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葉 露,梁偉紅,劉燕群,鄧春梅,王丹陽
(1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2 海南省熱帶作物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我國作為傳統柑橘種植大國和發源地,在柑橘地理標志方面資源豐富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相繼誕生了一批柑橘地理標志產品,如贛南臍橙、姊歸臍橙、瓊中綠橙、宜都蜜柑、南豐蜜橘、安岳檸檬等。作為農業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在農業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2010 年,蔣詩媛針對我國柑橘產業化中地理標志保護與發展法律問題開展了研究[2];2012 年,陳衛軍等分析了我國柑橘地理標志產品注冊登記和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3];2014 年,曾鈴凌對我國柑橘產業發展的地理標志保護路徑進行了探討[4]。
此外,國內一些學者也從單個柑橘類品種的地理標志現狀開展研究,如2010 年,熊晚珍等分別對江西橙類、廣西柚類地理標志保護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5-6];2011 年,尹桂豪等對瓊中綠橙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技術要求、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等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關保護建議[7];2012 年,胡再等分析了我國臍橙資源的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現狀[8];此外,蘇悅娟對廣西的融水糯米柚[9]、張波對陜西省城固蜜橘[10]、許晶晶等對江西省的橘類[11]、張鋼仁對湖北省秭歸臍橙[12]等農產品地理標志現狀也進行了研究報道。
由此可見,在以往的研究中,多集中于單個柑橘類品種的地理標志開展研究;少部分對我國柑橘地理標志產品的研究也僅從保護數量和存在問題方面入手簡述。而目前尚未有對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從認定數量、區域分布、年度分布、申請主體類別、標準制定、專用標志使用、區域品牌價值分布、國際互認等進行全面研究的文獻報道。本研究運用數理統計分析法和歸納法,對近20 年來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發展進行全面歸納總結分析,針對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發展存在的具體問題,從深度挖掘潛在資源、不斷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積極引導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使用、加大市場監督力度、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主體作用等方面提出發展路徑,力圖為政府相關部門及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1.1.1 地理標志數量與地域分布
目前,我國的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包括地理標志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3 套保護體系,分別是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原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國家質檢總局)、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3 個系統申請注冊[13]。本文中地理標志數據包括地理標志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3 種,其中地理標志商標數據收集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和中國商標網聯合發布的商標公告,時間跨度為1998—2020 年;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發布的地理標志公告信息,時間跨度為2003—2020 年;農產品地理標志數據采集于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和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地理標志相關公告信息,時間跨度為2008—2020 年。
據初步統計,截至2020 年底,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累計有308 個(圖1),其中工商系統批準的地理標志商標有133 個,占總數的43.18%;質檢系統批準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有66 個,占總數的21.43%;農業系統批準的農產品地理標志109 個,占總數的35.39%。

圖1 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在3 個系統的獲批情況
由圖2 可以看出,全國308 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主要分布在14 個省(區、市),獲批數位于前5 位的有四川、福建、重慶、湖北、湖南省(市)。其中,四川省獲批的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數量最多,有53 個,占總數的17.21%;其次為福建省,有34 個,占總數的11.04%;位居第3 的是重慶市和湖北省,均為31 個,各占總數的10.06%;湖南、廣西、廣東、浙江、江西等省(區)獲批的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均在20 個以上。
專注不等于固步自封,一直以來,國威將前瞻適用的技術應用于裁切設備的研發,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67小型切紙機,填補了當時國內數碼切紙機的空白。在林孝國的詮釋中,數碼切紙機就是“傻瓜機”,客戶不需要掌握特別的技藝就能進行操控。而對于最近出現頻率頗多的“智能化”,國威也早有考慮,今年6月,公司將名稱從原來的“浙江國威印刷機械有限公司”更改為現在的“浙江國威智能設備有限公司”或正是其布局之一。在明年召開的PRINT CHINA 2019上,我們或將看到國威推出的智能化的無人操作的設備。

圖2 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在各省(區、市)的分布情況
總體來看,在工商系統注冊地理標志商標最多的省份為福建,達21 個;其次是四川和重慶,分別有19 個和18 個。獲質檢系統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最多的省份為廣東,為14 個;其次是四川,有10 個。獲農業系統核準登記保護最多的省份為四川,為24 個;其次是湖南和湖北,分別有14 個和12 個(圖3)。

圖3 各省(區、市)在3 個系統的地理標志獲批情況
1.1.2 品種類別
從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種結構看,308 個地理標志產品涉及橙類、金柑類、寬皮柑橘類、檸檬類、柚類5 種(圖4),其中寬皮柑橘類最多,達127 個,占總數的41.23%;其次為柚類,有85個,占總數的27.60%;第3 為橙類,有77 個,占總數的25.00%;第4 為金柑類,有12 個,檸檬類最少。各品種的占比與目前我國主栽柑橘類品種發展實際情況相符。

圖4 柑橘各類別地理標志產品數量
各品種類別在3 個系統的注冊情況如圖5 所示,寬皮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在3 個系統中均獲批數量最多,其中在工商系統獲批58 個,在農業系統獲批43 個,在質檢系統獲批25 個;金柑類、檸檬類獲批數量較少。

