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縣水土保持監督監測站 劉曉萍,薛麗媛
水土資源作為我國基礎性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目前出現的水土資源流失的現象,這就要求在水土流失方面要加大治理力度和監管強度,強化日常水土監管工作,進一步落實落細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合理使用要求,才能夠最大程度地遏制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最終達到保護生態和資源共生的目的,因此,針對于日常的監測工作,要嚴格落實水土保持價值的認知,對于實際生產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各類水土流失問題,要做到有目標有方向的精確分析,確保在日常工作中高質量地完成水土保持和監測工作。
志丹縣位于陜西省西北部,地處黃土高原丘壑地區,周邊毗鄰安塞吳起、靖邊、甘泉、復線合水、華池等地,從空中俯瞰志丹縣南北狹長,東西較寬。同時志丹縣地處于暖溫帶半干旱大陸型氣候帶常年氣候較為干燥,降水不均,導致在志丹縣內水資源分布較為貧乏,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79.4毫米,而多年平均蒸發量高達1157毫米,由于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加之在年內降水范圍分配不均,使得其6月到9月有河流汛期并且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總量的74%左右。因此針對于汛期期間的主要河流及水系的日常監測提出了重要要求。
由于志丹縣多年平均降水479.4毫米左右,轄區內每畝土地占有水資源的量相對于全國平均水平約占16%左右,屬于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1],加之轄區內對于石油工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導致對于地下水資源出現了過度開采,還嚴重威脅到農業生產用水。
受城市發展需要和石油開發需求導致的在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出現了水資源利用不當的情況,例如河道污染,斷流和地下水位下沉等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極大制約了志丹縣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土資源防治工作的開展。
施工部門對于水土資源保護性監測的認識程度不夠[2],在監測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工作態度,消極怠工,致使在水保監測過程中對于水資源的看護防治,沒有做到真實情況,真實記錄,再加上相關部門對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常常在招商過程中以犧牲水保監測設備監測為代價換取招商機會,致使在建設過程中,對于監測工作沒有做到及時的跟進,更有甚者,在監測設備的投入上,明知監測工作對于后期發展極為重要,但是由于利益的需要故意推脫了之,對于因有的項目監測沒有做到及時有效的跟進,導致在一些項目完成后,才委托相關監測部門進行監測,缺失了對于整個施工過程中的完整動態化的監測。同時在開發的過程中,對于建設項目的水保監測,也出現了缺失的情況,雖然國家在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管理辦法中,對于相關建設施工項目,必須按照監測要求,定期同步的開水保監測工作,在主體項目竣工完成之前,要首先對于水保監測設備進行,施工完成驗收,并且要提交相關的水保監測報告,作為整個施工過程中的水保設施驗收的重要材料和憑證,但是有些地區因為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在相關項目的審批驗收上,缺乏監測部門的定向聯系和管理,導致在此類項目的水保監測驗收環節沒有做到應有的監督,進而致使項目在未達到國家要求的水保監測標準的情況下投入運行。
具體的水保監測過程中仍然出現一部分監測人員,由于其自身在個人能力上缺乏應有的監測水平[3],導致在真正的工作過程中,不能夠具備真實有效的監測,其次,在相關的監測經費的配置上,沒有落實到位,使在一些特殊的項目,沒有采用駐點監測的方法,導致監測效果不盡如人意,最后在一部分監測人員的心理上沒有堅守監測工作的底線,私自收受相關建設單位的財務知識在監測工作的匯報上,主動為相關施工單位進行開脫,沒有落實自身應有的監測工作,不利于后期水保監測工作的提升。
