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 程惠
特別是對青年干部的職業培養。青年干部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角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重要保證。在青年干部的職業發展過程中,應踐行延安精神的精髓,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堅定的政治方向為理想信念,同時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職業發展的思想路線,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努力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將延安精神作為職業發展中的精神支柱,以便青年干部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早作規劃,學習知識,錘煉意志,勇于實踐,培養情懷,為國家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一代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前途。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青年干部理應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變革圖強的延安精神。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積累了各種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背后所蘊含的堅強意志與理想信念推動著中華民族不斷在歷史長河中進步、成長,使中華民族慢慢走向獨立、解放。其中延安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艱難歲月中的精神支柱,對整個中華民族以及中國共產黨產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社會中,當代青年干部時刻面臨著形形色色的誘惑,對整體的職業發展規劃或多或少受到社會多種因素的影響,雖然青年干部整體呈現積極向上、健康的風貌,但也必不可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當代青年干部受急功近利社會風氣的影響,往往急于求成。當代的青年干部多是高學歷人才,充滿朝氣與活力,對待工作充滿憧憬與熱情。然而在基層的鄉鎮工作中,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大部分工作和想象存在差距,導致部分青年干部在剛到鄉鎮任職時有很多的不適應。鄉鎮基層設施不完善,生活條件也較為艱苦,面對錯綜復雜的環境,挑戰無處不在,脫貧攻堅戰注定是一場硬戰,基層民眾的生計問題、農村改革等都是棘手的問題,導致部分青年干部缺乏職業理想信念的支撐,怕苦怕累,不愿意在基層繼續工作。
二是當代青年干部自以為是,學而不思。首先,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快餐式的信息造成了人們對知識掌握浮于表面,形成了“知識枯竭”的惡性循環,青年干部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浮躁的學習心理。其次,由于工作的性質與特點,青年干部在時間的管理與分配上難以有集中的時間進行知識的鞏固與升華,導致知識的碎片化。最后,青年干部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理論學習脫離實際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延安時期,國家的中上級領導干部組織領導下級成員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中學習培訓,組織勞動人民“自己動手”“大家動手”,在整場運動中,領導干部沒有絲毫的消極態度,在他們的思想與行動中,依舊與群眾在一起,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深入到群眾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與延安時期相比,青年干部在職業學習中應調整學習態度,消除消極心態,實現溫故而知新,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謙虛學習態度。除此之外,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學習反思,為更好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奠定基礎。身為青年干部,尤其時刻謹記學習永無止境,要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心態,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做一名合格的、情系大眾的優秀干部。
三是當代青年干部往往忽視職業道德,忘記服務的宗旨?;仡櫻影矔r期,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領導人民群眾搞生產運動、勞模運動,正是因為有了黨中央帶領群眾一同直面困難、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領大家,才將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起來,凝聚成堅不可摧的抗戰力量,共同抵御外敵,最終為贏得抗戰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動力和精神動力。而當代青年干部由于初出茅廬,自身沒有建立起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對群眾工作缺乏經驗,導致為民服務的意識薄弱,難以做到為民所想、為民所用,甚至有些青年干部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隱瞞事實,各種信息未實現公開透明,對于群眾的利益置之不顧或是敷衍了事,沒有落實到問題的根源。以上種種消極的做法,都將阻礙青年干部的職業發展。
當今世界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動,中國正處在發展、復興的關鍵時期,風險和挑戰接踵而至。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有朝氣的一股力量,在民族發展的道路上,中國青年任重而道遠。青年干部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擔負著時代委以的重任。延安精神理應成為時代發展的模范精神,弘揚延安精神也是傳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品質,是時代的呼喚、是時代的號角。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青年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深受各種社會利益關系的誘導,如何將延安精神延續至今,并且將延安精神與新時代相融合,最大化地發揮延安精神所蘊含的精神品質,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塑造正確的職業價值與信念。理想為人生方向指明前進的道路,沒有理想信念,人生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無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們從取得民族解放,到改革開放時期尋求經濟發展,再到跨進新時代的大門、走上中國社會主義道路,都始終堅持黨的統一集中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正確的政治方向,貫徹實施了黨制定的方針政策,才使我國平穩過渡,順利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轉型。青年干部要切實掌握紅色教育核心要義,多吸“理論之氧”、常補“精神之鈣”,學習延安時期求真務實、敢于擔當的精神,確定共產主義信仰,用堅定的理想信念練就金剛不壞之身,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和重大挫折,都能經受得住考驗,都能吃苦耐勞、勇往向前,做一個讓老百姓信服、滿意的人民干部。所以對于青年干部而言,必須具有政治鑒別的敏銳性,保持“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政治定力。
做新時代的奮斗者,首先要認識好新時代。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新時代充滿了機遇與挑戰,新時代的進步離不開廣大青年干部的付出與努力。中國革命的發展歷程也告誡新一代青年干部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要與中國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而在當今社會的瞬息萬變中,利益成為干部為人民服務的動力,反腐倡廉作為備受重視的工作,國家大力開展反腐敗斗爭,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的有效機制。在國家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延安時期的“整風運動”有十分值得借鑒的經驗。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在不斷儲備知識理論的同時,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創造出更適合時代發展的事物。在傳承延安精神的基礎上,找準方向,校準黨性,將創新意識作為延安精神的時代特征,鼓舞和動員青年干部在職業發展中,嚴格以“好干部”標準要求自己,在新時代下更好地承擔歷史使命。
弘揚延安精神,踐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始終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躬身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既身入又心入,身心俱入,深入到群眾集體中,不僅將自身與群眾緊密聯系起來,又能保持謙虛的態度,聽取群眾的意見,接納群眾的建議,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弘揚延安精神,培養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青年干部作為時代的領軍人物,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必須以身作則、不懼風雨、埋頭苦干,扎根于基層,不斷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把延安精神貫徹到底。發揚與傳承延安精神,培養青年干部堅守初心、求真務實的品質,幫助他們處事嚴謹、注重實際,透過表象看清事物本質,挖掘自身更多閃光點。作為社會主義接班干部應虛心學習、充實自我,要調查研究、講求實證,更要主動追求進取、敢于創造。
延安精神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為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晶,對當今社會的發展、青年干部的培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在青年干部的職業發展中,理應用延安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切實做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用延安精神引導青年干部在崗位上做正確的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對自身的職業有更清晰的了解。
相關鏈接
延安市,簡稱“延”,陜西省地級市,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偯娣e37037平方千米,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介于北緯35°21′— 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西安以北371公里。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全市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