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曉琳
(江蘇省昆山市周市鎮春暉小學 江蘇昆山 215300)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在教學中則是充當引導者和組織者。在這樣的要求下,就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雖然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內容相對較為簡單,語言也比較通俗明了,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比較困難。因此就需要語文老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語文中來。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小學生會以更主動的姿態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
從另一方面來說,良好的課堂氛圍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更重要的能夠理解語文和應用語文。在氛圍良好的課堂上,學生更能夠接受課堂上的教學知識,并愿意主動地去理解和應用書本的知識,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思考,正確地去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和進步。
小學語文的學習并不是僅僅將教學局限在短短的40 分鐘教學課堂上,還要將生活引入到課堂中,讓小學語文的觸角伸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去,讓學生遨游在社會的廣闊天地里。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結合生活的實際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適當采用開放的、靈活性的教學方法,將學生課外生活和課堂知識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可能一股腦地將學生可能使用到的所有的語文知識都傳達給學生,這些都是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達成。因此在塑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教師要把握課堂的節奏,不能雜亂無章,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理解、聽寫能力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如何獲取其他知識,能夠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也能夠自主學習。
社會和生活都是在不斷進步的,所以學習的內容也不可以故步自封,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創新,有創新才有進步。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手段也要具有創新性,教師也要緊密關注社會生活,將課堂的教學和社會的變化發展相結合,并充分挖掘出來,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也能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營造課堂氛圍時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感受,關注學生的潛能,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為他們發揮自主學習能力開辟出更廣闊的空間。
雖然在素質教育的推行下,學生在學習中已經轉變為主體地位,但是依然不能忽略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雖然影響課堂氛圍有多種因素,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影響氛圍最為重要的因素。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就需要做好準備,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態,積極地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緒。例如在教學《水上飛機》這堂課時,我拿著提前準備好的飛機模型,面帶笑容走進教室,然后舉起手中的飛機問學生:這個是什么呢?同學們看到飛機模型都興奮起來,并大聲回答:“飛機”。師:“那飛機有哪些特征呢?”生:“有翅膀”、“可以天上飛”……師:“那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種在水上的飛機,現在要我們跟隨小海鷗一起去認識一下吧!”我采用實物模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到今天的課堂上來。在教師的微笑下,學生會感覺教師比較親切,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而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學生學習,更能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期待感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動力,并積極在課堂上更好地表現自己。
在現在的教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師實施教育活動的主要對象,因此學生的表現對課堂的氛圍有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才能的機會,這樣才能更好地活躍課堂的氣氛,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理念,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來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在教學《沙漠中的綠洲》這篇課文時,在課前我提前要學生進行預習,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走進“綠洲”,我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來讓他們進行學習,通過閱讀和討論來進行交流分段:阿聯酋的沙漠中分布著綠洲;阿聯酋人們克服困難種植綠洲;沙漠人們的生活更美好。通過課前預習和課堂交流,讓學生先學習,再接受教師的知識傳授,讓自己學習的知識和教師的教學知識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性,也讓教學效果有了質的提升,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手段是促進教學目標更好達成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例如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微課教學等,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有趣活潑,同時也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機地和課堂教學環節結合起來,讓單調的課堂更活躍,從而能夠帶動學習的情緒和學習興趣,也能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天安門廣場》這堂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真實和直觀地感受到天安門壯觀的景象,我提前搜集了一些天安門的圖片,同時找了15 年的大閱兵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從多個感官去感受天安門的莊重感。通過多媒體情境展示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天安門,通過閱兵視頻還能夠從情緒上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語文課堂變得更輕松愉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的魅力,從而愛上語文,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為了保持小學語文課堂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來及時給予評價、指導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和自信。目前,很多教師已經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但是并沒有對課堂評價給予足夠的重視,即使有所評價也是平平淡淡,甚至有可能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愉悅的課堂氛圍變得沉悶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相應的評價,及時地鼓勵他們,進一步肯定他們的表現,維護課堂良好的氛圍。例如在教學《江雪》的時候,在講解“孤舟蓑笠翁”時,為了讓學生感受這個情景,我讓學生觀察圖片上的老翁,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并勾勒出畫面,并讓學生來描述老翁的心情。師:看著老翁,你能感受到他什么心情呢?生:落寞、孤獨、孤單……在學生回到之后,我就會給予微笑,并點頭鼓勵,讓學生充滿自信和愉悅,從而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語文是一門充滿文學魅力和智慧的學科,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面臨的挑戰之一。小學生的個性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教師是在教學中充當引導者和主導者,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語文課堂成為小學生們學習知識,交流知識,提升生生情感和師生情感的精神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