在監測手段上,由于大部分的水保監測主要以地面定點監測和機動巡查監測為主,而監測的設備主要以測釬,全球定位系統等傳統的監測工具,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對于相應監測設備和監測工具的升級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設備資金投入不足,致使先進的監測設備和工具并未落實到具體的水土監測過程中,導致在一些數據的監測上并沒有達到應有的監測標準。同時在監測網點的分布上也出現了分布不均的現象,例如在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出現了集中監測密集型設點的現象,然而,在水土流失較為輕微的地方,則缺乏應有的監測,對于相關點位的布置,也沒有做到及時地跟進,致使在監測數據的完整性上沒有做到宏觀的整體全面的檢測,導致在相應數據產生上出現以偏概全的情況。是由于水土監測工作的特殊性,導致其在監測要求和后期研究上需要有極強的專業性,對于其研究的具體方面,也不僅限于專業面上,在涉及的專業類型上較為繁多,同時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政府和人民對于環保的意識也在提高。而水保監測作為環保監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監測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尤其是針對于水保監測的基礎性研究,還處于薄弱階段,相應工作者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對于水保監測的認識程度不夠高,認為其只屬于數據收集和程序編寫范圍內沒有深入到基礎理論性的實際研究中,導致在相應水保監測的研究尚缺乏應有的發展,在日常的水保監測數據交流上沒有做到數據共享和數據平臺完善,致使在研究和落實的過程中對于數據的整理缺乏應有的廣度和深度,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相關經費的投入沒有到位,另一部分是針對于水保監測數據在收集整理過程中,監測人員沒有落實自身責任,做到精準有效的監測,加之監測機關的考核力度沒有跟上,致使監測數據誤差較大的情況時有發生,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水保監測的發展。
對于出現的資源型缺水問題,水保監測部門要及時地與政府相應部門進行溝通,根據志丹縣實際發展情況進行節水用具的推廣和節水管網的搭建。例如在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等水資源保護的節日,通過短視頻互聯網平臺,微信等一系列手段進行水土保持法規的宣傳,進而達到提升社會各界對于水土資源保護的意識,營造社會對于水土資源保持工作的積極氛圍。
嚴格落實對于轄區內生產建設項目的日常巡回檢查,依法依規地按照項目施工所需標準進行水土保持法的監督工作,強化項目施工單位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和施工后,對于水保監測的責任,督促施工單位在水保監測的過程中根據項目施工所需的要求出臺相應的水土保持方案,同時,針對于未按照水保監測審批方案中的要求的施工監測項目要做到依法依規的進行限時整改。
由于轄區內存在黃河流域生產建設項目,因此要嚴格地按照黃河流域生產建設項目水保專項整治活動的要求,結合上層統一安排組織專人定期地針對全縣范圍內的三十余個生產建設項目,做好排查監測工作,并且及時的建立不合格項目的整治方案,嚴格根據水保法進行違規項目的處罰,做到定時定期高效的檢測。
打破傳統的水保監測觀念,立足于轄區內的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認真落實相關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水保設施監測驗收工作,針對于水保工作中出現的監管不到位的情況,水保監測部門要加強對于相應施工單位的監管聯系。嚴格按照水土保持法中,對于項目施工的具體要求和標準,做到精準驗收,對于沒有達到相應施工建設要求的項目,不予驗收,對未通過國家要求的水保監測要求而私自投入運行的項目,要做到依法關停整治[4]。
相關部門加大投入,針對于監測設備的落后情況,要有目的,有規劃地進行設備更新換代,進而保證監測工作的更好實施。例如,借助水利部下發的遙感監管圖斑,組織相應的骨干成員進行消耗任務,針對于轄區內出現的百余個疑似違規違法的擾動圖斑,做到依法查處[5]。
嚴格根據水土保護法,全面深化水保執法的力度和監督管理工作的深度,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還要嚴格的針對于相應的生產建設項目進行水保補償,征繳工作針對于檢查過程中要全面貫徹事中事后監管力度,加強由于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預防工作。
總而言之,在水保監測的實際工作過程中,我站要落實敢于創新、勇于堅守的工作態度,積極地引進現代化的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制定完善有效的監測管理制度進而保證實際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還需加強與相關縣委,縣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之間的聯系,對于水利工作要做到總體規劃,要嚴格按照國家水利發展改革大局的需要,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同時,以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為根本目標,嚴格遏制人為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最終達到提升全縣水保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