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戈
(深圳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廣東 深圳518109)
在信息技術、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信息化建設得到重點關注與發展。同時,在我國兩化融合的政策規劃與展望中,也對“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進行了著重強調??梢哉f,企業信息化建設已然成為主流趨勢,其不再是企業的效益工程而是生存工程。出于對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有序性及實效性的考量,引入工業工程領域的相關技術與理念是必然選擇,其具體應用值得重點探究。
工業工程(IE)作為一門具有較好適應性、系統性、綜合性的管理方法論和工程技術的綜合體,對提高企業整體的系統素質、綜合創新能力乃至國際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對于現代工業工程而言,其主要基于系統分析、計算機技術和運籌學對系統最優化與宏觀資源配置問題進行處理,與企業信息化建設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就當前的企業信息化實踐情況來看,業務流程再造(BPR)、制造資源計劃(MRP II)、企業資源計劃(ERP)、制造執行系統(ME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供應鏈管理(SCM)、準時制生產(JIT)等概念都屬于現代工業工程的范疇。
企業信息化主要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物料移動、事務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交互等業務過程數字化,通過各種信息系統網絡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資源,提供給各層次的人們洞悉、觀察各類動態業務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以使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2]。當前,企業信息化可以細化為以下幾方面內容:企業管理模式的信息化;企業生產的自動化;企業數據信息化;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優化。
在處理生產系統中的多種復雜問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為現代工業工程的顯著標志?,F階段,現代信息技術已然成為系統控制及企業經營生產管理的關鍵技術,相應技術的切實應用推動著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變化,而這也是工業工程的重要研究內容。就當前的情況來看,企業所面對的生產經營環境已然發生變化,并逐步向著短交貨期、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發展,此時,要求現代工業工程對象系統依照先進生產模式實現集成,且要著重強調柔性及集成的高效性。
總體來看,在工業工程的發展過程中,信息化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信息化建設促進了技術升級,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增長方式作出了更新與優化;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對企業的技術改造,促使企業整體生產與管理技術水平上升,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對于信息產業來說,其關聯程度相對較高,其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帶動更多的產業發展,形成了更大的經濟推動效應。綜合而言,企業信息化建設在推動工業工程更好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于工業工程而言,其所涉及的環境、管理均處于動態變化的狀態下,這樣的變化推動著與之相協調的信息系統、信息技術也在不斷拓展更新。從這一角度來看,工業工程的發展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發揮著推動性作用。
分析工業工程與企業信息化之間的關系能夠了解到,工業工程與企業信息化之間互為條件、相互融合,兩者的聯系十分親密。綜合來說,工業工程的發展需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支持,而信息化建設與工業工程的融合,也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展開提供新的推動力。
網絡計劃技術是指用于工程項目的計劃與控制的一項管理技術。實踐中,通過網絡分析研究工程費用與工期的相互關系,并找出在編制計劃及計劃執行過程中的關鍵路線。該技術的基本內容包括:第一,網絡圖,主要反映整個工程任務的分解和合成。第二,時間參數,即在實現整個工程任務過程中,包括人、事、物的運動狀態。這種運動狀態都是通過轉化為時間函數來反映的。第三,關鍵路線,通過計算網絡圖中的時間參數,求出工程工期并找出關鍵路線。在關鍵路線上的作業稱為關鍵作業,這些作業完成的快慢直接影響著整個計劃的工期。第四,網絡優化,主要指根據關鍵路線法,通過利用時差,不斷改善網絡計劃的初始方案,在滿足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尋求管理目標達到最優化的計劃方案[3]。
在應用網絡計劃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流程有以下幾個方面:確定目標,即明確將網絡計劃技術應用于哪一個工程項目;實施項目分解,列作業明細;繪制網絡圖,并進行結點編號;計算網絡時間,確定關鍵路線;優化網絡計劃的方案;切實執行網絡計劃。依托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應用網絡計劃技術,能夠實現結合工程量的現實情況確定設備,并對設備運行中可能導致的多種故障進行預測,在此基礎上完成維修網絡圖的繪制,以此達到提升設備維修功效的效果。與此同時,企業應當將參與關鍵設備維修的人員納入網絡圖中,保證所有設備維修節點均具有充足的人員支持,縮短設備維修工期,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
人體工效學主要是以人-機-環境系統為研究對象,將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等有關學科的知識應用于系統設計,使之與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相適應,以提高整個系統的效能,維持和增進人的安全、健康和工作生活的舒適感[4]。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踐中,主要結合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與需求,使工作環境因素、信息系統應用模式適應員工的工作與活動的需要,進而達到提高企業信息化建設質量和信息化管理系統質量的目標。
