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賢
本文通過對區域建材業——預拌混凝土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現狀、對策進行分析,從產業鏈、綠色發展視角給出思路,旨在從單一產業著手,帶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以期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效果。
恩施自治州系全國最年輕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的西部,處武陵山脈,是土家族、苗族居住聚集地,全州常住人口為346萬人,下轄六縣二市。建材行業的發展與全州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十三五”期間,全州建材行業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共有各類建材企業合計56家(規上企業43家,不含砂石料企業),其中預拌商品混凝土企業42家,占建材產業市場主體的75%;預拌混凝土生產線78條,設計年生產能力超過1900萬立方米,總投資達18億元。企業分布為:恩施市12家,利川市9家,宣恩縣5家,來鳳縣4家,咸豐縣3家,建始4家,巴東3家,鶴峰2家。
恩施州的建材、地材屬于典型的資源性產業,建材市場受制于地理交通環境及建材產品特殊性因素影響導致產品外銷無力,地域輻射范圍有限。而隨著銷售半徑的擴大,其運輸成本逐漸攀升。從銷售半徑來看,預拌混凝土銷售半徑在35公里以內。全州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直接決定了全州預拌混凝土行業年度產量及產值。
從設計產能與實際銷量規模來看,截至2021年底,全州獲得預拌混凝土專業資質的企業42家,設計年產能合計1900萬立方米,2019~2021年度平均銷售預拌商品混凝土約600萬立方米,產能利用率不足32%。現正在申報預拌商品混凝土專業資質的企業有3家,按照120萬立方米每年的設計產能計算,在現有市場規模的情況下,產能利用率將低于31%。
從銷售收入及繳納稅收情況看,2019年預拌混凝土銷售650萬立方米,產值21.3億元,繳納稅收1.3億元;2020年銷售570萬立方米,產值19.5億元,繳納稅收1.2億元;2021年預拌混凝土銷售554萬立方米,產值21.5億元,繳納稅收1.13億元。近三年呈現出“雙降一升”的態勢,“雙降”:(1)銷量逐年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12%,3%;(2)稅收逐年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7.6%,5.8%,主要是市場需求下降及無序競爭導致。“一升”:單位產值在上升,從327元上升到388元,主要是原材料(水泥、砂石料)漲價因素導致。
一是產能管控乏力,現行有效的是通過項目規劃、立項控制新增產能,對現有的過剩產能缺乏清退機制。二是市場需求信息不明朗,企業投資過程中缺乏科學市場調研,單憑主觀意識決策、跟風投資,導致產能過剩。三是規劃調控有待強化,現行的縣域社會發展規劃未對產能過剩行業進行科學調控。
當前,州內大部分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仍較為傳統,專業人才匱乏,品牌意識不強,產品類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需要企業自身盡快轉變發展理念。全州預拌混凝土行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及時更新發展理念,采用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及時調整發展方向。
由于產能過剩,企業為了保運轉、保工資,被迫采取低價銷售、墊資銷售策略,導致企業應收賬款壓力加大,財務費用劇增,稅收下降,幾乎無利潤可言。個別企業的應收賬(貨)款,已超過一億元,實在是舉步維艱。扭轉頹勢,還需時日。
一是市場需求下滑。2020~2021年度商品房銷售下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項目數量有所下滑,加上棚改項目退潮,大規模棚改帶來的市場需求正在終結。市場需求存在進一步萎縮的風險,“僧多粥少”的現象短期內可能進一步加劇。
二是材料款拖欠,追款難度大。由于商品房銷售大幅下降,房企原現金回款和資金還款計劃被打亂,工程材料款支付難度加大,最終導致預拌混凝土企業應收賬款進一步增多,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隨著嶄新的“十四五”發展時期到來,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加強城鎮建設,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譜寫鄉村發展新篇;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現代化網絡體系的發展思路。可以預見,隨著“七干兩支”鐵路網、“三縱三橫一聯”骨架高速公路網、“十一縱十一橫十一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網和恩施機場遷建項目、恩施高鐵站項目的落地,恩施州預拌混凝土行業將迎來一個充滿機遇的發展階段。
建材行業是基礎性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生活居住、社會基礎設施和政府重大工程建設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通過制定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對產能嚴重過剩的建材產品生產,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從土地規劃、綠色建材園區規劃上調控發展,營造出優勝劣汰又不無序競爭的市場。
主要發展方向是裝配式建筑、pc構件部品的生產。一是要加快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實施以綠色建材為主要目標的技術改造升級,推廣應用新一代先進工藝、裝備和新一代系統的節能減排技術裝備與設施,全面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水平,促進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二是提高產業集成度,支持優勢骨干龍頭企業向研發、設計、制造、物流、安裝一體方向發展,運用市場化機制推進產品主業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兼并(聯合)重組。三是圍繞裝配式建筑發展需要,推進建材工業與建筑業融合,開發生產建筑工業急需的結構材料、墻體和屋面系統材料等。有計劃地轉化過剩的預拌商品混凝土產能。
按照《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2020〕473號)、《湖北省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精神及要求。建議政府在政策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合理謀劃技術先進、規模適宜的砂石料開采企業,以保障預拌混凝土的原材料供應及質量的穩定。近年來,環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各類污染、落后的砂石礦企業不斷被關停,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一刀切”現象,恩施州曾一度出現砂石料嚴重短缺現象。目前全州砂石料生產處于規模小、非標準化、污染較大的生產狀態,建筑用石用砂必須改變多、小、散、亂的生產方式,向規模化、標準化、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