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超,林 玲
(1 內江師范學院招標采購中心,四川641100)(2 內江市農業科學院)
四川省地處我國西南內陸,從古至今,農業一直居重要的核心地位。四川省特色水果享譽全國,近年來更是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四川省果樹農資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筆者嘗試從四川省果業發展特點和果樹農資市場現狀2 個方面綜合探析果樹農資市場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同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以期為四川省果樹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四川省地理環境優越,農作物種類繁多,主要農產品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四川省農業發達,作物一般為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主要種植小麥、水稻、油菜、水果、桑、茶等。據四川省和國家統計局年鑒數據可知,2019年末,全省耕地實有面積672.3 萬hm2,其中油菜122.3 萬hm2、小麥61.1 萬hm2、稻谷187.0 萬hm2、玉米184.4 萬hm2、果園74.5 萬hm2[1]。水果產業是全省現代農業“10+3”十大優勢產業之一,主要有柑橘32.3 萬hm2、葡萄3.6 萬hm2、枇杷3.2 萬hm2、水蜜桃3.3 萬hm2、獼猴桃4.0 萬hm2、梨6.7 萬hm2、蘋果4.6 萬hm2[1-2]。2020 年,四川省園林水果產量為1 083.6 萬t,同比增長8.3%[3]。
豐富多樣的氣候類型為四川省果樹資源的多樣性和果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四川省水果產業品類豐富,包括熱帶、亞熱帶、溫帶各種水果,而且地勢起伏大,平原、丘陵、山區均適合水果種植。不僅如此,由于氣候多樣,地勢立體,可以實現不同品種的成熟期錯位,即使同一品種,也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的種植熟期不同。尤其是近年來,四川省水果發展迅速,并逐步發展為極具特色的“早熟+晚熟+多生態型”的果樹種植產業格局。目前,全省已形成一大批國內獨有的特色水果產業,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四川省水果產業已成為助推產業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是全省重點發展的10 大優勢特色產業之一。
由表1 可知,近年來四川省水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種植面積由2010 年的54.915 萬hm2增加至2019 年的77.654 萬hm2,產量由2010 年的707.74 萬t 增加至2020 年的1 221.30萬t。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的占比也逐年增加,分別由2010 年的5.14%和3.52%增加至2019 年的6.32%和4.14%。據統計,2017 年全省水果產值超過630 億元[4],2019 年全省水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5,其中,晚熟柑橘、檸檬、血橙、紅心獼猴桃、石榴等特色水果面積和產量已躍升全國首位[5]。

表1 四川省果樹種植面積和產量及全國占比
四川省豐富的立地條件和氣候類型,造就了種類繁多、優勢品種突出的水果產業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已建成了產業集聚規模大、優勢競爭力強的特色水果品牌,如龍泉山脈水蜜桃、晚熟柑橘、攀西晚熟芒果、會理石榴、蒼溪獼猴桃、鹽源蘋果等。以攀枝花果業發展為例,近年來攀枝花市將自然氣候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市場占有率逐年擴大,2017 年其最大的水果產業—芒果種植面積已達2.3 萬hm2,年產量15 萬t,產值15 億元[6]。2020年,四川省《川果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方案》明確了今后川果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方向,預計2022年水果綜合產值要突破千億大關;在果業布局上,水果項目資金將向30 個水果重點縣傾斜,形成5個優勢水果產業帶、8 個特色水果生產區。
