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玲玲
(甘肅省莊浪縣第一中學 甘肅莊浪 744699)
我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認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鄉土教材”[1]。我國各地民風迥異,鄉土文化本身具有差異性和不可替代性,在長期的歷史選擇和積淀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地理資源、自然景觀等,有著豐富的內涵,都是思想政治教學中選擇運用的活水源頭。與此同時,作為整合運用的主體參與者——教師和學生來說,他們從小就受到鄉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其自身也是鄉土文化資源的一部分,這些無疑都是教學中整合、運用最寶貴的資源。下面就我在鄉土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把握的應用原則及對策,談幾點有效探索和實踐。
任何教育教學都要與時俱進,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高中政治教材從新課程實施以來,為適應教學需要,已經修訂了很多次,充分體現出了教學的時效性特點。如果教師只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或者利用一些已經過時的鄉土文化資源進行教學,那么勢必會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很難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遵守時效性原則,盡量選取當地文化中比較新穎的內容,以此來彌補教材中的缺失,提高課堂教學活力。[2]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好鄉土文化資源的通俗易懂性原則,如果教師所使用的案例理論性過強,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社會閱歷不足,認識比較單一,很難理解理論性太強的內容,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講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當地回族的風俗來進行引導教學。讓少數民族的學生談談自己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或者唱一唱少數民族的歌曲。這種課堂教學形式比理論教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時也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立德樹人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學生未來素質提升的基礎。在利用鄉土文化資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國、愛鄉情懷,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向良好的方向發展,真正體現鄉土文化資源在教學中的德育性。[3]
莊浪縣本土文化資源豐富而多樣,有悠久的史前時期人類遺址和璀璨的石窟藝術,半坡類型遺址在莊浪共發現25 處,典型的有寺坪塬遺址、吳家溝遺址、堡子坪遺址等。我縣廟底溝類型遺址已發現52 處,大多數與馬家窯類型遺址共存。典型遺址和重要葬墓有:寺角洼遺址、蝸牛山烽燧、古聶城、劉滬墓、吳 墓、后梁金墓等。石窟藝術有隴上名剎云崖寺、千年寺觀紫荊山、石窟瑰寶陳家洞、養生勝地葛家洞等;莊浪文化名人有后涼國天王呂涼、抗擊西夏的郭成、抗金名將吳玠、忠烈侯劉滬等;莊浪花兒、地攤子、高抬、馬尾荷包等文化藝術;從六十年代起,40 萬莊浪人民苦戰30 多個春秋,建成了占全縣總耕地面積90%以上的百萬畝水平梯田,形成了“實事求是、崇尚科學、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莊浪精神,這些豐富而多樣的鄉土文化資源,是高中思政教育教學中的寶貴教學資源。
近年來,在教學中非常重視鄉土文化資源的運用,為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鄉土文化,熱愛鄉土文化,進一步研究和整理豐富而多樣的鄉土文化資源,讓鄉土文化深入人心。首先充分認識莊浪縣鄉土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才能深入地研究莊浪本土文化,為積極開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打下扎實的思想基礎。其次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融入鄉土文化資源是當前教學的必然選擇,這主要是新時期高中思政教育教學的需求。因為獨具特色的莊浪鄉土文化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是莊浪縣這一地域最重要的文化標志,也是莊浪縣的文化特色。再次要充分認識鄉土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價值。鄉土文化可進一步豐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資源,因為這是由鄉土文化豐富性、多樣性所決定的。鄉土文化可進一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人文底蘊。對于學生來說,鄉土文化更加熟悉和親切,能夠引起共鳴,印象深刻,增強對思政課的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主張:“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和發現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痹谥v授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去發掘、創新本土文化。如:莊浪地區的古老先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在渭水支流的葫蘆河、水洛河、莊浪河流域,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莊浪縣獨特的地域文化。讓學生在體驗本土文化的同時了解中華文化的輝煌歷程。構建《文化生活》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實現包容性增長的需要。例如,在講到“文化創新的途徑”時,以莊浪梯田文化的創新為背景,先請學生分析思考與所處的時代、所處地域的相互關聯,讓學生深刻了解莊浪的地域環境,感受文化的地域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形成了莊浪精神,同時培植了“梯田人”品牌,讓學生領略莊浪精神的文化內涵,分析文化創新的途徑,使學生對莊浪文化的形成、發展與莊浪精神的融入等有了更全面的把握,提高了學生的能力素養[4]。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利用鄉土文化資源是有重要意義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引入鄉土文化資源,有利于增強綜合素質、培養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人文情懷、促進以文化人等。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本地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通俗易懂中領會教學內容。這就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好鄉土文化資源,精準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切實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濃厚興趣。
根據調查發現,近年來,對于鄉土文化資源的整理挖掘還不夠,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只是了解鄉土文化的現象,其本質的內涵不是很清楚,往往理論知識掌握還比較欠缺。為了適應教學需要,就要不斷充實鄉土文化資源的理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廣泛閱讀有關鄉土文化資源的書籍,全面了解其基本概念,深入研究其歷史發展脈絡,以不斷補充自己鄉土文化資源的理論知識,還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更新自己的鄉土文化資源的理論知識,使自己掌握的鄉土文化方面的知識不斷完善創新,做到與時俱進。
只有將鄉土文化資源充分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才能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引入親切易懂的鄉土文化進行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鄉土觀念,熱愛家鄉,熱愛本土文化。與此同時,結合教學時限,組織學生深入鄉間,參與鄉土文化的創作與實踐,進一步加深對鄉土文化資源的認識,增加文化自信。例如,選擇恰當的時機,組織學生深入鄉村,親自創作獨具地方特色的剪紙、馬尾荷包、泥金紙織畫和麥稈畫等,通過實踐制作,充分了解這些鄉土文化資源的制作過程和豐富內涵,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對鄉土文化有了一個準確、清晰、直觀的認識,增強了學生對鄉土文化的熱愛。[5]
鄉土文化資源得天獨厚,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教育實踐中,充分利用好鄉土文化資源,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巧妙地引入鄉土文化資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和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政治課堂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