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杰 郝文利 侯鴻昌
(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河北承德 067000)
高校培養的是以專業為導向的高端人才,但在強調掌握專業技能的時候,卻沒有意識到很多大學生是很脆弱的。由于競爭壓力和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校園事件在大學校園中屢見不鮮。特別是近兩年,學生因心理健康問題輟學的案例很多,甚至可能導致厭世,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新時期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過度的金錢意識,某些同學虛榮心與攀比心很強。名牌成為一種招搖的資本后,對學生家庭也是一種負擔。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和樂觀的態度,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可以在心理上幫助學生,使其不至于跌入懸崖。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可以成為學生思想道路上的指示燈,但它們是不同的。
德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支撐和重點。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態和堅定的意志,從而內化為學習和日常交流。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談品德的提升。因此,開展德育教育,培養高素質的現代人才,必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體現。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適應各種學習和生活壓力,面對就業和考研的各種困難。要有這樣樂觀的心態,就要讓“道德”成為我們心中的燈塔。所以德育更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升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德智體結合。
目前,許多高校已經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機制,其模式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心理活動和心理干預來幫助學生。根據當代許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完善其德育功能。
積極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德育課,高校應建立并利用好新生入學時的心理健康普查機制,專門的心理教師應提供心理咨詢和疏導。因為大一新生的思想比較不穩定,所以大一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德育也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高校不要一概而論。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心理學基礎知識、自信心訓練、情緒控制方法、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
高校要根據心理普查數據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觀察每個學生的情況。高校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及相關活動,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教學,采用多種形式的課堂,以戶外教學為主導,讓學生在與自然的接觸中放松和解放自己的天性。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應及時給予心理咨詢。很多大學生都離開了家鄉去外地讀書,老師和輔導員也要給予熱情的關懷,避免他們的消極心態加重學習和生活的負擔。這就需要輔導員、班長、宿舍長負起責任,發現問題及時提供心理咨詢。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在專業課中進行,而且每一門課都可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高校應建立健全師資隊伍,加強對輔導員和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訓,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從業人員應具備心理學基礎、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知識儲備,并取得相關部門認可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如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
現在很多大學生對心理咨詢有誤解,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不一樣。但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學生認為去心理咨詢室是一種恥辱。因為心理咨詢需要和老師談話,可能會涉及到隱私,所以很多大學的心理咨詢中心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高校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增加心理咨詢中心的知名度,向所有學生開放。心理咨詢室的老師要理解和體諒學生,給學生正確的思想指導,保證學生思想不混亂,價值觀正確,這也是提高學生道德修養的基礎。
誠然,大學里被不良風氣感染的學生不在少數,這也強調了加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指導,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同時,道德教育應該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使道德教育成為大學生未來學習和就業的思想指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談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高校應積極改變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極創新,堅持以德育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思想素養,培養適應時代快速發展、思想道德高尚的專業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