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蕾
(沈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沈陽 110159)
高校輔導員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高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推動者。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第43號令),明確了高等學校輔導員具有教師與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因此,了解輔導員雙重身份的內涵,分析雙重身份給高校輔導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伴隨而來的發展難題和破解對策,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重點。
教育部在2006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會議,明確了輔導員具有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2006年7月,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簡稱24號令),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確了輔導員具有高校教師和管理干部的雙重身份。至此,高校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的角色定位得以明確。
教育部對輔導員的雙重身份進行了明確,解決了輔導員發展空間狹窄的問題,與此同時,高校教師與管理人員的雙重角色有時會使輔導員在具體的工作中很難明確自身定位,這會導致輔導員在發展和工作中出現迷茫。高校教師的崗位職責,要求教師要具有探究與創新的職業精神。而管理人員則需要按章辦事,服從組織安排,這就使得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模糊,對于應當具備的職業能力也含糊不清。
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意味著輔導員在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上可以實現雙線晉升,但在實際晉升過程中,由于雙線晉升的要求與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存在差距,往往會造成雙線都處于劣勢的狀況。
無論是職務晉升還是職稱評聘,高校都會有一套相對完善的制度和評聘體系,要想實現晉升,都必須付出較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高校教師的職稱晉升,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取得較高的學術科研成果,而且還需完成相應崗位的課時要求。輔導員主要從事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很難有充裕的時間開展科研、教學工作。而對于管理崗位的晉升,由于崗位數量有限,管理崗內部人員競爭激烈,輔導員很難在管理崗競聘中勝出。“雙重身份”使得輔導員在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晉升上,不僅沒有優勢可言,反而雙線晉升都遭遇了一定困境。
雙重身份意味著輔導員的職業發展方向既可以是高校的管理崗位,也可以是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專業技術崗位,實際上,每個輔導員必須選擇其中一個通道作為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因此,讓輔導員很難有較強的職業歸屬感,使得他們形成臨時崗位的觀念,輔導員崗位也成為了一個短期的過渡。
目前,各高校針對專業技術崗位人員的聘崗和考核,會采取分類設崗、分類考核的形式進行,比如分為教學型崗位、科研型崗位、教學科研型崗位等,既有共同的崗位職責,又會有特定的目標責任。同理,目前輔導員工作職責多元,如果僅用單一模式和體系去考核輔導員,顯然是不符合輔導員職業化建設目標的。
就輔導員“雙重身份”的視角來看,聘任到專業技術崗位的輔導員,可以分為學術型崗位和服務型崗位,學術型崗位強調踏實思想政治基礎,重視理論知識傳授,可以較多承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輔導、職業規劃指導工作以及理論課程,并開展相關課題和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服務型崗位更加重視服務學生的“質”和“效”,更加關注學生的成就及學生評價,而不是單純以輔導員的論文和科研情況作為評價標準。聘任到管理崗位的輔導員,主要向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方向發展,通過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達到科學化育人的目標。
教育部第43號令規定了專業技術崗位的輔導員晉升要按照專任教師的比例設崗,要計劃單列、標準單設、單獨評審。同時,教育部43號令提出了根據輔導員的工作年限、工作表現等情況,確定相應的管理崗位職級。
因此,高校在實施過程中,應完善輔導員雙重身份考核和晉升的指標體系,制定區別于普通教師與管理干部的晉升條件。對于專業技術崗位的輔導員晉升,應成立輔導員系列的評審組,嚴格落實教育部的“三個單”要求,確保輔導員的專業技術崗位名額不被占用。對于管理崗位的輔導員晉升,高校應該建立崗位職級制度,即輔導員連續工作滿一定年限,且考核合格,可直接晉升到相應等級的管理崗位上,這樣能有效解決高校管理崗位少、輔導員晉升困難的現狀,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留住有經驗的輔導員,讓輔導員作為他們的終身職業。
為提升輔導員在晉升中的競爭力,高校應該從學歷層次、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四個方面為輔導員搭建能力提升的平臺。首先,高校應鼓勵和支持輔導員攻讀學位,提升輔導員的學歷層次;其次,高校應積極選送輔導員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研修班或論壇等學習,夯實輔導員的理論基礎;再次,主管部門或高校應定期發布一些有關思政方面的研究項目,為輔導員開展科學研究建立平臺;最后,高校可以采取老帶新,或舉辦管理培訓等形式,提高輔導員的管理水平。雙重身份的確定,使得輔導員有了更多的晉升路徑和選擇,但在實踐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如何推進輔導員雙重身份和雙線晉升機制的有效實施,需要健全機制、多措并舉、統籌安排,真正實現輔導員發展有空間、干事有平臺、工作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