近年來,在現代化農業產業和特色農業發展的背景下,四川省水果產業雖然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陜西、山東、廣東等水果大省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相關研究表明,2000—2017 年,四川省水果產業規模優勢指數呈現不斷遞增的態勢,而水果產業效率優勢指數卻在不斷減弱,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部分水果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瓶頸。比如特色產品紅心獼猴桃一直擁有“紅心獼猴桃看四川”的美譽,但近年來隨著潰瘍病的發展,全省獼猴桃產業遭遇很大損失[3]。枇杷產業發展也遭遇同樣難題,品種單一,受病蟲害、凍害的影響較大。從加工水平來看,全省水果的初加工率僅60%,采摘至商品的過程中損耗率較高,水果加工產品還停留在初級水平,主要生產罐頭、濃縮果汁等[3]。此外,全省整體道路硬化率不高,尤其是偏遠山區,導致果業的機械化進展、水果電商及水果品牌培養等方面相對落后。
我國農資市場經歷了集體化和市場化2 大時期。其中,集體化時期的農資市場基本在國家管控下發展,農資市場是由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供銷社體系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共同組成的農資生產與流通體系。該體系由于國家的強力介入,確保了全國農資的低成本供給,使之成為農業生產的公共品,能夠最大限度地服務于農業生產。此時期的農資價格基本與糧食價格掛鉤。市場化時期,國家對農資市場的開放是一個緩慢遞進的過程。1989 年《國務院關于完善化肥、農藥、農膜專營辦法的通知》強調各級供銷社是農資專營的主渠道,但對基層的農業“三站”(植保站、土肥站、農技推廣站)農資經營開始有所放開,允許其批發價訂貨,以零售價有償轉讓給農民。1992 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化肥、農藥、農膜經營管理的通知》明確將農資公司和農業“三站”統稱為“農資經營單位”。以化肥為例,1998 年《國務院關于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和2009 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的連續發布,開始全面放開化肥的經營權,隨后農藥和種子經營權也逐漸開放。至此,我國農資市場開始有各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逐步進入農資的流通領域。綜上可知,農資市場集體化向市場化的轉型過程并不是短期內完成的,國家的控制力量退出農資市場,大概經歷了10 多年循序漸進的過程。相關研究也證明,至今農資集體化制度仍對農資流通體系和部分農資產品的定價機制產生著深刻影響[8]。因此,我國目前的農資市場體系仍然保持著集體化時期所形成的農資流通網絡,市場化以后進入農資市場的私人資本,也多通過此網絡對接農戶。這就必然導致農資市場的價格競爭機制與市場需求脫節。研究證明,農資市場產能過剩與農資價格的不斷攀升將長期并存[9-11]。
在全國農資市場的大環境下,四川省農資市場除了具有全國市場共性外,還有其特殊性。由于四川省作物種植結構復雜,種植規模不大,尤其是水果種植不像廣西等地高度集中,目前生產者整體的農資關注和購買意識差。但是,部分地區作物經濟價值高,如特色水果和茶行業,這些地區的農資需求和購買行動較高,因此,四川省整體農資使用水平不一。從農資行業從業人員來看,區域類農資經銷渠道從業人員普遍專業素質偏低,農資市場發展滯后于南方市場,市場風險大。農資市場的生產廠家仍主要以省級客戶經銷為主,基層二線客戶自身發展及專業知識、經營能力、資金實力等還有待提高。
2.2.1 果樹常見病蟲害及農藥概況
四川省的果樹農資重點市場主要有成都周邊、眉樂地區、攀西地區、川北及成渝地區。成都周邊種植的果樹主要有葡萄、枇杷、桃、臍橙,葡萄和枇杷主要分布在龍泉區和雙流區,桃主要分布在龍泉區。其中,葡萄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褐斑病、黑痘病、炭疽病等;枇杷主要病蟲害有褐斑病、炭疽病、葉斑病、梨木虱、介殼蟲等;桃主要病蟲害有流膠病、縮葉病、食心蟲等。眉樂地區種植的果樹主要有柑橘、臍橙、血橙等,主要分布區為東坡區、丹棱縣、蒲江縣、金堂縣。柑橘類果樹的主要病蟲害包括瘡痂病、樹脂病(砂皮病)、炭疽病、白粉虱、介殼蟲、紅蜘蛛等,而且柑橘類水果采摘后的貯藏期還會發生炭疽青霉綠霉、酸腐、蒂腐等病蟲害。攀西地區種植的果樹主要有蘋果、梨、石榴、芒果和檸檬,蘋果和梨主要分布在漢源縣和鹽源縣;石榴主要分布在會理縣和德昌縣;芒果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市。其中,蘋果和梨的病蟲害較相似,病害有斑點落葉病、輪紋病、褐腐病、腐爛病、黑星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黃粉蚜)、食心蟲、梨木虱等。川北及成渝地區種植的果樹主要是檸檬,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瘡痂病、黑星病、紅蜘蛛等。
