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煜 顧金樓 李欣欣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上海 200237)
高中生在選擇報考高校時,一般會綜合學校實力、地理位置、專業實力和個人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志愿填報。但是作為高中的學生,他們所了解的大學情況不多,對大學的定位和人才培養情況也不甚了解[1],對于專業的學習內容也知之不深,在填報志愿之前迫切需要大學老師對他們進行高校宣講或專業介紹。而高校也存在因為招生宣傳力度不夠,錯過很多適合本校的優質生源。
以華東理工大學在河北的招生宣傳情況為例。華東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實力較強“211”高校,“985平臺”、“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1引智計劃”高校。地理位置位在上海,能實現與世界前沿直接對話。但是華東理工大學優勢學科主要集中在與化學相關的專業,其三個一流學科分別是化工、化學和材料,而這三個專業在傳統認知上屬于工作辛苦、工資較少、危險性大的專業。華東理工大學學風樸實,學校一直以來非常“低調”,因為信息不對稱,使得華東理工大學在中學和中學生及家長心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與學校地位不匹配,雖然華東理工大學在各類高級人才(如院士)屢有斬獲、各類國際排名遠高于國內的排名,導致家長和學生對華東理工大學的學科實力、整體實力和行業影響力缺乏了解。2011年開始在學校實施新的招生政策后,華東理工大學第一次派招生組進入到河北的高中,發現很多家長和同學都沒聽過這所大學,都不知道華東理工大學在哪里。這使得華東理工大學在河北的招生分數一度遠低于北京化工大學,而這些年,隨著宣講力度的加強,華東理工大學在河北的招生排名趨于穩定,自2014年后就已經穩穩地超過北京化工大學的分數了,理工類在河北招生最低排位學生一直徘徊在9 000~10 000名左右;而文科由于華東理工大學招生人數少,因此波動較大,一直在2 300~1 500名徘徊。而河北省是高考大省,更是高考強省,華東理工大學持續加大對河北生源的關注。由于河北省內缺乏高水平一流高校,而該地區人口占比高、且對學生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高。具有石家莊二中、石家莊一中、衡水中學、邯鄲一中以及十余所全國知名的重點高中,考生參加全國卷考試,高考成績在全國都首屈一指,多年全國卷高考狀元均出自該省。因此考生整體素質較高,高考競爭的慘烈程度和高水平考生平均分排名全國之首。
華東理工大學目前已在河北多年布局,通過命名“優秀生源基地”等手段,與河北省的多所重點高中建立了較為密切的聯系。但是,在新高考即將來臨的背景下,各兄弟院校也逐年加大了在河北的招生宣傳力度[2]。為推動華東理工大學在河北省的招生宣傳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擴大華東理工大學在河北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本科生生源質量穩步提升,華東理工大學利用本校優質生源基地石家莊一中、石家莊二中、衡水中學、衡水一中、邯鄲一中等幾所河北省重點中學作為試點,采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招生工作,并對招生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
開展“科學家講科普”“長江杰青進校園”“聽院長講講華理學子未來”等一系列活動,加強華東理工大學與這些優質生源基地的交流,在學生、家長和高中教師中提升華東理工大學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河北省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華東理工大學,同時鼓勵高考未能達到華東理工大學分數線的同學,本科畢業后報考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利用“科學家講科普”“長江杰青進校園”“聽院長講講華理學子未來”等系列活動,結合活動前、后進行調查問卷,與高中生訪談等方式,形成一定規模的調研數據,通過數據的比對,分析得到更為有效合理的交流形式,從而形成有特色、可持續的交流模式。
