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林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珠海 519041)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步入了新常態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顯著矛盾,這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在此情況下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日漸凸顯[1]。共青團作為黨在年輕人當中的組織,承擔著為黨支部輸送新鮮血液、弘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先進理念、傳承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多種作用,是黨重要的助手和后備軍,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面對著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對黨執政能力提出的嚴苛要求,高校迫切需要更好地發揮廣大黨員、團員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服務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工作,在此情況下堅持以往的黨建和團建相對割裂的方式已經不合時宜,在此情況下亟待探索黨建帶團建的有效模式或是路徑構建,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
1.工作對象富有青春朝氣
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他們富有青春朝氣和活力,對世界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們總體而言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容易受不良價值觀和輿論的影響,非常容易誤入歧途。在這樣的特點下,高校的黨建和團建工作都要突出和順應學生的這種朝氣蓬勃的特點,要有計劃地開展形式多樣、有著特定主題和趣味性的一系列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2]。
2.工作對象綜合素養相對較高
高校的教職員工以及學生在當前依然是高素質人群的典型代表,他們不僅有著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其學習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等也比較強,這決定了高校的黨建、團建工作勢必會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從高校現有的思政教育格局來看,無論是黨建工作還是團建工作,在堅決貫徹落實黨有關思政教育工作若干規定、要求的同時,也面臨著因校制宜開展思政教育服務教學和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眾多事宜,其面臨的挑戰依然是較多的。
1.共青團服務黨和國家建設的宗旨不會改變
中國共青團是廣大有志青年自發組建的群團性組織,從其誕生的開始就與中國共產黨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高校中黨建工作與團建工作聯動起來,將更好地推動共青團踐行自身發展的宗旨。一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從其誕生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直為這一宗旨而不懈努力[3]。共青團的性質決定了其要把共產黨的宗旨和目標當作自己的宗旨和目標,在此情況下高校黨委、黨支部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將團委、團支部的建設與自身建設聯動起來,將進一步強化團組織的宗旨意識,提升其服務能力;二是共青團的成員年齡在28歲以下,他們雖有滿腔熱血,但在經驗和能力是缺乏的。將黨的建設與團的建設聯動起來,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力,可以幫助共青團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
2.高校黨建帶動團建可更好地提升團組織的戰斗力、生命力
在高校日漸重視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團的地位和作用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削弱的,很多共青團工作者以及團員都反映自己不知道該干什么,可以在什么地方發揮自己的能力。將黨建工作與團建工作聯動起來,在廣大共青團員和工作者中厚植共產主義理想,幫助他們找明前進的方向,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借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其存在感、價值感。當然,黨建帶動團建,意味著共青團有了黨這個大哥的引領,無疑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多出一些成效。
新時期在強化高校基層黨建帶動團建工作的路徑創新層面,應當充分認識到黨建和團建工作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一是要認識到黨建引領團建的內涵和要求。黨建引領團建,意味著高校基層黨支部在加強黨建的同時,要把加強共青團建設作為提升黨建質量的重要環節和重要內容,在繼續嚴格落實一系列從嚴治黨要求的同時,要把黨在政治、組織、思想等方面的優勢融入團的建設中[4]。例如由黨支部的老黨員們來為年輕團員們上一場生動活潑的黨史、近現代史的教育課,讓眾多的大學生們能夠更加形象貼切地感受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不易,這樣無疑可以更好地提升廣大團員的使命感、責任感,為此今后的奮發圖強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要意識到團建助力黨建的內涵和要求,共青團的成員們年輕富有朝氣,他們雖然有著心智發展不太成熟的弱點,但他們敢想敢干如有改革創新的精神,因此在高校基層團建工作中,充分發揮年輕團員的創造能力,帶動他們融入高校黨建攻堅克難的任務中,起到推動團建和黨建共同發展的作用。充分認識到黨建和團建工作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才能在高校基層黨建帶動團建的過程中不是偏頗,有序推進。
形成黨建帶動團建的良性格局,還需要在具體的機制層面下功夫,掃除困擾其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對此,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強化黨團組織自身的建設,黨建帶動團建最主要的突破口和路徑就是在組織建設層面。近些年黨在組織建設層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出了眾多的創新舉措,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無疑為團組織建設工作帶來了很好的借鑒和引導。要積極地將黨組織建設中的思想建設、學習機制建設、支部委員會選拔等方面的有益做法和經驗借鑒應用于團組織的建設中[5]。在對團組織逐步建立起一支專業工作隊伍的同時,也應當積極嘗試團組織運轉的規范化、科學化,在制度的完善和踐行上下功夫;二是形成傳幫帶的良好格局,共青團成員為年輕人,他們的優缺點都非常突出。在高校中黨建帶團建的工作中,通過有效的機制創新,形成黨員帶團員、黨支部帶團支部的共建幫扶格局,雙方強化互動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在此基礎上就雙方的責權利進行進一步的明晰、優化,可顯著提升團建工作水平,更好地發揮共青團的積極作用。
在高校基層黨建帶團建的創新中,難點和重點都在于工作載體的創新上,有了合適的載體,兩者的融合才能實現真正深度有效融合并產出成果,反之則會長期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中。一是要將黨建帶團建工作與課堂教學、課后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等有機結合起來。在思政教育課程以及專業課程中,黨員和團員之間可以開展有關共產主義的大討論、大辯論。也可以在專業課中相互合作,組建團隊共同探討攀登科學高峰;二是將黨建帶團建與對新媒體的應用結合起來,當前以抖音、微博微信內等為代表的各類新媒體不斷涌現,他們在方便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以及休閑娛樂的同時,也對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價值觀念等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新時期高校黨建和團建工作所面臨的環境、對象、工作內容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此情況下亟待進行各自工作模式的創新。在具體的創新過程中,以黨建帶動團建工作創新,積極探索具體的路徑和機制創新,無疑可以顯著地改善具體的帶動效果。本文在分析高校黨建帶動團建工作特點以及必要性的基礎上,梳理了黨建帶動團建的具體創新路徑,主要涉及兩者關系的正確認知、高校黨建帶團建的有效機制構建、工作載體的創新等三個方面,力求通過這些舉措的創新,更好地推動高校的健康、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