殺蟲劑方面,每年的2—4 月需求量最大,主要用于防治小麥、油菜蚜蟲,其次是果樹蚜蟲、花蕾蛆、紅蜘蛛、介殼蟲及其他作物蚜蟲;5—7 月以防治水稻蟲害為主,以及果園紅蜘蛛、介殼蟲等;8—10 月重點防治果樹病蟲害,用藥以高檔產品為主;11—12 月用藥主要為反季蔬菜和果樹清園為主。果園殺蟲劑主要有毒死蜱、吡蟲啉、殺蟲雙、阿維菌素等,其中,毒死蜱主要用于防治柑橘類果樹的潛葉蛾和紅蜘蛛;吡蟲啉主要用于防治蚜蟲,用量較大;殺蟲雙主要用于害蟲防治,用量較大;阿維菌素主要用于蘋果和柑橘園,用量較大。以上殺蟲劑都是用在四川省種植面積成規模的作物上,市場容量大。
殺菌劑方面,果樹病害的初發期在每年的1 月底,主要防治黑星病、黃斑病、桃樹流膠病等,進入4 月使用殺菌劑要升級產品,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在農作物病害防治過程中,常見的藥劑有代森錳鋅、丙環唑、多菌靈、咪鮮胺等。其中,代森錳鋅廣泛地用于各種果樹上,如柑橘、蘋果、香蕉、梨等,用藥量較大;丙環唑主要用在香蕉、葡萄上,該藥劑對香蕉葉斑病有特效;多菌靈是一種廣譜性殺菌劑,對多種作物真菌病害有明顯的防治效果,使用作物多、范圍廣;咪鮮胺近幾年用量增長也較快。
果園常用的除草劑主要有草甘膦、精喹禾靈、草銨膦、氯氟吡氧乙酸等,其中使用量最大的是草甘膦,尤其在葡萄園。在四川省各地,氯氟吡氧乙酸對豬秧秧等雜草具有較好的清除效果,市場潛力很大,是具有戰略性的產品。
2.2.2 四川省化肥施用概況
2019 年,四川省化肥施用量(折純)為222.77萬t,其中氮肥、磷肥、鉀肥和復合肥施用量分別為103.53 萬、41.37 萬、15.78 萬、62.09 萬t[1]。由于四川省不同區域的農業發展水平和自然地理因素差異明顯,造成區域間化肥施用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統計數據顯示,成都平原區、盆地丘陵區的化肥施用量遠高于省內其他地區[1]。區域化肥施用的不均衡性,還與農民的知識水平、農作物種類、灌溉條件、耕作技術、交通條件等相關。果園化肥施用量相對糧食作物較少,但也存在個別區域或個別村落果園化肥施用量嚴重偏高的問題。
2.2.3 四川省農資企業發展現狀
農業綠色高效發展是未來發展趨勢,一般的農資企業兼顧農業科研、產品研發、農資生產和銷售等多個方面。四川省位居我國西南,其豐富的氣候條件和農業種植結構,蘊藏著巨大的農資市場容量和商機。據報道,2020 年,農藥企業向中西部進行產業轉移的步伐明顯加快,農化產業正以千億級投資規模構建中西部投資新格局[12]。全國百強農化企業中30 余家企業的抽樣調查反饋顯示,從有利于農藥可持續發展層面分析,農藥產業轉移最理想的投資地區依次為黑龍江大慶,甘肅蘭州,四川南充,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寧夏寧東、玉門及遼寧阜新。四川省農藥行業投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目前,來自東部的江蘇豐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禾本作物保護有限公司已分別確定在廣安、南充2 個市化工區投資。南充化工區農藥項目的總投資已達57億元。其中,四川禾本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投資16億元的項目已經開建,還有5 家農藥百強的投資項目在開展前期安評、環評[12]。
為了進一步分析四川省農資企業的發展現狀,筆者整理統計了部分農資企業發展概況[13]。由表2可知,四川省本土農資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的科技投入,以及技術服務到戶的科技人員培訓和科技人員配置。如四川利爾作物科學有限公司越來越重視高端產品草銨膦的研發和推廣。與草甘膦相比,草銨膦見效更快,除草范圍更廣,安全性更好,且能用于淺根系和裸露根系作物上,但草銨膦價格貴、市場接受度較低。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選擇關注小宗經濟作物,不僅建設了自己的科技測試基地,而且技術服務到村,手把手指導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技術和使用方案。成都新朝陽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重視發展農業綠色有機產品。四川蘭月科技有限公司依靠自己百年發展實力,尤其重視科研力量,在植物生長調節劑和生物工程等方面不斷開拓,且服務和商務分開,技術服務到農戶。

