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昕
(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廣西南寧 530011)
學生多于15~16歲直接進入中職學校學習,這正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中職生順利地攀上這一階梯,開啟新的學習歷程。中職學校閱讀推廣的強化,需要借助微信公眾號這一現代化信息工具,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終端設備的普及帶來了閱讀方式的變革。相比于傳統的閱讀方式,網絡閱讀以其互動性強,界面友好快捷方便的優勢博得中職學生的青睞。通過問卷調查和日常觀察發現,中職生人手一部手機,平板電腦也比較普及,數字閱讀占據學生閱讀時間的95%以上。借助網絡終端,學生將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微信平臺是學生進行網上閱讀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節奏緊張的現代學習環境下,中職生進行網絡閱讀時,更加青睞一些休閑消遣緩解壓力的通俗讀物。中職生閱讀內容以動漫、小品、小說類作品為主,對于思想性較強的人文傳記和文史著作則涉獵較少。參與問卷調查的樣本中,僅有40%的學生表示,偶爾會借助手機軟件閱讀一些人物傳記。
大部分學生表示影響他們閱讀內容和習慣的,主要有學校風氣,閱讀環境,個人愛好因素。針對學生的閱讀特點,以及影響他們閱讀內容和習慣的諸多因素,院校可以借助微信平臺,豐富學生的閱讀文化生活,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在中職學生的心目中擁有絕對權威,他們會有意或者無意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和處事風格。教師的閱讀習慣能夠對中職學生的閱讀行為帶來積極影響。圖書館為教師大量購置工作書籍,并通過微信平臺舉辦教師讀書沙龍,幫助教師有效提升職業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形成熱愛閱讀的校園風尚。微信沙龍可以對學生開放,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師和行業發展,引導學生從教師身上學習專業知識、閱讀習慣,促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借助微信平臺,學生可以為自己喜歡的教師和作品點贊,以及分享自己的讀后感,有效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思維層面的交流。
以“腹有詩書氣自華”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每天閱讀一小時”活動。閱讀內容由學生自行決定,閱讀形式則是微信閱讀。學生既可以通過網絡自己搜索閱讀內容,也可以相互分享。“每天將閱讀一小時”活動當作小任務來完成,每次完成閱讀之后在微信上打卡,無形之中督促學生養成閱讀習慣。以周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讀書故事分享會。分享會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線下,學生可以將自己本周所閱讀的內容和收獲分享給大家。老師安排專人錄制學生分享會,剪輯成短視頻的形式,分享到朋友圈和班級群中,利用學生的展示心理激勵學生再接再厲。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網絡閱讀資源。隨著活動的開展,學生閱讀量大幅度提升,自己所能找到的閱讀資料減少,學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為學生提供更多網絡讀書館藏資源之外,圖書館還可以借助微信“讀書圖”比賽增加文化氛圍,吸引越來越多的中職生走進圖書館借閱圖書。學生可以扮演攝影師拍攝讀書主題照片進行投稿,也可以邀請朋友為自己拍攝讀書照片進行投稿。學生投稿的作品,拍攝背景五花八門,有在寢室的、有在圖書館的、還有在校園的樹蔭下的。采用投票計分的方式,評選出22幅優秀作品,進行裝裱之后掛在圖書館墻壁上和校園微信公眾號上,展示學生們的讀書風采。在校園微信公眾號上,院校師生和其他讀者展開了針對“讀書圖”和閱讀的熱烈討論。比賽本身和“讀書圖”比賽所創造的閱讀氛圍引發了借閱熱潮、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校閱讀推廣活動勢在必行。微信平臺很好地貼合了當代中職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憑借豐富的內容、便捷的閱讀體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當代中職院校和圖書館的發展,需要一支具備信息素養的圖書館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