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雅,張曉英,徐秋良
(河北省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050000)
桃產業作為河北省三大水果產業之一,在推動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經濟振興與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隨著桃產業的迅速發展和消費提升,河北省平原區和半山區的桃園凸顯出一些問題,土壤有機質含量顯著減少、農藥化肥使用超標、勞動力生產成本大幅上漲、栽培管理技術體系不完善、優質果品供應不足,都制約著桃產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土壤耕作是影響果樹產量和果實品質的關鍵因素,在栽培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1]。果園生草能夠優化果園環境,改善果品品質,降低投入成本。目前,歐美、日本的果園土壤管理均以生草為主,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及社會效應,而在我國,生草覆蓋的果園面積還不足10%,且仍處在試驗試用和小范圍推行的階段[2-5]。近年來,果園生草技術已經在蘋果[6-9]、梨[10-12]、葡萄[13-15]、柑橘[16-17]、獼猴桃[18-20]等果樹上報道,而桃園生草研究相對較少,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總結生產經驗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闡述了桃園生草栽培的應用優勢及相關技術,并進一步提出了在河北省的發展對策,旨在為同類地區開展桃園生草栽培工作提供參考。
1.1 保護生態環境 常年清耕管理使得河北省一些桃園地面裸露,表層土壤易發生水土流失,而該土層又是有機質和礦質養分含量較高的活化土壤,一旦流失后,將降低肥力,加劇生態衰退[21]。桃園生草不僅能夠改變土壤的結構和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縮小土層溫差,而且可以固持土壤,減少地表徑流,肥沃土壤,調節果園小氣候[22-28],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1.2 提高果品品質 桃園生草后,夏天出現的極端高溫得到了緩和,抑制了雜草蔓生,優化了生存環境和養分供應[29-30],同時為天敵繁衍、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減少了病蟲害[31-32],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頻率,對發展綠色有機果品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1.3 增加果農收入 采用桃園生草,既減少了清耕所需的勞動力成本,降低了化肥、農藥的生產投入,又提高了果品產量和品質,從而增加了果農的收益。
2.1 草種選擇
2.1.1 自然生草 宜選留莖葉匍匐、低矮、須根多、木質化程度低、耗水量小、適應性廣等特點的草種,主要有稗草、薺菜、早熟禾、蒲公英、馬齒莧、狗尾草、車前草等。需要去除藜、茼麻、反枝莧等植株高大、木質化程度高的雜草,刺兒菜、茅草等串根性雜草,菟絲子、牽牛花等纏繞性雜草。
2.1.2 人工種草 宜選擇有較強適應性,植株矮小,覆蓋期長,生長快,根系淺,耐陰、耐踐踏,與桃樹無共同病蟲害或寄主關系的草種。可選擇豆科草種白三葉、紫云英、紫花苜蓿、毛葉苕子等,也可選禾本科草種黑麥草、高羊茅等;十字花科二月蘭也可作為備選草種。
2.2 種植技術
2.2.1 前期準備 播種前清除桃園中石塊、雜草等雜物,結合土壤墑情進行澆水,之后旋耕、整平、耙細。
2.2.2 生草位置 距離主干40~50 cm 以外生草,樹盤下清耕。
2.2.3 自然生草 利用土壤中自然宿存的草種萌發生長,并及時去除惡性雜草。
2.2.4 人工種草
2.2.4.1 播種時間 春播一般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秋播在8 月中旬至9 月上旬,適合多年生、越冬性強的草種。土層淺、水資源匱乏的山地、沙地果園,可在雨后趁墑播種。
2.2.4.2 播種方式 有條播和撒播兩種方法。條播播種行距為15~20 cm,播后用釘耙摟土覆蓋;撒播播前需對地塊稍加劃鋤,播后用釘耙按照同一個方向將種子輕耙入土中。兩種方法播后均需要鎮壓。
2.2.4.3 播種量 土壤墑情好,用種宜少;土壤墑情差,用種宜多。部分草種條播的播種量見表1,撒播的播種量較條播增加20%~30%。
表1 不同草種條播的播種量
2.2.4.4 播種深度 對于沙壤土和壤土的地塊以及大粒種子適宜深播,而黏重的土壤、小粒種子應該淺播。部分草種的播種深度見表2。
表2 不同草種的播種深度
2.2.4.5 補種、更換草種 漏播或出苗較差的地塊可選擇適當時期進行補種,以增加草群體數量。草種種植3~5 年的桃園宜更換草種。
2.3 管理技術
2.3.1 施肥 不專門針對果園生草進行施肥,根據桃樹的生長情況,按需施肥。
2.3.2 澆水 人工種草后宜采用噴灌的方式及時澆水,保證出苗率。土壤封凍前,及時灌凍水1 次,以保持20 cm 以內土層濕潤。其它生長時間,根據桃樹實際需水量要求進行正常灌溉,不需要專門針對草進行澆水。
2.3.3 雜草清除 苗期和雨季要注意雜草清除工作,不應使用化學除草劑。
2.3.4 刈割 草種生長高度≥40 cm 進行刈割;秋播草種當年不刈割,越冬后第2 年,進入正常刈割管理。全年刈割次數依據草種的生長情況而定;留茬高度一般10 cm 左右,禾本科草要保留生長點,豆科草要保留1~2 節莖。
桃園生草刈割下來的草應該覆蓋在樹盤下或收集起來堆積漚制堆肥。部分草種的刈割管理情況見表3。
表3 不同草種的刈割管理
2.3.5 病蟲害防治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好白粉病、銹病、地老虎、蠐螬等主要病蟲害的防治。
3.1 加強政府支持 桃園生草栽培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部署安排,進一步加強引導、督促、跟蹤、檢查工作,同時還可以進行財政補貼,如依據果農實際生草面積給予現金或草種、割草機等實物。
3.2 做好宣傳工作 充分運用各種媒體和多種活動形式做好推廣宣傳,發動果農積極參與,將桃園生草栽培技術的具體要求、應用效果、注意事項宣傳到戶,提高果農對該栽培模式的認知度,自覺采用生草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學特性,建立桃園良性生態環境。
3.3 加大培訓力度 建議相關部門聯合行動,加大投入力度,凝練桃園生草栽培的知識,形成簡單易學的系統技術,通過舉辦現場培訓班,分享經驗,也可以錄制視頻課程,供果農線上學習。
對列入生草栽培項目示范基地范圍的農戶,重點開展技術培訓服務,使其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廣大果農自覺、主動接受,確保桃園生草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取得實效。
桃園生草能夠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變土壤結構和物理性狀,改善果園的生態環境,促進果實品質的提升,同時也可減少果園用工成本,增加農戶收益,為綠色防控病蟲害、生產健康果品創造條件,適時適地推廣桃園生草模式,有利于加快我省桃樹栽培管理制度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