以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操作界面設計為例,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引入人體工效學理念,確保員工在實際的系統操作與使用中不會感到煩躁,體現系統的人性化。具體需要落實的要點有:第一,界面風格保持一致。使用一致的術語、一致的步驟、一致的動作,讓員工始終用同一種方式思考與操作。第二,界面元素的位置。重要或頻繁訪問的元素放置于顯著的位置上,而不太重要或使用頻率小的元素放置于不太顯著的位置上。第三,保持界面簡單明了。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降低界面的復雜程度。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最普遍存在的問題為“認為所有管理問題均可以依托信息化系統實現處理”。實際上,若是在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前,未對存在的管理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那么在應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后相應問題也不會得到解決,甚至會發生問題加劇的現象。例如,某企業在引入考勤系統后,為了避免刷卡系統不準確的問題發生,依舊保留手工記錄的模式。因此在每月的月初,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兩套系統差異性的核對??傮w看,建立考勤系統之初是為了解決手工賬不準確的管理問題,但考勤系統的導入非但沒有減少大家的工作量,反而促使相關管理人員的實際工作量明顯增加。同時,越是有兩套系統共存,系統信息的錄入就越不及時、不準確,大家對系統的信息越不信任,兩套系統共存的必要性越大,從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為了規避上述誤區與問題的發生,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引入的工業工程專業理念是必然選擇。在企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之前,必須要對企業管理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避免信息化成為“空談”。同時,若是沒有企業各個部門人員的全力配合與協調,信息化建設就會流于形式。在此過程中,需要依托“IE+IT”(工業工程+信息化技術)進行企業管理技術的創新與完善,推動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增強。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工業工程技術展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企業文化與信息化管理系統始終保持一致,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升級。
業務流程重組與再造是工業工程中的重要內容,實踐中,需要依托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并結合工業工程理念與方法完成企業內現行業務流程的再設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達到提升企業服務質量的效果,還可以促進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在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其并不單純是將企業原有的經營管理方法直接“搬”到計算機系統中展開,而是要依照計算機系統和網絡作業特有模式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構建后,實施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搭建,確保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切實發揮出最大職能。
可以應用于企業業務流程再造方面的工業工程技術主要包括:第一,程序分析技術,即對企業的整個業務生產流程、管理工作展開全面性的分析與探究。第二,作業分析技術,即針對同一工序內的工作展開深入性分析。第三,多樣性圖表,主要實現對某項業務、管理流程現實情況的記錄與顯示。第四,“5W1H”提問技術,主要應用于工作分析。實踐中,針對所選定的項目,從原因、對象、地點、時間、人員與方法六方面入手進行提問,實現對考慮問題漏洞的有效彌補,深化思考,形成新的問題處理思路。第五,“ECRS”四大原則,即取消、合并、調整順序、簡化。該方法主要應用于流程程序分析,旨在實現流程優化并縮減不必要的工作環節,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進一步降低工作強度。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以與“5W1H”提問技術聯合使用,具體流程為:將企業原有的工作周期劃分為不同的階段,依托“5W1H”提問技術的使用對當前狀況作出全面性描述;分析活動,確認問題;對所有要素展開分析評估,確定其優化改進的可操作性,并利用取消、合并、調整順序、簡化的方式實現流程重構。
對于業務流程的分析與重構而言,其屬于由粗到細、由總體至局部的過程。實踐中,依托程序分析的落實,對重復性工序、多余(不必要)工序進行剔除或是合并,強化企業整個業務流程的合理程度;隨后,展開作業分析,提高工作的效率效果。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在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于基礎數據的準確性有著更高要求,必須要落實對基礎數據環境的優化建設。此時,要保證企業的基礎數據切實達到以下要求:第一,基礎數據更加規范,需要編制具有標準性與統一性的基礎數據管理標準,并以此為規范提取基礎數據。第二,基礎數據準確程度更高,確保輸入企業信息化系統中的數據真實準確。第三,基礎數據的全面與完整,保證輸入信息化系統的數據能夠切實滿足系統運行過程中對于多種參數的現實要求。第四,及時性,必須要第一時間在系統內錄入真實反映當前現實狀態的各項數據[5]。
從我國的發展進程來看,在工業化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就已經進入了信息化階段,基于這樣的情況,在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想要實現對基礎數據環境的優化營造,就必須要依托工業工程的支持。站在廣義的角度來看,數據的準確性中包含著合理性概念。例如,ERP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其基礎數據環境普遍由財務、產品、庫存、物料、供應、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構成。而在實際錄入這些數據信息之前,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利用工業工程原理對其合理程度展開檢驗。此時可以使用的工業工程原理包括工作研究、物流與設施布置等等。
(1)從系統的整體規劃設計出發實施信息化建設
在理清企業發展規劃、信息化應用方向的條件下,結合企業現實情況、經營發展需求及當前與未來之間的差距,形成企業信息化建設策略,明確信息化建設的展開流程,以及各個環節之間的依賴關系,最終達到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整體質量的效果。實踐中,若是未提前對信息化建設作出總體規劃,則極容易導致信息孤島、系統繁多、成本費用增高等問題的發生。而對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與系統展開總體規劃與設計是工業工程的重要功能。
(2)工業工程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引入
為了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需要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斷引入工業工程先進的管理模式與理念,包括并行工程、精益生產、準時生產制、敏捷制造等等,以此達到加速企業現代化、工業化發展進程的效果。
綜上所述,工業工程的發展需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支持,而信息化建設與工業工程的融合,也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展開提供新的推動力。因此,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引入工業工程原理與技術是必然選擇。通過網絡計劃技術的應用、人體工效學技術的應用、管理問題解決誤區規避、業務流程再造、滿足企業信息化對基礎數據的準確度要求的落實,結合從系統的整體規劃設計出發,實施信息化建設、工業工程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引入,提高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效率效果,推動了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