圖5 柑橘各類別地理標志產品在3 個系統的獲批情況
1.1.3 各年度獲批情況
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國家知識產權局、農業農村部3 個系統對地理標志的申請、登記和認證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柑橘類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始于1998 年,柑橘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始于2003 年,柑橘類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始于2008 年。總體來看(圖6),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保護處于波動發展的一個狀態,在1998—2005 年間發展較慢,僅有22 個,平均每年不到3個;2006 年后得到快速發展,2006—2020 年年均獲批數在18 個以上,其中2010 年獲批數達到近年峰值,達31 個。從單個系統認證情況來看,3 個系統對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均呈波動發展態勢。工商系統在1998—2020 年,平均年注冊數僅為5.78個;質檢系統在2003—2020 年間,平均年認證數僅為3.67 個;農業系統在2008—2020 年,平均年登記保護數為8.38 個。由此可見,農業系統在柑橘類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發展速度快于工商系統和質檢系統,說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安全綠色農產品消費需求的發展,地理標志產品越來越受到農業相關部門的重視。

圖6 我國各年度柑橘類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情況
我國地理標志產品申報主體主要集中于政府、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合作社等。在地理標志商標注冊方面,截至2020 年底,我國有3 類主體共133個申請人注冊了柑橘類地理標志商標,包括政府部門(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水果生產技術指導站、經濟作物站、果業發展中心等)、行業協會(如果品產銷協會、果業協會、柑橘協會等)、研究機構(如遂寧市名優果樹研究所、潮州市果樹研究所等),各類主體占比情況如圖7 所示。其中有75個行業協會作為申請人注冊了柑橘類地理標志商標,位居第一;其次為政府部門,有55 個相關部門作為申請人注冊;第3 為研究機構,有3 個相關單位申請注冊。

圖7 柑橘類地理標志商標注冊主體占比情況
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方面,截至2020年底,有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合作社、研究機構、學會等5 類主體109 個申請人獲批了柑橘類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各類主體占比情況如圖8 所示。其中以政府相關部門作為申請人最多,共66 個;其次為行業協會,共30 個申請;再次為合作社,共8 個申請;其他的以學會申請有3 個,以研究機構申請有2 個。

圖8 柑橘類農產品地理標志各類主體占比情況
從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國標準數據庫、工標網等網站相關資料整理得知,截至目前,我國制定并發布實施的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有68 項,其中現行有效的61 項,作廢的7 項。在現行有效標準中,國家標準9 項,地方標準43 項,團體標準9 項。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制定主要分布在11 個省(區、市)(圖9),其中最多的是廣東,有20 項,其次為廣西(17 項),這2 個省(區)標準制定總和占總數的54.41%;第3 為江西省,有7 項。值得一提的是,柑橘類地理標志獲批較多的四川省目前未見有制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相關標準。

圖9 各省(區、市)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制定情況
根據原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公告統計,從2003 年至2021 年5 月,全國共核準了495 家企業對38 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使用(圖10)。其中安岳檸檬、建陽橘柚、臨海蜜橘、龍安柚、蒲江丑柑、西林砂糖橘、融安金橘、常山胡柚、新會柑、永春蘆柑、贛南臍橙等11 個產品核準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企業數均在10 家以上。其中,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企業使用最多的是贛南臍橙,累計有75 家企業核準使用,占總數的15.15%;其次為永春蘆柑,有69 家企業核準使用,占總數的13.94%;第3 為新會柑,有68 家企業核準使用,占總數的13.73%。從地區來看,目前核準使用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企業數位居前3 位的省(區)為福建、廣東、廣西。福建是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企業最多的省份,達94 家企業,占總數的18.99%,涉及度尾文旦柚、建陽橘柚、永春蘆柑、尤溪金柑4 個地理標志產品。

圖10 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核準使用情況
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始于2013 年,榜單覆蓋一、二、三產業,涵蓋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9 屆[14]。從2018 年以來,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相繼榮登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中(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環節)前100 位榜單如表1 所示。其中,2018 年有5 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入選,2019 年和2020 年均有7 個入選,2021 年有12 個入選,而贛南臍橙作為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連續4 年榮登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前10 位榜單。總體來看,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品牌價值評價還不夠高,以2021 年為例,入圍前100 位榜單的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僅占當年擁有量的3.90%。

