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津
(阜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安徽阜陽 236032)
相對來說,低年級的孩子,其實更需要老師的直接講解,奠定一定的基礎。所以,老師必須需要關注的是知識概念的累積。教師以講授為根本,幫助其加強一些重要概念的學習與認知。而高學段則大不相同。在經過一定程度的學習,可以半自主式的進行學習,可以掌握最基本的概念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基礎的學習能力,需要老師進一步地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知識的學習與理解。
在基礎概念的初步認知與學習時,學生調動所學知識及經驗,在原有認知基礎上對于新知識內容,進行簡單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及時溫習和鞏固固有認識,還能從吸收分析理解的根基之上,盡快地開始下一環節的展開。
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過程也是動態變化的,固化的范式是不可取的。必須充分了解其實際的情況和水平,然后制定發展性的規劃。在整個的設想之中,把思維的考查放在首位。由于不同的個體都有不同的特征和思維差異。在實際中,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固定的知識掌握環節,更加重要的是關注其思想思維的發展變化,注意在重要的時候進行點撥,并注意觀察后期的成長。
情感與價值的認同一直是此學段難于解決的一點。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和心理發育得不成熟,在理解相關情感與價值觀時,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啟發學生,能夠進行情感的激發,可以采取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融入情境,體會情感[4]。并且,老師應當給予學生獨自思考分析的時間,在自主探究思考,自主分析之后,學生對于相關價值觀的體會與感悟會更加深刻。
學習歸根結底是幫助學生了解到新的知識,掌握正確的方法。不一定是需要老師全程進行講解,也可以讓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整個環境更加的開放和包容。但是,考慮到小學高學段學生,在學習能力、探究意識、行為習慣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教師作為主導者的教學作用就體現出來。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提升其積極性,使其充分地融入環境,主動地參與其中[3]。在實際的教學難點的教學中,可以讓其自主進行數據分析,相互討論。這種參與感能夠讓學生養成學習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學習方法上,能夠掌握獨立分析與思考的技能。
近幾年來,此學段的教授有了革新方向和全新理念。不可否認的是,增加綜合學習素養是需要放在首位重點關注的。在小學高學段學生的實際學習中,對于相關知識的自我思考與分析的主動意識是極為重要的。革新的要求是對之前填鴨式教學范式的糾正。更精要的是重視自我分析、問題的思索、相關知識邏輯的梳理。
小高學段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難度上的層級增長,在此階段的相關試題當中,也會注重考查學生的實際問題數據分析能力。所以,老師上課的時候,確保根據具體情況,以及目標要求進行各個環節的優化。相比于之前填鴨式的,教師直接講授知識的方法,學生自主進行數據分析,更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便于適時調控整體進度,保障教學效果[2]。
1.學生課前自主預習
充分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在這個過程進行時,記錄內心覺得疑惑的部分。在還未開始正式的學習之前,獨立思考與分析,嘗試遷移之前學習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自發式的探索與思索。這樣的課前預習,使學生在課前充分的了解到自己的疑難問題,能夠在課程開始之前先進行自主分析,有利于上課時集中精神。清楚自己的問題,明確目標進入課堂,也能提升其專注度。
2.教師細心認真備課
老師在做開課前的預備工作時,需要細心嚴謹。不僅要熟悉教具,上下聯系低學段與中高學段的教材,還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預先設想可能不分析到的知識內容,并恰當地設置課堂的具體教學環節。在實際課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提問式導入,在課程開始之前,給學生們提出問題。指引其在書本或教材里面找尋線索,在思索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數據分析。不僅可以增強其的自主的數據分析能力,還能長效地提高課堂的效率,保障教學效果。
在碰見難理解的疑問時,老師可以預留出充分進行思考的具體時間。這個環節,可以加強其互助交流,也能幫助其在自主數據分析與思索的過程里,形成獨立思索的學習方式。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學生自己分析出來的答案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真實的學習水平,也便于老師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上課的節奏[1]。另一方面也能夠出現不同的思路,打破老師的預設,產生教學生成,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課后環節也是不可忽略的。課堂上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作出的解答,分析的思路,討論的結論等等都應該作為寶貴的數據分析經驗總結下來。對于學生來說,保留正確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而保留可貴的數據分析經驗,嚴謹的思維邏輯才是最重要的。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之中,學習到的內容是基礎,而獲得的包括數據分析能力在內的學習技能才是最關鍵的。
小學高學段的學生在學習目標上有一定的提升,不僅僅要求學生學習基礎概念知識,更要求學生提升數據思維分析能力,加強綜合學習素養。學生需要逐漸培養獨立進行數據分析思考能力,教師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環節,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