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健
(甘肅省涇川縣果品技術服務中心 744300)
按照重施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搭配中微量元素礦質肥,配施生物菌肥,重視土壤調理肥的原則,做到科學配方施肥。秋季施基肥可增加樹體貯備的營養,一般是9 月中旬至10 月中下旬根據產量來確定施肥量,有機肥的用量為1 kg 果1 kg肥,化肥的施用量為每生產100 kg果全年施入純N 1 kg、P2O50.5 kg、K2O 1 kg,其中氮肥、磷肥和鉀肥分別按照全年用量的50%、70%和10%與有機肥一起在秋季施入。在果實發育的2 次膨大期(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和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要及時追施高磷和高鉀復合肥,可以促進果實細胞分裂與膨大,促進果實著色。在果樹生長的不同時期,結合樹體營養狀況,進行葉面噴肥。
蘋果的需水關鍵期主要包括萌芽至開花前期、新梢旺長期、果實膨大期和封凍前期。尤其蘋果果實膨大期一定要保證適宜的水分,10~30 cm土層內土壤相對含水量不能低于60%。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會影響果實的發育,造成果個變小。生產上,一般采取覆蓋保墑等措施,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在有灌溉的條件下,可以采用溝灌、滴管等措施,滿足果實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生產上主要采用主干形、開心形、高紡錘形,自由紡錘形等陽光樹形,做到冬季修剪和生長季修剪相結合。冬季修剪時,注重調整樹體的骨架,667 m2保有枝量6 萬~8 萬個,通過短截、疏枝、緩放、回縮等手段,及時疏除大枝、強旺枝,緩放小枝和中庸枝,調節樹勢。生長季采用拉枝、疏枝、摘心、扭稍等措施,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的無效消耗,促進果實發育。
在霜凍易發地區,采用澆水,樹干涂白等措施推遲花期,果園放煙、樹體噴水等辦法預防霜凍,減少霜凍對坐果的影響,對栽植品種單一的果園,采用果園放蜂,人工授粉等措施提高坐果率。正常年份遵循疏果不如疏花、疏花不如疏芽的原則,落花后20~25 d完成疏果工作,疏除時間越早,越能減少養分消耗,生產大果。疏除病蟲果、畸形果,保留中心果、形正果。
一般采用干周法和距離法留果。富士等大果型品種每平方厘米干截面積留果4~5 個,嘎拉等小果型品種每平方厘米干截面積留果5~6 個。距離留果法一般采用生產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按品種和果型大小確定距離,如秦冠、富士等大果型品種,每隔25~30 cm距離留1 個果,中型果品種20 cm 留1 個果,嘎拉等小果型品種15 cm 留1 個果。可采用人工疏除、機械疏除或化學疏除的方法。
果實套袋是提高果實外觀,提高果實商品率,增加果園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是在蘋果落花后35~40 d 進行套袋,一般選用雙層三色紙袋,套袋后90~110 d 摘除果袋,結合摘葉轉果,鋪設反光膜提高著色。同時,為了保證果實的品質和產量,適當晚采也是增大果個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果農因為價格的驅使,采收越來越早,不僅果實大小沒有達到預期,果實的風味和內在品質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根據果實成熟度,采收后的用途以及預期的上市時間,再準確判斷采收時間。
按照綠色有機無公害病蟲防控的技術要求,采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防治措施,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病蟲害的有效防控。生長季注意防治蘋果白粉病、蘋果早期落葉病和葉螨、蘋果頂梢卷葉蛾、蘋果黃蚜等影響葉片光合功能的病蟲害,保護好功能葉片。花前清園和花后是許多葉部病害的主要防控時期。葉部病害常用的藥劑包括腈菌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福星等。波爾多液作為主要的防護藥劑效果較好,但不能與酸性農藥混配。殺蟲劑可以選用吡蟲啉、啶蟲脒、甲維鹽、苦參堿、滅幼脲等。農藥做到輪換使用,科學混配,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