表1 2018—2021 年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榮登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前100 位榜單
2020 年9 月14 日,我國與歐盟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協定附錄共納入雙方各275 個地理標志產品,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保護分批進行:第一批雙方互認的各100 個地理標志,將于協定生效之日起開始保護;第二批各175個地理標志,將于協定生效后在未來4 年里分批實施[15]。據統計,贛南臍橙、南豐蜜橘、安岳檸檬、長壽沙田柚、大浦蜜柚、宜昌蜜橘、常山胡柚、尋烏蜜橘、新會陳皮、梅州金柚、融安金橘、奉節臍橙、遂寧矮晚柚等13 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成功納入中歐互認互保第一批和第二批名單。根據協定,雙方納入協定保護的地理標志不僅可在對方獲得高水平保護,還可使用對方的地理標志官方標志,有利于相關產品有效開拓市場[16]。
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分布在全國14 個省(區、市),由于各省(區、市)的自然條件、歷史人文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及產業結構、交通條件、對地理標志保護的意識等情況各不相同,柑橘類地理標志發展水平也不均衡。如廣西是我國柑橘種植第一大省(區),2019 年柑橘栽培面積占全國的16.75%,柑橘品種資源豐富,地理標志保護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目前廣西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柑橘類產品并不多,僅占全國總數的9.09%,位居全國第5 位;四川的柑橘面積居全國第4 位,但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柑橘類產品卻居全國第1 位;福建的柑橘面積居全國第8 位,但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柑橘類產品數量卻居全國第3 位。此外,各省(區)對柑橘類地理標志效益的開發水平參差不齊。從2021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來看,榮登2021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前100 位榜單的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中,僅有5 個省(區、市)涉及,其中四川有4 個,廣西有3 個,重慶和江西均為2 個,福建1個。其他的如湖南、湖北、廣東等擁有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較多的省份未有相關產品榮登2021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前100 位榜單。
近幾年,在國家綠色發展、品牌興農等大背景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發展較快。但總體看地理標志產業規模還較小,地理標志品牌也僅在本產品區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不強;此外缺乏深入提升品牌內涵的意識,致使“重注冊輕使用”現象普遍存在,地理標志的保護和經營不能有機結合起來。目前,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頻率低,僅有38 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被企業核準使用,尚有270 個約87.66%的地理標志產品沒有企業申請使用專用標志。加上監管體系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以次充好競相仿冒地理標志產品,破壞了地理標志產品的市場形象。
地理標志商品保護制度的技術性根據就是標準化法規。目前,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的標準數量還較少,在現行有效的61 項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中,從標準層面來看,國家標準和團體標準均為9 項,其余的43 項為地方標準;從標準的類型看,產品標準占比達到85.25%,缺少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標準,以及相應的檢測方法標準,且部分標準標齡較長,超過10 年標齡的占到22.95%,因此我國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標準體系尚未形成,不能滿足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實際需要。
從全國情況來看,行業協會是我國柑橘類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注冊的重要主體。如在柑橘類地理標志商標中,以行業協會作為申請人占注冊主體總數的56.39%。行業協會是介于政府、農民之間的一個重要組織,它在聯系農民、農業企業、市場和政府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橋梁和紐帶作用[17]。但目前多數協會是由民眾自發建立的,其對地理標志注冊后的自律管理,如生產、加工、制造等缺乏必要的監督。運行機制中還存在資源不合理配置、管理制度不完善、相關人才缺乏等問題,因此帶動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高,對內集中優化資源、對外協調競爭、推廣市場的經驗都還不夠豐富,未能在市場和農戶之間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制約了地理標志產品申報注冊工作。
我國柑橘種植分布全國近20 個省區,目前僅有14 個省(區、市)獲批了地理標志產品,潛在的柑橘類地理標志資源還很豐富。因此主產區相關部門應深入了解區域資源特征,挖掘整理符合地理標志保護要素的資源狀況,大力挖掘有產業規模、發展潛力、農耕文化基礎、歷史傳承的區域優勢柑橘類特色產品,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分級建立地理標志資源庫,有計劃、分步驟進行培育和申報,使更多的特色柑橘農產品戴上地理標志“光環”。此外,還要不斷提升地理標志的品牌價值和品牌影響力,爭取有更多的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入圍年度的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前100 位榜單。
各省(區、市)政府要借助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文化節等活動和新媒體,加大地理標志產品推介力度和宣傳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重要意義;同時還要積極推動和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使用柑橘類產品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打造地理標志品牌;并積極落實征地、融資、稅收等優惠政策,推動企業帶動地理標志品牌效應,切實提高地理標志使用效能;要強化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作用,完善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產銷監督體系,建立“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多層次的監管機制,促進地理標志的科學使用。此外采取有效措施如開展專項保護行動,嚴厲打擊地理標志產品侵權行為,切實維護地理標志產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地理標志產品需要構建其對應的技術規范標準,以此來更好地進行產品的規范化生產與實行產品保護制度。結合當前我國柑橘地理標志產品產業發展重點和生產特點,應從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統籌考慮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加快急需標準的制定力度,建立健全柑橘類地理標志產品標準體系,嚴格執行地理標志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和質量要求,從源頭加強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監管,保證產品品質;推動地理標志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從原料、生產、加工、貯運、流通、銷售全流程跟蹤,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要充分發揮柑橘類地理標志行業協會的主體作用,除不斷健全其運行機制和體制外,各級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還要不斷加大扶持力度,重視發揮行業協會在地理標志注冊、品牌宣傳、市場推廣、維權打假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此外,在柑橘主產區可通過政府引導,發動龍頭企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種植大戶、銷售大戶等經營主體行動起來,組織引導他們按照標準化培育地理標志產品,提高生產者進入市場的組織化水平,抵御市場風險,提高特色品牌的市場競爭力[18]。加大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積極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形成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產業集群,才能更進一步擴大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