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 李宇瑩
70余年砥礪前行,我國實現了舉世矚目的偉大飛躍。黨團結帶領人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挑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形成了具有顯著優勢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是其中之一。實踐反復證明,無論是抗擊自然災害,防范重大疫情,還是興建重點工程,舉辦國際賽事,在任務艱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必須廣泛凝聚共識,始終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只有集中力量,步調一致,才能抓住重點、實現突破。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回顧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奮斗史、復興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在“集中力量辦大事”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歷史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幫助我國在短時間內實現趕超發展。當時各方面條件都很落后的中國,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開啟了現代化進程。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深刻意識到,只有集中力量,腳踏實地辦好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才能加快提升綜合實力,改善人民生活,鞏固國際地位。為了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進程,黨領導人民攻堅克難,開發大慶油田、研制“兩彈一星”、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這些都是舉國同心辦大事的成果。改革開放以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必要性開始充分顯現。通過結合發展實際,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國農村積貧積弱的面貌大大改善。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等戰略,東西部地區發展更加協調,實現了資源的良性循環和優勢互補。從防洪水、抗非典、辦奧運,到應變局、平風波、化危機,正是由于我國始終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成功戰勝一切風險挑戰,不斷邁上新臺階,實現跨越式發展。進入新時代之后,“集中力量辦大事”更是成為了重要法寶。無論是攻關像國產航母這樣的重大科技項目,還是建設像港珠澳跨海大橋這樣的國家重大工程,僅僅依靠一個地區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如今,全球發展日新月異,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國內發展面臨新局面,只有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凝聚起全國人民的力量,充分發揮體制優勢,才能超越局部利益、短期效益的紛爭,更好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恩格斯曾提出歷史合力論,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原理作為形象比喻,將個人意志與歷史結果充分結合起來,核心思想是:在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協調下,凝結眾多人的力量和意志,就能夠形成推動歷史發展的巨大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矚目成就充分證明了歷史合力論的科學性。首先,歷史合力論強調經濟基礎起決定作用。我國實施的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是我國能夠成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國得以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靈活運用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共同推動經濟社會良性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其次,“集中力量辦大事”與“凝聚眾人意志,相互支撐形成合力”的內涵相互契合。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是充分發揮人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集中各方力量,為了同一目標努力。通過相互配合協作,形成巨大合力,共同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中華民族所擁有的共同的物質基礎、發展目標和利益追求,為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奠定了堅實基礎。再次,“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核心和關鍵是“人民戰爭”。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人民,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實質就是帶領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最后,“全國一盤棋”同“歷史是沿著合力整體方向發展”的思想相一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對不是一件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干成的事情,必須要舉國同心,接續奮進。目前,我國發展已進入重要階段,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將面對諸多挑戰和不確定因素,只有繼續用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重要法寶,堅持大團結大聯合,才能保證“十四五”戰略目標規劃的順利落實。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不是虛空的理論推演,而是在長期探索中形成的科學體系,有著充分的實踐邏輯。以2020年為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黨帶領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快速采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打贏了這場無聲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同時,我國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目標,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考中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在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國的制度優勢得到充分彰顯,也再次證明了“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抵御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法寶。(1)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國上下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迅速采取有力措施進行科學防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地紛紛組建醫療團隊馳援武漢、國務院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多部門攜手攻關疫苗藥物研發、武漢火神山醫院十天建成,實踐證明,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始終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廣泛凝聚共識,是我國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制勝法寶。(2)決勝脫貧攻堅戰必須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黨的相關會議以來,我國集中各方力量,堅持落實精準扶貧、社會保障兜底等政策,構建起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扶貧體系。經過8年接續奮斗,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然而,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要想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奮斗目標,必須一鼓作氣,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把握脫貧攻堅正確方向,在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的同時,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把最后的短板補齊。(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在我國發展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戰略意義。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樸素愿望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小康夢想從未如此清晰。中國能否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全世界都在關注。在這“最后一公里”的沖刺階段,只有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咬定目標、盡銳出戰,才能運用制度威力,克服艱難險阻,繼續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
黨的相關會議強調,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風險挑戰層出不窮。為了更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繼續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萬眾一心,激發干勁,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張藍圖繪到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領導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堅定核心和根本保證。十八大以來,黨集中力量辦成了許多大事,全國對口支援新疆、主辦世界政黨大會、建成港珠澳跨海大橋等,這些成就無不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國理政能力。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百年奮斗取得的輝煌成就已經充分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促改革的水平,才能凝聚起全黨乃至全國人民的磅礴偉力,從而推動我國實現更好發展。
我們黨來自人民,根基在人民,始終依靠人民。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時刻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作為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推動我國發展最廣泛最堅實的基礎,辦大事的根本力量源自人民。沒有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就不可能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強化大局意識,堅持全國一盤棋,才能做到行動統一、運轉有序,才能齊力畫好同心圓,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輝煌。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
要想更好地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必須堅守黨的初心使命,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推動形成更加完善的路徑機制。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日益成熟,黨的執政水平不斷提高,權力運行體系科學高效,確保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順利實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綜合運用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高效組織、協調推進,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建設。只有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高“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運用制度威力化解風險挑戰,才能更好地維護人民利益,適應新的時代特征和發展要求。
人民有難,軍隊當先。無數事實證明,強國必先強軍,“集中力量辦大事”離不開人民軍隊的參與和支持。我國人民軍隊素有能打硬仗、勇挑重擔的優良作風,無論是保家衛國戰爭,還是重大工程建設,無論是抗擊自然災難,還是重大疾病防控,在大風大浪來臨之時人民子弟兵們總是沖在最前面,他們的無私付出收獲了群眾“解放軍來了人心定”的稱贊和肯定。軍強才能國安,新時代下要想更好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保衛紅色江山,維護民族尊嚴,就必須要加強人民軍隊建設,走好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鑄造世界一流軍隊,確保國家繁榮穩定,人民幸福安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持續奮進辦大事的制度,是包容創新辦大事的制度,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在這一制度的巨大優勢下,我國實現了高效率發展,增強了核心競爭力,提升了國際地位。征途漫漫,唯有奮斗。新時代新征程,要想成功化解風險挑戰,再創發展奇跡,就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緊緊依靠人民,不斷完善相關體制機制,繼續增強和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舉國同心,向著“兩個一百年”偉大奮斗目標進軍,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揚帆遠航,用實踐向世界證明:中國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