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霞,李雙民,孫偉明,溫曉蕾,馮麗娜,蘭淑慧,霍佳歡
(1 板栗產業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秦皇島 066004;2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河北省特色園藝種質挖掘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3 昌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板栗黃化皺縮病是一種植原體病害,近年來北京懷柔在2007 年發現了板栗上的植原體,并定名為板栗黃化皺縮病(Chinese chestnut yellow crinkle,CnYC)[1]。朱曉清等[2]分別于2009 和2010 年板栗生長季節對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和九渡河鎮2 個板栗主產區進行板栗黃化皺縮病抽樣調查,證實了發病植株中植原體的存在。植原體是不具備細胞壁結構的原核生物,目前已發現與植原體相關病害多達1 000余種,在我國發生的也有100 多種,常引起如叢枝、小葉、花變綠(葉)等典型或特有癥狀[3]。由于植原體難于實現體外培養,針對該類病害的高度抗性品種又很難獲得,實際生產中該類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靠清除染病的植株,杜絕侵染來源[4]。
近年來通過對冀東冀北板栗產區進行了系統調研,板栗黃化皺縮病在興隆、寬城、遷西、遵化等地導致了大量樹勢衰弱、不長栗蓬或空蓬多,甚至死樹現象,部分縣區已經有對發病板栗樹進行了砍伐。由于該病的傳染性特點,該病害已經成為了目前制約板栗產業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各地有關林業部門及監管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嚴防該病害的傳播與蔓延。
該病在結果樹上表現較多,樹齡越長發病越重,而且發病有由點到面的發病過程,剛開始發病的栗園是零星出現病株,隨后逐年擴散傳播,病樹增多。對于單株發病栗樹,從新梢頂端會逐漸出現葉小、黃化、皺縮現象,下部葉片有不均褪綠等癥狀,枝條變脆、節間明顯縮短,空蓬數量增多,病樹板栗不僅有晚熟現象,有的還會出現二次花,病樹上的栗果果皮褶皺、果仁干、癟、小,空,失去食用價值及商品價值。
近年來,我國北方板栗產區,尤其是在冀東和冀北板栗主產區,發生了一種俗稱“板栗小葉病”的病害,筆者所在團隊結合形態學鑒定和分子生物學鑒定顯示,其病原菌為植原體(Candidatus.Phytoplasma.castaneae),利用NCBI 中的Blantn 進行對比,冀東和冀北地區“板栗小葉病”病原菌與北京懷柔區板栗植原體Ca.P.castaneae 和韓國板栗植原體Ca.P.castaneae的相似度分別為99.44%和99.60%,此把冀東和冀北地區發生的“板栗小葉病”確定為板栗黃化皺縮病(Chinese chestnut Yellow Crinkle,CnYC)。同時發現在生長季板栗葉片和枝條不同階段植原體的檢出率不同,在落葉前期的檢出率較高,說明生長季節植原體在植物體內的分布不同。
植原體在植株間的傳播主要依靠刺吸式口器昆蟲傳播,也可由帶病的植株、砧木、接穗和嫁接等傳播。通過觀察,目前品種之間有抗病性差異,主要集中在早熟品種如燕山早豐發病普遍而且嚴重,晚熟品種也有發生但相對較輕。土壤瘠薄、肥水條件差、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等樹體衰弱的栗園發病較重。
4.1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重視程度 由植原體引起的板栗黃化皺縮病,發病有一定的隱蔽性,初發癥狀為枝梢頂端葉片表現為葉小,葉黃,似缺肥、缺水狀,整株栗樹表現為樹勢衰弱,易被栗農和相關部門忽視,而且一旦發病,病原的傳染性強,目前還未見根治的相關報道,也未見有抗病品種、免疫品種的報道。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及栗農的培訓工作,了解該種病害的危害、掌握該種病害診斷技術及防控技術,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當前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
4.2 加強檢疫,控制病害傳播 嚴格執行苗木及嫁接接穗等無性繁殖材料的調入和調出檢疫審批程序,避免攜帶板栗黃化皺縮病植原體病原的傳入和傳出,徹底隔絕傳染來源。杜絕從病區、病樹及疫區栗樹上采集接穗嫁接或出售,禁止出售病苗,從而切斷病苗和病接穂的傳播途徑,避免人為傳播。
4.3 建立無病的種苗繁育基地 在加強檢疫的基礎上,做好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建立無病的種苗繁育基地,規范管理,為栗農提供優質健康無菌攜帶的苗木和接穗,保證板栗栽培生產健康發展。
4.4 加速抗病良種選育進程 板栗育種選種工作亟待加強,盡快篩選抗板栗黃花皺縮病的種子資源,進一步從當地實生老樹中選育板栗抗病品種,為病害防控及根治提供可能。
4.5 加強做好病情、蟲情監測預警工作 板栗主產區各級林業管理部門、板栗商會、合作社、種植大戶及栗農要加強板栗黃花皺縮病病情的監測調査,密切關注病情發生、傳播蔓延情況,同時注意傳毒昆蟲的監測與防控,避免由刺吸式昆蟲的傳帶而導致的傳播擴散。
4.6 加強栽培管理,壯樹防病 肥水管理及修剪等栽培管理措施也是防控植原體病害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條件栗園,增施有機肥,增加磷、鉀肥使用,合理修剪,適量負載,改善樹體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各種病害能力,達到壯樹防病之目的。
4.7 病樹采用樹干輸液治療技術 秋季收獲后落葉前或春季萌芽后進行鹽酸四環素等樹干輸液治療,春季展葉期加強肥水管理,減緩或抑制樹體發病,從而促進枝葉的健康生長,提高樹勢。
4.8 采取“治蟲防病”技術 由于刺吸式昆蟲通過刺吸植物傳播板栗植原體,因此生長期防治刺吸式害蟲可切斷板栗黃化皺縮病的病菌傳播途徑。板栗展葉期懸掛粘蟲板誘殺葉蟬等刺吸式昆蟲,也可在蟲害發生初期及時使用殺蟲劑來消滅傳播植原體的刺吸式昆蟲,從而達到預防病害發生及控制病菌傳播的目的。
四環素等抗生素類進入植物體后對植原體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使病株得到恢復,但不能根治,經過長時間的生長,有可能板栗植株再次表現癥狀,這一現象在生產中還需各級部門及栗農給予密切關注,謹防病害再次復發、傳播、蔓延。另外,使用抗生素治療植物病害時,如果使用不當,特別是高濃度使用時也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長期、大面積濫用抗生素,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污染,對公共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使用抗生素時要特別小心,謹慎管理,密切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