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丹,劉艷,楊震
(1.新余安瑞爾婦產醫院超聲科,江西 新余 338000;2.新余市人民醫院超聲科,江西 新余 338000)
先天性心臟病是臨床常發的心胸類疾病,后期易因外界刺激導致死亡,致死率較高。針對先天性心臟病胎兒,實施高效的產前超聲篩查診斷能在孕早、中期發現病灶,進行科學的妊娠選擇,繼而達到改善妊娠結局及母嬰生活質量的目的[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查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疑似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51±1.17)歲;孕周18~35周,平均孕周(28.13±3.58)周;初產婦45 例,經產婦35 例。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孕周≥18周者;單胎、胎位正常初產婦;產婦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心肝、腎等器官疾病者;精神疾病及意識障礙者;惡性腫瘤者;免疫功能障礙者;傳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使用GE-E10、GE-E8及三星麥迪遜X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設置探頭頻率為3.5~5.0 MHz。檢測時產婦需保持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放松心情,保持靜息狀態。采用適合胎兒及胎心檢查的條件,按照胎兒、羊水、胎盤的順序進行縱斷面、橫斷面掃描,再按照心臟檢查專用條件檢查胎兒心臟,測量以下8 個標準切面:胎兒呈現胃泡及肝門靜脈分支的上腹部橫切面、心底短軸切面及肺動脈分叉切面、上下腔靜脈切面、左右室流道切面、動脈導管弓長軸切面、主動脈弓長軸切面、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氣管切面;進行頻譜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檢查。在四腔心切面檢測的基礎上向胎兒頭側平行移動探頭顯示上縱隔的橫切面,觀察胎兒心臟結構需連續側動探頭進行扇形掃查,用三節段分析法追蹤移行切面。觀察心臟位置,測量心臟軸,計算心/胸比值,心臟面積/胸腔面積比值,判斷房室大小、形態結構及連接等情況。然后再進行超聲三血管切面檢查,首先進行胎兒長軸切面,調整探頭左右旋轉鍵或探頭方向,胎頭于操作者右側。動態掃查過程中,觀察肺動脈、升主動脈、上腔靜脈3 支大血管情況,并觀察頭臂干及其靜脈、左無名靜脈等情況。重點關注血管的數量、血管的排列(線性)、血管的大小(從前往后、從大到小)、血管與氣管的位置關系及血流的方向(始終同向)。當胎兒心臟切面影像表現不清或被遮擋或擠壓,需適當加壓探頭往目標處推進或協助孕婦變換體位或適度活動后探查。
1.4 觀察指標 分析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查結果,以產婦分娩后實際情況及引產解剖結果為金標準,評價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在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中的應用價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及例數表示;采用Kappa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0.40提示一致性較差,0.40≤Kappa<0.75提示一致性一般,Kappa≥0.75 時提示一致性較高;繪制受試者工作曲線(ROC),觀察曲線下面積(AUC),AUC≤0.50 說明無診斷價值,AUC 為 0.50~0.70 說明診斷價值較低,AUC 為0.70~0.90 說明診斷價值較好,AUC>0.90 說明診斷價值較高,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婦分娩后實際情況及引產解剖結果 經產婦分娩后實際情況及引產解剖結果確定,80 例疑似胎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婦中胎兒先天性心臟病30例,其中法洛氏四聯癥7例、室間隔缺損6例、肺動脈狹窄5例、大動脈狀位3例、三尖瓣下移2例、大血管發育異常4例、左右室發育不良3例。
2.2 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檢查結果 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檢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準確性為86.25%(69/80)、靈敏度為83.33%(25/30)、特異度為88.00%(44/50)、陽性預測值為80.65%(25/31)、陰性預測值為89.80%(44/49),見表1。

表1 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結果分析
2.3 一致性檢驗 經一致性Kappa檢驗,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結果和產婦分娩實際情況及引產解剖結果一致性較高(Kappa=0.822,P=0.000)。
2.4 不同類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鑒別結果 經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鑒別不同類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準確性為80.00%(24/30),見表2。

