校和相關部門以及企業進行聯手,形成一種合作力量,共同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一定幫助。目前很多的學校面臨著基礎設施缺乏、建設資源不足等情況,這也成為不少校園在建設過程中的最大挑戰[5]。創建智慧校園單單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在建設過程中,需要積極尋找合作伙伴,促使相關企業積極投入到智慧校園建設中,利用其自身擁有的優勢和成熟的服務為智慧校園做貢獻,加快其建設進程。除此之外,對于智慧校園系統進行安全維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智慧校園平臺中,除了教師可以利用系統對信息進行管理之外,學校也會管理一些學生個人信息、財務信息,因此需要對信息的安全性實現保護,否則這些信息如果丟失,就會對信息平臺的運作造成一定打擊[6]。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在建設的過程中聘請網絡方面的專業人員,對高中校內網絡進行安全維護,維護的重點是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因此不只需要對系統實現安全維護,還需要對圖書館、食堂等內部的相關設備展開維護,這樣才能保證信息的安全,以此實現智慧校園的正常運行。
在互聯網+的全新背景下,高中需要注重與企業進行合作,加快校園管理、服務上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同時需要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構建具有特色的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從而更好地為師生提供人性化、標準化、全面化的服務,實現校園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全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