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非洲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為咳痰、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等,且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展,甚至可誘發呼吸衰竭或肺心病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多索茶堿是臨床治療COPD 的常用藥物,屬于支氣管擴張劑,可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擴張氣道,降低氣道高反應性,從而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穩定患者病情[2]。但COPD 病情復雜,單藥應用療效有限,難以減輕肺功能損傷。噻托溴銨屬于支氣管擴張藥物,可增強患者呼吸功能,抑制氣道炎癥蔓延,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應較少[3]?;诖?,本研究旨在探討多索茶堿聯合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對患者血氣指標、肺功能及安全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COP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 36 例。對照組男 20 例,女 16 例;年齡 34~67 歲,平均年齡(46.82±6.51)歲;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28±0.42)年;病情分級:Ⅱ級 25 例,Ⅲ級 11 例;吸煙史:吸煙 21例,未吸煙15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17 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46.85±6.49)歲;病程 1~7 年,平均病程(3.29±0.44)年;病情分級:Ⅱ級 24 例,Ⅲ級12 例;吸煙史:吸煙20 例,未吸煙16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4]中相關診斷;病情處于穩定期;伴隨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肺結核等傳染??;合并惡性腫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1.3 方法 兩組均進行常規抗感染、吸氧、化痰、糾正水電解質等治療。對照組采用多索茶堿片(上海宣泰海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33)治療,每次0.2 g,每天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噻托溴銨吸入粉霧劑(南昌弘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110)治療,于清晨吸入18 μg,每天1次。兩組均持續用藥2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血氣指標:于用藥前及用藥2 個月后,采用血氣分析儀檢測兩組血氧分壓(PO2)、夜間平均血氧飽和度(MSaO2)及二氧化碳分壓(PCO2)水平。②肺功能指標:于用藥前及用藥2個月后,采用肺功能測定儀檢測兩組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最大呼氣容積(FEV1)及功能殘氣量(FRC)水平。③不良反應:口干、便秘、頭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 用藥前,兩組PO2、MSaO2、PC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用藥后,觀察組PO2、MS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CO2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PO2,血氧分壓;MSaO2,夜間平均血氧飽和度;PCO2,二氧化碳分壓
組別觀察組(n=36)對照組(n=36)t值P值用藥后40.28±3.91 44.53±3.82 4.665 0.000 PO2(mmHg)用藥前72.25±6.84 71.83±6.59 0.265 0.792用藥后84.16±5.92 77.51±5.76 4.831 0.000 MSaO2(%)用藥前81.75±6.14 82.14±5.97 0.273 0.756用藥后93.14±3.58 89.51±4.19 3.952 0.000 PCO2(mmHg)用藥前48.69±4.16 49.32±4.05 0.651 0.517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用藥前,兩組FVC、FEV1、FR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用藥后,觀察組FVC、FEV1及FR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L)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L)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L)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L)
注: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氣容積;FRC,功能殘氣量
組別觀察組(n=36)對照組(n=36)t值P值FVC FEV1 FRC用藥前1.13±0.16 1.11±0.15 0.547 0.586用藥后1.54±0.19 1.28±0.17 6.119 0.000用藥前2.21±0.25 2.25±0.22 0.721 0.474用藥后2.69±0.31 2.45±0.26 3.559 0.001用藥前1.49±0.18 1.51±0.17 0.485 0.629用藥后1.96±0.19 1.73±0.18 5.273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現頭暈6例,口干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44%(7/36);對照組出現口干2例,便秘1例,頭暈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89%(5/3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00,P=0.527)。
COPD發病較為復雜,臨床依據其致病因素分為外因與內因,其中外因包括吸氧、化學物質吸入,內因包括遺傳、肺發育不良等,均可促使患者呼吸道狹窄,影響正常通氣功能,從而引起缺氧,降低患者肺功能[5-6]。目前,臨床多以抗感染、吸氧、化痰等對癥治療為主,旨在糾正患者呼吸困難,提高通氣能力,改善肺功能,阻止病情進展[7]。
多索茶堿屬于甲基黃嘌呤衍生物,口服后可直接于支氣管起效,降低氣道內磷酸二酯酶活性,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細胞,從而起到擴張氣道作用,改善氣道通氣能力,糾正患者缺氧狀態[8-9]。同時,多索茶堿相較于傳統茶堿類藥物作用更強,起效更快,利于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減少炎性因子釋放。但該藥單用對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有限。本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后,觀察組PO2、MSa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CO2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觀察組FVC、FEV1及FR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多索茶堿聯合噻托溴銨可提高COPD 患者動脈血氣,改善肺功能,促進臨床癥狀好轉,且不良反應較少,與王薇等[10]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為,噻托溴銨對毒蕈堿受體親和力較強,可通過結合支氣管平滑肌中的毒蕈堿受體,阻斷副交感神經末端產生的支氣管收縮,從而擴張氣道,增強呼吸功能,改善動脈血氣狀況,并減輕氣體陷閉,加快肺功能恢復[11]。同時,該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氣道內炎癥因子釋放,減少炎癥擴散,從而降低炎性所致的肺功能損傷。與多索茶堿聯用后可增強氣道擴張效果,降低氣道高反應性,解除氣道阻塞引起的缺氧狀況,進而改善動脈血氣指標,促進肺功能好轉[12]。
綜上所述,多索茶堿聯合噻托溴銨治療COPD 效果顯著,可調節患者血氣指標,增強肺功能,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