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靜 尹孝俊
(山西省大同市衛生學校口腔教研組 山西大同 037004)
口腔專業是現代醫學及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內容,主要以分析牙以及周邊口腔軟硬組織的發育情況,研究口腔產生疾病的原因,并做出診斷和治療。該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因此,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教師應對影響學生職業能力的因素進行系統分析,并結合現狀積極實施教學改革,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實踐綜合素質。
現如今很多學校在設置該專業時,通常都會給學生設置大量的實踐課程,給學生提供仿頭模型,讓學生借助教學仿真頭模系統進行口腔實踐操作。這樣的實踐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診斷口腔和治療的專業技能,但是學生在實踐中,只能根據所學知識進行重復性實驗,沒辦法在現場與仿頭模進行交流互動,缺乏與口腔病患交流的經驗,從而導致學生在現實生活治療中,沒有與病患交流的經驗,不能采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流,缺乏良好的隨機應變能力,使得病患出現突發情況時,沒有具體明確的解決措施。
口腔專業對學生的現場操作技能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在臨場實踐中進行磨煉。但是很多學生初入臨床實踐工作時,由于實踐環境較為陌生,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壓力大、情緒緊張等現象,擔心自身在工作中出現口腔診治失誤或者操作不當等情況,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反應,這樣的心理狀態容易對學生后期的口腔臨床實踐造成不良影響。
以往教師在該專業教學中,通常會采用口述的方式,給學生講解口腔醫學中的重點概念,在學生對這些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會給學生劃分課后背誦的范圍,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背誦的方式,掌握課堂所學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講課方式較為單一。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導致部分學生在聽課中,經常會出現思維不集中的情況,使得學生不能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里,充分掌握相應知識點。再加上這門課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這樣的講課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使得學生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充分應用到口腔醫學實踐中來,出現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脫軌的現象。
很多學校并沒有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制度,導致教師通常會將精力放到該專業的課堂教學和科研項目中,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對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再者,學校沒有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制度,不能對教師在該專業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質量進行量化評估,缺乏將學生實踐能力引入工作考核的措施,這樣的教學環境使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出現教學重心偏離的情況,忽視了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
針對學生使用仿頭模型實踐中的缺陷,學校可以采用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將理論和臨床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臨床實踐機會,促使學生在現實生活實踐中,能夠積累與口腔病患交流的經驗,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首先,學校可以在學生入學的前兩年,以理論和學校實踐教學為主,理論課程中,組織教師給學生講解該專業的醫學知識,采用筆試考試的方式,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實踐課程中,教師利用仿頭模型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模擬操作時,可以通過口頭講述和演示的方式,給學生講解突發情況,提升學生對該專業臨床診治的認識程度。其次,為培養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實用型的技能人才,對于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學校與義齒加工廠進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課崗對接。實現“引廠入校”,建立校中廠,達到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局面。學生在前兩學年可以到義齒加工廠,利用所學的義齒修復技術理論和基本技能,參與口腔修復體的制作,熟知制作程序及工藝,跟師傅學習新技術,了解新設備。第三學年,學生頂崗實習或至口腔醫院實習,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出現心理壓力過大的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自身能力和該專業的救治情況現象了解不夠全面,沒有對自己的職業能力形成正確的認識。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課堂實踐操作情況,采用分層評價的方式激勵學生,幫助學生對自身的實踐操作技能形成理性的認識。對于實踐操作技能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踐操作步驟和臨床心態入手,對其進行贊賞性評價,并將該部分學生的優勢,在班級上分享,促使其他學生在今后臨床實踐中,能夠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輕松上陣。對于實踐操作技能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入手,贊賞學生積極學習的精神狀態,并采用演示教學的方式,給學生深入講解他們在實踐操作中的不足,幫助學生意識到自身在診治口腔病患中存在的缺陷,有序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利用教室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口腔醫學專業的著名臨床實踐案例,并在視頻播放結束后,隨機挑選不同心理素質的學生,讓他們結合以往所學知識,在講臺上現場通過仿頭模型進行演示,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促使教師根據學生的演示現狀,分析學生診治和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醫學專業知識給學生進行具體講解,使得學生能夠對臨床案例形成全面地認識,幫助學生在今后臨床診治中,能夠根據以往所學知識進行靈活處理,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與教學方式具有直接聯系,教師在該課教學中,應根據學生以往的聽課現狀,建設多元化教學方式,盡量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口腔醫學綜合素質。比如,在講解常規口腔醫學病例時,教師可以采用討論式教學的方式,給學生設置難度不同的問題,按照學生的口腔學習基礎,將其混合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共同進行實踐操作,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講解特殊口腔病例時,仿頭模型可能沒辦法完展示所有特殊病例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全面展示該病例的綜合表現,然后采用學生講課的方式,按照前面的分組原則,讓學生在小組中商量講課的內容。在學生商量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推薦一名組員負責講課,如果學生在講課中出現特殊病例分析不正確或者口腔概念引用不恰當的情況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提示,并給學生演示該病例的診治步驟,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問題,促使學生在糾正講課內容中,提升學生對特殊病例的了解程度,使得學生在今后臨床實踐中,可以根據教師傳授的知識妥善處理各種口腔診治問題,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為了提升教師對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學校應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制度,采用現場實踐考試的方式,在期中和期末,將學生診治口腔的步驟以視頻的形式錄制下來,由學習口腔專業的教師進行打分,并將全班學生的實踐考試分數,與教師的年終評獎和職稱晉級聯系起來,激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將部分教學精力放到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中來,加大教師對該專業教學的鉆研力度,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培育下,全面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
綜上所述,在口腔醫學專業教學中,應從學校、學生和教師的角度,全面分析影響學生職業能力的因素,并結合教學現存問題,采用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心理實踐教育,制定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大力改革該專業的教學方式,通過多樣的實踐培養方式,有序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為學生今后就業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