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皓 黃 勇
(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安徽蕪湖 241000)
近幾年來,我國醫學教學工作得到了持續改進,為了能夠對實用型臨床醫生進行培養,針對醫學生的系統性及實踐性知識的教育措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弊端逐漸顯露,“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法以及“以案例為基礎”的CBL教學法的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因為多學科診療模式(MDT)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將多種有效的治療手段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從而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促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升。當前MDT診療模式為腫瘤疾病治療中十分倡導的措施之一,將其與PBL-CBL教學法進行聯合應用,有利于促使腫瘤臨床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提升[1]。在本次研究中,即將于我院普外科進行臨床實習的醫學生設為研究對象,分別應用MDT聯合PBL-CBL教學法的模式和PBL-CBL教學法開展針對胃腸道腫瘤疾病的臨床帶教工作,現報告如下。
將2018年11月—2020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臨床進行實習的90名醫學生設為研究對象,分組方式:隨機數字表法;組別:實驗組(男女比例為26:19,年齡23—26歲,平均年齡24.23±1.24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5:20,年齡23~25歲,平均年齡24.34±1.16歲)。90名研究對象各方面一般資料P>0.05。
(1)學生自行分成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帶教老師于課前將教學案例專題提供給學生,學生則應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并積極查閱相關資料及文獻;(2)正式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帶教老師主要采用PPT進行授課,促使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具有初步的了解,并引導學生對類似的病案開展分析工作,后期帶教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到病房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胃腸腫瘤的發病、診斷以及治療等各項情況進行了解。并且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帶教老師還應根據胃腸腫瘤的特點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講解,以加深學生對于胃腸腫瘤的認知,并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3)在進行病例教學的過程中,小組內應積極開展討論,針對不明確的知識點敢于提出質疑,且師生之間的溝通應該能夠得到強化,以保障醫學生所提出的疑點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4)對于小組內短時間內未能夠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醫學生可以選擇在小課堂上進行詢問,帶教老師則應采用課堂教學結合實踐的方式,對醫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細致講解,對于問題中所涉及的數個知識點,帶教老師還可以適當的布置課后任務,并鼓勵學生自行查閱資料、文獻,以對知識面進行進一步拓展;(5)下一次上課,各小組派代表針對上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MDT模擬,并采用PPT的形式進行匯報,再由小組成員共同對個體化的綜合診療方案進行設計,最后由帶教老師對醫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
(1)專業水平對比: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考核,由科室內自行出題和設置考核內容,對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進行考核,兩項滿分均為100分;(2)教學滿意度對比: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往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信心以及對授課教師,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對實驗結果采用Mini-CEX評價表(包括7個項目,臨床溝通能力、體格檢查技巧、人道關懷、臨床判斷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組織效能、總體臨床能力)進行評價。
使用SPSS 20.0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本次研究數據均為計量數據,應使用(±s)進行表示,并使用t進行檢驗,若組間對比顯示P<0.05,則對比存在顯著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醫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分和專業技能得分為(91.45±4.42)分和(89.74±3.61)分,對照組醫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分和專業技能得分為(82.79±3.15)分和(80.77±2.58)分,對比結果顯示P<0.05,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2.2兩組醫學生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醫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往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信心以及對授課教師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2.74±3.45)分、(85.03±2.31)分、(92.63±2.34)分、(90.15±4.35)分、(86.51±2.74)分及(88.38±1.58)分,對照組醫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往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信心以及對授課教師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74.46±2.13)分、(78.72±3.77)分、(75.01±3.21)分、(71.52±2.75)分、(72.97±1.54)分及(86.82±4.61)分,對比結果顯示P<0.05,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于腫瘤患者來說,個體化綜合治療屬于一種效果相對良好的治療措施,胃腸腫瘤患者主要通過MDT對個體化綜合治療進行落實,能夠為患者提供最適宜的臨床治療方案,以促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提升。特別是在胃腸腫瘤患者診斷方面,一般來說,對此類患者進行診斷,需要臨床、影像以及病理三個方面進行結合,其與MDT的診斷思想幾乎完全相同,由此可見,在胃腸腫瘤疾病的臨床教學工作之中,帶教老師對MDT聯合PBL-CBL教學法進行充分應用,醫學生能夠以臨床醫生的視角對教學內容以及患者進行觀察,更加深入、全面地對患者情況進行掌握,也就能夠更加深入地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并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通過MDT聯合CBL教學法在胃腸道腫瘤疾病的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MDT理念,有助于學生加強對胃腸道腫瘤疾病的學習和理解,促進醫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形成,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在醫學生剛剛進入臨床初始即開始灌輸綜合治療的觀念,能夠強化醫學生對于先進觀念和技術的應用。讓醫學生認識到胃腸道腫瘤病情的多樣性以及各部分之間關系的復雜性,在診斷治療的最初就要有全局觀念,使綜合治療的觀點貫穿在病人整個治療過程之中。
PBL教學法主張以學生為主體,將問題作為核心,將對問題的解答作為動力,采用理論實踐對問題進行快速解決,此過程中教師僅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指導即可,主要在于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CBL教學法則主要對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且對于MDT模式來說,PBL-CBL教學法不僅適用于胃腸腫瘤的臨床教學中,同樣適用于其他疾病或是其他學科[2]。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醫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分和專業技能得分為(91.45±4.42)分和(89.74±3.61)分,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往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信心以及對授課教師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2.74±3.45)分、(8 5.0 3±2.3 1)分、(9 2.6 3±2.3 4)分、(90.15±4.35)分、(86.51±2.74)分及(88.38±1.58)分,均高于對照組醫學生,對比結果顯示P<0.05,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在胃腸腫瘤臨床教學中應用MDT聯合PBL-CBL教學法,能夠提升醫學生的專業水平以及對于教學的滿意程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