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蘭州市第六十一中學 甘肅平涼 730060)
物理學科是高中階段十分重要的一門科目,目前在許多高中物理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是物理教學目的是應試和高分,重點在于教授學生應試技巧和物理答題公式,這種模式下,學生的邏輯思維無法拓展,課堂體驗變得枯燥乏味。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嚴重違背了新時代要求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同時也忽視了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物理教學目標。所以高中教育工作者應當明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對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等相關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出發點提高物理課堂的效率。
經調查發現,目前高中物理課堂上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課堂的中心仍然以老師為主,圍繞傳統授課方式展開,沒有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且缺乏實驗教學的方式,使學生以聽理論知識,記公式為主,而忽視了對于真正物理學科本質的探究。而且課堂上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使教師忽略了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基本要求。例如在進行新課導入時,學生更喜歡教師通過實驗或者設置物理情景的方式導入新課,但是教師往往仍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使物理課堂氛圍壓抑、枯燥,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未充分發揮出來。
在新課改背景下,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變成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要重點要求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更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立時,只把學生的學習成績放在首位,忽視了對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進行習題講解也重點教授學生答題模板,并且成績好的學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就造成了課堂上教學效果嚴重不平衡的現象。還有許多教師把講授課本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忽視了對于物理思想與方法的總結,使學生碰到變式題無法靈活變通。
在高中物理課堂上,許多教師都把課本知識的講授放在首位,教學內容也極為單調狹窄。使得大多數學生無法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無法從根本上了解物理對于生產技術和科學發展的重要性。物理本身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它建立在物理實驗的基礎上。物理實驗可以為學生建立起物理知識架構,物理實驗的開展還能為學生更好理解物理概念及公式的來源,為學生更深入理解物理規律提供大量有價值的材料。目前高中課堂上,教師極少通過實驗開展教學活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及開拓思維,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師首先應明確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圍繞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這一主題進行課程教學方案的合理規劃。教學方案要體現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應遵循教學方案,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拓學生的物理思維。例如在進行“渦流、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教學方案設計時,教師可以演示“下落速度不一樣的磁鐵”的實驗,讓學生深刻理解電磁阻尼這一知識點。教師的教學方案應體現出新時代下的教學目標,即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把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放在首要位置。
課堂引入環節對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激發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教師應當充分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例如在進行新課程摩擦力的教學引入時,教師準備一個裝滿大米的水杯,并在里面插入一根筷子,教師將筷子慢慢拿起來,使同學們觀察現象并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物理新知識。再例如在進行高中物理必修1《運動的描述》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故事的方法導入課程:在某次高空作戰演練時,一名空軍飛行員在高空中飛行時,發現戰斗飛機旁有一個小東西,用手一抓,發現原來是一顆子彈。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的能力。
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是決定課堂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因素和重要前提,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應當經常學習新式教學方法,對物理知識應當有清晰的知識框架,對于自己的教學模式應當適時創新。物理教師更應當注重自身職業道德的修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舉止和不良的行為習慣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影響,學生可能會模仿老師的行為。所以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助于改善傳統的物理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前可以為學生發放微課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掌握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物理知識來創設情境,利用圖片視頻展現一些物理知識,便于學生理解吸收,發散物理思維,構建物理模型,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摩擦力作用的幾個現象,滲透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設置問題:如果去掉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之一,物體將會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中?利用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到情境中進行思考討論,逐步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高效的滲透核心素養,開展探究性學習。學生們的思想和學習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通過交流探討,能夠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并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敢于想象和思考,實現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
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設計實驗,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由學生自行開展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一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認識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構建嶄新的物理思維模型。例如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時,教師將學生帶入到實驗室中,要求各個小組制訂實驗報告,合理地分配任務,采用控制變量法、圖像法、逐差法等進行實驗,做好數據的記錄工作,得出數據后,所有成員進行計算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當然在實驗過程中應當注意減少實驗誤差,抬高木板的一端來抵消摩擦力。可以進行多次實驗,減少數據誤差,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利用這一體驗式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動手實踐獲得知識,并掌握在實際生活中物理知識的具體體現,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基于核心素養對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研究是一項傳統與創新并進的研究。物理課堂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培養創新性人才,基于核心素養對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對于高中物理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課堂高效化的關鍵是師生的共同協作、共同提高。教育工作者應當提高對物理核心素養研究的關注與重視,積極參與到對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中來,在物理核心素養引導下進行教學,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