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字經濟”成為中國與世界發生連接的最高頻詞匯之一。11月1日,中國商務部向《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保存方新西蘭正式提出申請加入這一協定。而在此前的10月30日和之后的11月4日,中國領導人連續兩次在國際會議上表明中國積極加入DEPA的態度,并表示中方愿同各方合力推動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2020年6月,新加坡、智利、新西蘭共同簽署DEPA,2021年1月生效。這一協定涵蓋商業和貿易便利化、數據問題、新興趨勢和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等16個模塊,對國際數字經濟活動和交流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規則安排,各國可根據需要選擇模塊加入。中國與DEPA發起國新加坡、智利、新西蘭都簽有雙邊自貿協定,這三國也是CPTPP重要成員。中國申請加入DEPA與申請加入CPTPP一脈相承,是中國多年來堅持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的題中之意。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2020年,全球47個國家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到32.6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3.0%,占GDP比重為43.7%。其中,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5.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長9.6%,增速居世界第一。
在中國,數字經濟已是許多地方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新“引擎”。杭州提出建設“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2020年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高于全市GDP增速9.4個百分點;北京提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2020年其數字經濟總量占GDP比重已超40%;天津則提出打造數字經濟創造新供給、數字社會滿足新需求、數字政府優化新環境“三位一體”的“數字天津”,計劃到2023年將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5%以上。
特別是,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數字技術在中國的應用更加廣泛,越來越多的服務貿易由線下轉到線上,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做,大家還都在摸索,但是要轉型這個共識已經達成了。其重要性,往大了說是中國崛起、彎道超車的重大機遇,同時也是政府大幅度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所有企業提升效率的工具和必由之路。數字化轉型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答錯了、答慢了,都等于是在后退。中海智庫本期重點關注——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