表2 四川省部分本土農資企業發展現狀
總之,四川省農資市場特征決定了農資廠家及經銷商的營銷人員必須放眼農資市場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市場策劃,把握市場脈搏,以為農戶提供高科技產品為核心,科學種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目前,經銷商及農戶對產品質量的關注開始超過對價格的關注程度,假冒偽劣產品退出歷史舞臺已成為必然趨勢。品牌戰略是農資廠家未來的經營之道。
廣西僅靠一個柑橘產業就支撐起了數百億的農資大市場[14]。四川省地處我國西南部,以高原、山地、丘陵、平原4 個特征形成了獨特的立體氣候,既有高寒氣候,又有熱帶雨林氣候及溫和的盆地,適合生長多種農作物。果樹作為四川省農業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農資市場的發展前景可觀。尤其是近年來四川省特色果品的快速發展,將為果樹農資市場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和市場容量。新時期下,應抓住機遇,充分發展自身優勢,從“川果”入手,打造優勢果樹農資市場。
四川省由于氣候溫和,作物常年生長,病蟲害無冬眠,致使病蟲害具有抗性嚴重、變異快、難防治等特點,最難防治的病蟲害有白粉病、銹病、霜霉病、疫病等。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83.3 萬家農藥相關企業,山東省以11.4 萬家位列第1,河南、四川省分列第2、3 名。2020 年,農藥相關企業新注冊8.5 萬家,同比增長4.6%。作為當前全國農藥產業轉移的地區,未來幾年四川省勢必成為國內農藥市場的重點發展區域。新時期下,面對國內外兩大市場,可針對果樹病蟲害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以綠色安全為理念,重點突破生物工程和生物制劑,探尋高水平、高質量、高利潤的國內外雙循環的果樹農資發展路徑。
由于農民對農資的購買意識差,購買能力偏低,加上交通運輸不便,農資產品需求分散,縣級及鄉鎮級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貨批量小,形成了以省級代理為重心的輻射型銷售渠道格局。目前,四川省整個物流配貨還不完善,農資直銷模式還需一個過程。受地形地勢等的影響,電視廣告發展尚不成熟,大部分農村收不到有線電視,導致農資市場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做電視廣告。很多地區推廣新產品以召開經銷商及零售會議為主,進行產品、市場需求和營銷模式的交流,同時開展產品技術培訓。促銷模式則基本以鄉鎮或縣級為單位,進行下鄉逢會促銷宣傳、技術指導、藥效試驗、宣傳畫張貼、宣傳單發放等人力宣傳為主。具體選用推銷模式還需根據企業情況而定。此外,基層經銷商大部分還未擺脫夫妻店的格局,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差,市場營銷無法脫離傳統的經營模式。大部分經銷商、零售商的農資知識有待提高,廠家對經銷商的培訓工作也勢在必行。應加強和完善山區信息設施,增加農資科普,當地政府也可以聯合農資企業開展相關宣傳和科技下鄉活動,讓農戶真切感受到農資產品帶來的收入和福利,拓展銷售渠道和推廣模式。
在果樹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農藥的使用非常重要,一方面要確保果樹健康生產,提高果實質量和產量;另一方面要嚴謹用藥,一些毒性較大的農藥是被禁止使用在果樹上的。目前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已退出市場,但是果樹上不能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在農業上仍有需求。農民的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基本決定了用藥水平的高低,四川省西北部的用藥水平遠不及成都平原的用藥水平高,用藥水平高的地區自然是農資市場最興旺繁榮的地方。從用藥水平來看,當前農村的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務農的主要是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老農和婦女。尤其在偏遠高原山地,農民因施藥不當造成的藥害大量存在,施藥水平有待整體提高。此外,農民對農資的購買力低,導致目前總體上價位高的優質農資產品用量不大。因此,安全用藥用肥、減藥減肥、倡導多用生物藥劑、多施用有機肥的綠色農業發展理念仍需進一步加強和知識普及;同時,應以提高果農實際收入為目的研發新型低毒高效農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