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現在有了這些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整條村的生活環境都比以前變得好多了!”在汕尾市陸豐潭西鎮新埔村,村民們表示,污水治理設施的建成運轉,統一收集處理村里的污水,村里再也見不到污水橫流,生活環境變好了,身體健康也得到保障了。
2021年,廣東省政府將“新增1000個以上自然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為全省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更是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確定為首要任務全力推進,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治理成效。
到群眾中去? 摸清“底數”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文明和諧。”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負責人表示,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是生態環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到群眾中去,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坐言起行,今年上半年,省生態環境廳牽頭開展了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摸查,全力組建了多個專業科研機構參與的第三方技術隊伍,用時5個月對全省21個地市5.77萬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情況進行現場摸查調研。
在現場調研中,摸查隊員們戴著草帽、卷著褲腳、拿著撬井蓋用的撬棍,每到一個設施點,都認真檢查設施是否有正常運行,并深入各個村莊積極與鎮村工作人員、村民溝通,了解他們對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運行的評價意見和改進建議。“其實,有很多污水檢查井設施并不規范,井蓋上經常是長滿野草或被泥土埋在地下,但村民都會提前幫我們將井蓋打開,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隊員王工說,這些細節都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村民對污水治理的渴望與支持。
正是通過全面摸查,基本摸清了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今年9月底省政府出臺《深化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的指導意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水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明確到2025年,珠三角地區基本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0%以上。
截至11月15日,全省納入民生實事辦理儲備庫的1054個自然村已完工,對照“新增1000個以上自然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求,全省已完成民生實事辦理任務。對照各市的民生實事辦理任務,廣州、深圳、韶關、東莞、陽江、湛江、茂名、肇慶市8個市已率先完成,汕頭、佛山、河源、惠州、中山、江門、清遠7個完成率達80%以上,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也提升至40%以上。
協調多部門? 召開現場會
今年10月27日,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暨廁所革命、集中供水現場會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省領導高度重視,會議規格高,參會人數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省政府還分別與汕頭、河源、中山、茂名4個試點市簽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任務清單。
“這次會議內容豐富,包括現場調研、參觀技術裝備展、觀看視頻宣傳片、多項協議簽訂儀式、‘一網統管’和信息管理平臺展示等,全面部署了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工作。”水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為做好這次會議的組織工作,水生態環境處制定了詳細的分工方案,細化到7大項30小項工作,逐一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人,扎實地完成了各項籌備任務,有效保障了會議的順利舉辦。
為落實本次會議有關部署,省財政、住建、發改、自然資源、國資委等部門在資金、項目建設、價格改革、用地、國企參與等方面積極做好政策保障,推動落實到位,各部門形成齊抓共管、優勢互補的工作合力。
送技術指導? 幫扶不停步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業技術性強,如何針對鄉村具體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最合適的方式是擺在治理中的一道難題。
“我們會同省有關部門組建了專家技術團隊,分赴各市開展跟蹤指導,切實幫扶地市解決實際執行中的難題,提高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決策的科學性、系統性,也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技術方面的支撐。”據悉,除了加強督導服務,水生態環境處還牽頭聯合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共同舉辦裝備技術展示會,并精心篩選業內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展示推廣治理技術、工程案例,搭建政企需求對接平臺,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更專業、科學。
“下一步,我們還將聯合省有關部門,開展民生實事辦理情況督導調研和評估認定工作,加強技術指導和宣傳推廣。”水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發揮省級技術團隊的作用,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技術研究,積極組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培訓,做好對各市行動方案的技術指導與審核把關,并加強宣傳引導,及時總結推廣行之有效、可借鑒的經驗,不斷提高農民參與度、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