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芳婷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 年版)》中強調要重視問題式教學,問題教學以問題為線索,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1]。問題式教學強調尋求教學過程的整合性、學習情境的真實性、學習過程的探究性。問題式學習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五章第二節“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例,設計的主題式問題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
這一節具體內容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如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更重要的是與區域或空間相關的途徑。因此,本節教學內容旨在結合某一具體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強化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即將生態環境問題放在區域空間的框架中來思考。
運用資料,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及其緣由。學情分析,學生僅僅停留在知道知識層面,并沒有深入思考主要環境問題具體帶來的危害以及嚴重性。本節可持續發展的學習正是對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兩節內容在知識層面上看是有關聯的,但是在學生認知結構上看確是分離的。所以需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通過某一具體的環境展開,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總結和思考,自主探索出適宜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運用綜合的觀點來分析引起地中海和北海水污染的原因,綜合、全面地考慮地中海和北海水污染帶來的負面影響,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據可持續發展的內容,結合地中海和北海水污染問題,能夠因地制宜地提出歐洲西北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途徑在學習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時,能夠樹立科學的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身體力行地參與到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行動中去。
[教師活動]播放多媒體圖片。從今年爆發的疫情出發,在疫情防控期間,某些國家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為情境背景,導入到書本所學知識。地中海和北海的水污染嚴重,同樣因為疫情,污染情況也有所改善。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地中海和北海的水污染這么嚴重?為什么在疫情期間,污染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呢?而且,據NBC News 報道 2020 年是限制全球變暖的關鍵一年, 而疫情所導致的碳排放和空氣污染的大幅減少也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然而許多氣候專家卻擔心,這些可喜的變化很容易被迅速提振經濟的舉措所抵消,世界各國政府可能更愿意放松環境監管以推動經濟發展。那么疫情過后,如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保護好不容易改善的生態環境呢?
[設計意圖]問題情境設計要貼近學生知識水平、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使學生理解情境,同時蘊含問題,給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以疫情防控期間的生態變化作為主題式教學的情境設計,這種情境能夠吸引學生進入解決問題的氛圍,激起迫切學習愿望和學習興趣等內驅力,激發思考的積極性。
1.地中海以及北海水污染原因
教師根據主題式問題教學的問題情境去設計問題。首先,觀察歐洲西北部地形圖和主要礦產圖,以及歐洲西北部地區經濟發展特征,同學們討論思考,造成北海以及地中海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有哪些?預設學生會從地形、河流走向、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發達不注重保護導致污染方面回答)讓學生發言討論結果,并讓學生小組之間互評。針對學生得出的其他答案,實時引導。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給予解決問題的材料,讓學生自己去搜索、發現、提取。即培養了學生地理思維方式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2.疫情期間,污染有所改善原因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問題。為什么疫情期間,北海以及地中海水污染有所改善?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在疫情期間感知到的生產生活中的變化思考。(預設學生會從人類活動減少、工業停工、封國導致旅游游客減少等方面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思考,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思考所有可能的答案。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地理現象和地理事物,促進地理生活化。
3.啟示
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圖片,展示疫情期間某些國家的生態環境變化。最明顯的就是意大利,在疫情期間,意大利的河水清澈了,動物變多了,空氣污染也少了,這些變化給同學們帶來了哪些啟示呢?(這類問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設計意圖]把將要學習的知識嵌入其所關聯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所組成的生活情境,呈現給學生。通過其他國家的生態環境變化,得到啟示,從而舉一反三,關聯到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完成知識遷移。
4.可持續發展觀問題
疫情期間,生態環境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但是,有些專家擔憂,這些可喜的變化很容易被迅速提振經濟的舉措所抵消,世界各國政府可能更愿意放松環境監管以推動經濟發展。那么疫情過后,北海以及地中海地區,如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保護好不容易改善的生態環境呢?(提示學生可以結合課本可持續發展中的內容進行思考)
[設計意圖]問題設計分步搭梯、由淺入深,一步步引領學生思維,形成綜合分析思維能力。
5.價值觀問題
在這次疫情期間,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到的變化或者體會可以分享嗎?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所見所感,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讓學生領悟到在生活中也能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問題式教學體現關聯性,讓學生在一個貫穿全過程情境中經歷地理思維發展的過程,與課程標準和地理教材書內容聯系,便于學生找到基本的依據和資源。教學過程中運用了疫情期間生態環境的變化設計問題情境,建真實的情景,聯系學生們可以親見、親為的事情。這樣學生在獲得知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提高能力、素養。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到學的是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有價值的,才能提高學習動機,保持更長時間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