表2 不同類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檢查情況
2.5 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鑒別不同類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價值 ROC曲線結果顯示,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鑒別不同類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AUC 為0.92(95%CI:0.860~0.993),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 0.936、0.070,見圖1。

圖1 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鑒別不同類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價值
目前,超聲診療技術廣泛應用于隱形疾病的臨床診治中,已成為疾病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同時,該檢查方法的安全性高、費用低、創傷性小,操作簡單方便且具有重復性,能實時觀察胎兒心臟發育情況,以及時治療或終止妊娠,顯著降低畸形胎兒的出生率[3]。
以往臨床針對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診斷方案為胎兒四腔心切面超聲掃描,是最重要的切面之一,可診斷多種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其能顯示右心房心室、左心房心室、房、室間隔,卵圓孔及瓣,二尖瓣,三尖瓣等結構,也能顯示肺靜脈連接、房室連接、心臟中央十字交叉、心尖構成等,但該方案無法觀察圓錐動脈干畸形,大動脈轉位、心室雙出口、大血管的異常等需更多的切面進行判斷。超聲三血管氣管切面廣泛應用于胎兒心臟大血管發育異常的臨床診斷中,且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產婦分娩后實際情況及引產解剖結果確定,80 例疑似胎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婦中胎兒先天性心臟病30例,其中法洛氏四聯癥7例、室間隔缺損6例、肺動脈狹窄5 例、大動脈狀位3 例、三尖瓣下移2 例、大血管發育異常4例、左右室發育不良3例。經一致性Kappa檢驗,產前超聲篩查和產婦分娩后實際情況及引產解剖結果一致性較高。經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鑒別不同類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準確性為86.25%(69/80);ROC曲線結果顯示,產前超聲四腔心、三血管切面鑒別不同類型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AUC 分別為0.92,診斷價值較高。表明產前四腔心、三血管切面超聲用于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篩查中的準確性較高(Kappa=0.822,P=0.000),且能明確鑒別洛氏四聯癥、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大動脈狀位、三尖瓣下移、大血管發育異常、左右室發育不良等不同病灶類型。
三血管氣管切面可很好的顯示肺動脈、主動脈、上腔靜脈的空間關系及管徑情況、血流方向、大血管氣管關系。三血管氣管切面也是心臟大血管異常鑒別的重要切面,超聲三血管氣管切面檢測技術在明確胎兒心底大血管空間排列位置關系、大動脈血管內徑比例、血管數目、血管內部血流方向及血管走行與氣管的關系中具有明顯的診斷優勢[4-5]。雖然其他切面也能進行大血管異常診斷,但三血管氣管切面超聲診斷能在一個切面上直觀反映胎兒心臟大血管情況,且該方法操作較簡單,更直觀顯示具體結果。但超聲三血管氣管切面技術在對胎兒存在主動脈及肺動脈輕度狹窄的產婦進行產前診斷難度較大。在檢查過程中產婦主要有右位主動脈弓表現,該類產婦需聯合考慮其主動脈及動脈導管弓切面情況進行準確診斷。但臨床診斷過程需注意的是,孕婦妊娠周期的變化會引發血管管徑大小的變化,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需進行定期復查。雖然三血管切面在圓錐動脈干發育異常的診斷中具有顯著價值,但單一的超聲三血管氣管切面在臨床診斷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排除法洛氏四聯癥、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左右室發育不良等動脈圓錐疾病[6-7]。但結合四腔心切面等其他切面檢查能提高法洛氏四聯癥、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左右室發育不良情況的檢出率與準確性;且在心室發育不良綜合征的診斷中超聲三血管氣管切面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很多嚴重的心臟畸形在三血管切面均會有相應表現。但在一些快速掃查中,四腔心切面聯合三血管切面能減少對心臟結構的漏誤診,顯著提升嚴重心臟畸形篩查的準確性[8]。
綜上所述,產前四腔心、三血管切面超聲用于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篩查中的價值較好,可明確鑒別具體異常情況,預測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