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柳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 132000)
近些年來,大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傷害他人或者傷害自己的事件愈發增多,這一定會變成導致大學院校校園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對于學校管理人員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不僅影響學校文化聲譽,更是對校內學生的生命安全產生一定威脅。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對大學環境的適應能力、對于大學課程的學習能力、面臨考試等的抗壓能力以及同學、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都是影響大學生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已經步入思想心智的成熟階段,可以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給學生們提供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們的心靈得到有效緩解,降低惡性事件的發生。
所謂心理危機就是人們運用應對平常事的方式不能處理目前面對的問題而產生的極度焦慮、心理壓抑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狀態。當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大學新生們剛從高中畢業來,需要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而對于即將畢業的大三、大四的學生,面臨著畢業踏入社會的問題,步入社會意味著就要找工作。但是當下有大量畢業生存在找工作難的問題,導致心理焦慮,甚至出現心理障礙,這些都是引發心理危機的誘因。
大學校園中越來越多的心理危機狀況出現,為了及時阻斷心理危機的蔓延,我們需要準確地找到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是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找到預防與干預的措施。而筆者認為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危機的原因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內在因素,一個是外在因素。
內在因素主要包括了大學生們自身適應能力差。現在的大學生都是九零后和零零后,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獨生子女,家里人對他們從小就寵、慣、溺愛,導致這些孩子們心理素質差、自我調節能力差、人際關系不會處理。但是社會不斷發展,他們要面臨的不僅是來自學習壓力或者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是要面臨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再加上大學畢業就要就業找工作,要養家糊口的壓力等等因素使得他們無法承受。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格特點,所以產生心理危機的程度也會不一樣,而焦慮、軟弱、消極的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概率要大很多。
外在因素就是我們的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是和生長環境分不開的,在家里他們猶如溫室里的花朵,有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以及爺爺奶奶的寵溺,使得他們無法經歷大的挫折和打擊。而在進入大學后,父母家長的關心呵護變成了經濟支持,孩子們長期在翅膀的庇佑下,無法快速成長,突然要自己面臨和來自不同城市的同齡人相處有些不適應,所以家庭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下社會飛速發展,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對大學生產生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就逐漸加劇,大學生是最單純的“社會人”,步入大學就是先進入一個小型社會適應,所以很多魔手伸向了大學,校園貸、傳銷等惡性事件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們心理健康的發展。
在大學,學生們都是以優異成績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但是他們考試看的是文化課的成績,并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所以在進入大學的時候需要對學生們進行心理測試,根據心理測試結果將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并反饋給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有效疏導。在校所有輔導員及任課老師都要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培訓,在疏導學生的前提下保證輔導員及老師們的心理專業素養的提高。
在學校我們還可以開設心理協會活動或者開設與心理相關的閱讀書籍日,讓學生們互相借閱圖書宣傳,達到每個人都閱讀了解到心理健康知識。在學校要開設相關課程,對新生和在校生進行專業的課程培訓,通過學習心理健康等課程來提高大學生處理人際交往關系的能力以及面對困難挫折的處理能力。力爭做到預防為先,將宣傳做到最好。
由于心理危機致使惡性事件頻頻出現,所以要針對此問題,我們要結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為一體,及時溝通發現問題,有效解決問題。到了大學,教師和學生們接觸并不多,大多數是在課堂上,輔導員相比任課老師與學生接觸稍微多一些,但是只有學生之間才是接觸最多的,最能第一時間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在班級內設立心理委員,同時要對心理委員進行嚴格培訓,使其先了解各項心理專項知識,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能及時將有心理問題的同學的現象反饋給輔導員,在最短時間做出反應予以朋輩指導;而針對嚴重者給予緊急措施舒緩學生心理,然后借助外界專業人士進行治療。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角,未來社會的發展由他們主導,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極為重要的。因此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處理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活動以及課程,有效干預學生的心理危機,加大預防與干預力度,在確保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促使大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