利用河北籍教師如劉勇弟教授和河北籍本科生、研究生在河北當地的資源,以及在交流中的現身說法,引起高中生的情感共鳴[3],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華東理工大學的形象,促進招生宣傳的有效性。突破招生宣傳主要對象為高三學生的壁壘,嘗試通過“學科講座”“夏令營邀約”“大學專業與選科分析”等方式,在高一學生中進行招生宣傳試點,讓河北省的高中生從進入高中開始就知道華東理工大學,并對華東理工大學心生向往,實現在高中階段培養“華理人”的美好愿景。通過調查問卷,了解高一學生對華東理工大學和相關優勢學科的熟悉程度以及報考愿望,并且追蹤這些同學日后是否報考并被華東理工大學錄取,評估校友宣講的有效程度。
“優質生源基地”是我校與上述著名中學的重要聯系紐帶。目前的優秀生源基地有8個,但時代久遠,簽約都在5-6年以上了,且受制于人力物力不足,華東理工大學校與上述中學間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機會不多,因此這一舉措對招生工作的助力有限。因此華東理工大學嘗試將一次性授牌的“優質生源基地”推廣為每年授牌的“年度優質生源基地”,加強每年的宣傳效果;通過確定優秀生源基地聯系人責任制,由專人負責與上述優秀生源基地相關老師聯系,安排“大學節”等活動的宣講和場地事務;同時,加強與優秀生源基地的合作,利用夏令營等方式,邀請對方相關老師帶隊來華東理工大學參觀交流,以增進華東理工大學在高中的宣傳力度。此外,針對優秀生源基地開展專屬的志愿填報講座及服務,由招生辦老師和華理河北招生宣講團教師(主要來自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錄制相應視頻,在高招錄取期間由優秀生源基地聯系人專線為考生解答填報問題。
通過一流學科科普系列講座,既能有效拓展高中生的科學視野,又能培養高中生在高中階段就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提升科學研究和探索的興趣。在進入大學之前就確立科研興趣點,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所學的課程與未來科研和工作的關系,在選科分科的時候,能夠針對自己的興趣點進行合理選擇,并且這一作用將持續到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當學生在考入大學后,仍帶有強烈學習動機的進行大學的選課和學習,將能夠讓學生的大學學業也事半功倍。高中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往往還處在人云亦云的狀態,對于職業的工作狀態和職業對能力的需求并不清楚,因此往往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很好的定位,而大學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往往是這方面的權威,華東理工大學采取以各個學院院長帶隊,結合優秀畢業生就業實例的方式,能有效幫助高中生規劃其未來的職業生涯,從而間接激勵學生的學習成長動力。
學生對于和他們從同一所學校或者同一個城市走出來的“師兄”“師姐”往往有著天然的信任,對于他們如何備戰高考,如何選擇大學,大學畢業以后如何選擇就業或者讀研往往能起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因此,邀請河北籍的教授、研究生、本科生加入華東理工大學河北招生宣傳大軍,將很容易在學生中產生“共情”作用,對于學生對高校和專業的認同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而每年優質生源基地的認同,不僅僅是對高中教學成果的肯定,而且能夠促進高中和大學之間的進一步交流。利用高中的大學節讓我們的教授走出去為高中生講解未來的大學校園,利用每年大學舉辦的暑期夏令營,將高中生請進來,讓他們實地感受大學校園的文化、大學科研的魅力。采取更多種的形式不斷讓大學與高中進行交融交互式學習,為中國能夠培養出更優秀的創新人才,共同努力。招生宣傳工作的多樣有序性的開展,要求大學不僅僅是對高中生開展大學知名度的宣傳,更重要的是要抓住這一契機,從高開始就為大學培養合適的人才,樹立不斷創新開拓進取的人生理念。
華東理工大學河北招生宣傳小組,結合以往招生經驗和對高中生調研總結出的上述招生宣傳舉措,對于其他高校在河北的招生宣傳工作或高校在其他地區的招生宣傳工作,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高校的招生宣傳工作,不僅僅是為高校擴展知名度的過程,更是幫助高中生認識科學、了解學科、規劃職業的過程,也是與高中實現科創共建,優質創新人才共育的過程,還是高考考生、家長、高中、大學之間不可缺少的橋梁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