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亞凡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3)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共渡難關,取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態勢。疫情防控中沒有人是旁觀者,戰“疫”中涌現了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疫情為契機,充分挖掘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思政元素,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育人與疫情防控相結合。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擾亂了大學生的正常的學習生活計劃。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為確保校園一方凈土,教育部推遲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各地高校為了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在各大平臺開展在線教學。疫情爆發之初,由于大學生對于新冠肺炎病毒缺乏科學的認知,加之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大學生對新冠肺炎病毒產生恐懼和焦慮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給大學生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幫助大學生正確的認識病毒,及時掌握他們最近心理波動,緩解大學生焦慮與恐慌的情緒,增強大學生戰勝疫情的信心。信心是戰勝疫情的思想武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大學生有信心贏得疫情防控的勝利,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危與機的辯證關系。
新冠肺炎牽動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疫情防控中沒有人是旁觀者。廣大青年大學生志愿者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積極報名參加到疫情防控的一線。曾經嬌嬌滴滴的一代人,現在卻在保護我們,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眾多先進典型事跡,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面對這場疫情阻擊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宣傳好疫情防控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同時,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將目光更多地關注到國家前途事業中,關注到學好本領擔當時代大任上。
抗擊疫情對于廣大大學生而言是一場應對輿論的大考。疫情爆發后,網絡上關于疫情的新聞鋪天蓋地,有些西方政客將病毒污名化、政治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針對高校學生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輿論引導,堅決不信謠、不傳謠,透過現象看本質,增強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要學會保護自己避免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強化廣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掌握輿論主動權。
疫情發生以來網絡思政無疑是這場防疫戰場的主陣地。疫情爆發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轉移到線上,大學生輔導員通過QQ、微信和釘釘等及時聯系學生,建立了聯防聯控以及“日”報告制度,進行“接龍”打卡模式,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在線匯總各種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和多種形式的線上思政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開展線上主題班、團活動、線上主題運動打卡、網絡直播等等,這一系列措施都離不開互聯網。春季開學延遲后,中國大學慕課、超星學習通、釘釘、學習強國等各種網絡大平臺,也推動著在線教學進程。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深度融合,確保每個學生學習“不落后”,思想“不掉隊”,使學生能入心入腦,真正提高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這是一個新的挑戰。
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鏡”,大學作為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群體,在面對疫情防控一系列規則要求時,也徹底暴露了一些人法治意識淡薄,猖狂漠視規則的面目。例如,有高校學生以“做實驗、寫論文、找工作”為借口,私自返校,不顧學校疫情防控相關管理規定,被學校處以警告處分。懲罰處分不是目的,保障大家的安全才是第一原則,疫情面前,切勿“添亂”。因此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進行法治宣傳,執法懂法守法并且捍衛法治尊嚴,廣大學生要無條件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如實上報自身健康情況,引導理性看待特殊時期的防控措施,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新冠肺炎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脅,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心理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給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大人們停止工作,孩子們延期開學,宅在家中足不出戶,感覺度日如年,一些大學生會產生了焦躁心理。而且,網絡上各類疫情信息鋪天蓋地,大學生無法辨別部分信息真實性,就導致他們產生抱怨、憤怒等消極心理情緒。疫情發生以來,相關部門及時通過書籍或者微視頻科普了一系列疫情心理疏導指南,為公眾提供科學的心理干預與疏導。筆者所在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為我校學生提供24小時不斷線的心理干預與疏導服務。雖然疫情持續向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忽略后疫情時代的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加強學生心理建設,提高學生的“精神免疫力”,減少疫情導致的心理創傷,及時干預“次生”心理問題。
強化思政政治引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對疫情防控必須上的重要一課,要及時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校園新媒體平臺宣傳疫情防控的文件精神、師生先進典型事跡、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等,營造疫情防控的良好輿論氛圍。通過各大網絡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學習身邊榜樣的力量,感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不斷提升戰勝疫情的信心。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防控難度大,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也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讓學生明白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在強調規則與法治的同時,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情感、有溫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中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及時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在統計學生防控數據的同時,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動態以及生活需求,讓防控工作具有情感的溫度。要對疫情防控中的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報道,讓學生感受到身邊榜樣的力量,組織學生通過微信、QQ、釘釘群等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同學間的交流,不僅可以消除學生的無聊感和無助感,而且可以增進友誼。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工作落實、落細,做到精準高效,讓學生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關心與溫暖。
一般情況下,缺乏對事情科學的認知,會導致產生恐懼與焦慮的情緒。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幫助學生系統科學地了解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消除不合理的認知,有助于緩解大學生恐懼、焦慮情緒。要引導學生主動從主流媒體了解疫情防控信息,多關注疫情中的正能量。要與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形成合力,心理健康咨詢熱線2小時不斷線,及時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做好心理調適和疏導,不斷提高受挫能力,培育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2]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發揮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積極應對挑戰,及時創新現有工作模式、協調推進多項工作任務,更好地承擔起宣講黨和國家政策、宣傳疫情防控基本知識、凝聚共識等使命與責任,這為廣大師生在疫情防控中彰顯責任與擔當提供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