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陳慧麗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正是因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使得國內民族文化的發展始終都具有長效化的特點。但是當前時代的發展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到了文化與生產的各個環節,在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因為沒有把握好文化的內涵與要點,導致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工作還具有提升的空間。本文接下來將分析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從當前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來看,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其中也含有現代文化,國內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的確是一個無窮的寶庫,少數民族的文化特點較為突出、鮮明,表現出來的重要性集中體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國的眾多少數民族同漢民族都是同生同長的民族,許多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都創造過自己的語言文字,因此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典籍,這些文化典籍在流傳的過程中,為我國歷史文化的形成貢獻了極大的力量,就目前文化研究的情況來看,關于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工作仍然處于不斷發現、不斷理解的狀態。由此可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研究工作,是全新時期下民族文化工作開展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之一。
其次,少數民族的文化形式多種多樣,所具有的內涵較為豐富。根據文化研究人員的深度研究發現,少數民族的文化成就常常表現在衣食住行、醫藥以及建筑等多個方面,或者說少數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無一不透露著文化的影子,而從當前少數民族文化大發展的背景來看,文化的發展一方面保留和傳承了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和容納了現代文化,形成了全新的狀態。所以,少數民族文化形式的多種多樣,也是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研究工作極為重要的原因價值所在。再次,少數民族文化具有獨特鮮明的文字載體。在我國的少數民族群體中,回族、滿族大多使用漢字,而其他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根據相關統計研究發現,從當前情況來看,國內一億多少數民族人口當中,大約有6000萬人在運用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尤其在邊遠民族地區,使用本民族語言和文字的人口比例更高。需要了解的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有關傳媒信息,都受到了本民族的喜愛,所以在開展傳承工作的時候,也就需要對此予以重視。
最后,少數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較為濃郁。眾所周知,國內少數民族所居住的地域極其遼闊,無論是海南島還是蒙古高原等,都廣泛分布,因為他們的存在使得整個中華大地充滿勃勃生機。另外,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地理環境,使得各個民族的文化呈現出了鮮明的地方色彩,綜合來看擁有高原文化、雪域文化以及農耕文化等鮮明形式。所以,少數民族文化具有的地域特色也是極為重要的體現之一。
根據實際研究發現,少數民族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呈現出了科學的特點,但是在信息化高度發展以及社會持續轉變的當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工作存在著明顯的問題。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文化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愈加明顯,這使得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處于劣勢。文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觀念形態在社會意識中的現象,他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獨立性。但是,在當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的獨立性卻被削弱了,在經濟上的強權衍生出了文化上的強權,所以經濟文化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在這樣的背景前提下,發展中國家的少數民族文化勢必處于劣勢,發展也會受到阻礙。另一方面,單向化的文化輸出會導致少數民族地區的思想意識受到直接沖擊,在思維層次上講,全球文化的交流應當是平等、雙向的,但是目前全球文化的交流上,表現出了單向化的趨勢,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在于發達國家利用自身的技術限制文化的良性傳播,對發展中國家的優秀少數民族文化加以排斥,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工作有較大的難點。
首先,少數民族的社會組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造成家庭生活的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某些少數民族地區的青年人都外出務工,家庭中都是一些老人和兒童,傳統的世代同堂的家族結構被割裂,民族文化傳承也不可避免出現了斷裂的現象。其次,某些少數民族家庭因為貧困、無知以及受到現代文化的影響,很少向子女傳輸本民族的文化。另一些少數民族家庭因為經濟條件的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心理,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也就使得少數民族家庭不再重視本民族文化的傳承教育,導致國家復興文化的工作開展存在較大的難點。
在國內少數民族地區教師的職業培訓中,大多數培訓更加注重的是各個學科的知識,而忽視了民族文化的傳承教育。無論是綜合大學還是其他大學,都尚未將民族文化傳承列為一門學科,所以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大多都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展開的。如此,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的職前培訓無法獲得時間和質量上的保障。另外,通常情況來講,民族文化傳承課程的教學是由班主任擔任的,這些老師都是擔任各個學科教學的重要力量。雖然他們接受過良好的學科教育,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們能夠掌握好民族文化,所以導致了民族文化傳承存在缺陷問題。
根據本文前兩個部分的內容分析,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工作開展的重要性,以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問題,在了解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之后,接下來需要對問題的解決措施有一個科學的把握。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內容:
文化傳承本身是一種文化的再生產,是民族群體的不斷完善,生存在該環境中的人才是文化的創造者以及傳承者,關于此點需要得到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落實到具體分析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核心應當是民族文化認同,大眾傳媒能夠通過傳播來實現少數民族族群的自我完善,對本民族文化價值觀念以及道德認同加以增強。從這些方面來看,少數民族族群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這意味著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應當注重調動少數民族的積極性。但是在文化消費和商業邏輯之下,大眾傳媒在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時候,沒有重視少數民族群眾,甚至將他們認為是無足輕重的人群。尤其是在許多媒介活動中,少數民族群眾穿著自身民族的衣服,如同演員一樣扮演著日常生活,需要了解到的是,此種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調動少數民族維護文化的積極性,所以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應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得他們能夠切實有效地承擔起保護自己民族文化的責任。所以,調動少數民族族群的主體性,使得他們成為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中堅力量,是需要把握的第一要點。
注重開辦少數民族鄉土教材教育工作,同樣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措施之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的古典詩詞、民間藝術等都進入到了中小學課堂,可以明確的是,這是極好的保護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少數民族同胞都擁有自己的文字,民族學校需要實現雙語教學,本民族文化在學校教育當中應當受到重視,應當在各個環節將少數民族固有的文化串聯起來。但是某些少數民族在教育過程中也的確存在困難,比如鄂倫春族,他們只有文字并沒有語言,所以要想實現雙語教育,難免顯得較為困難,那么在開展教育的時候,需要從根本上加以重視。除此之外,文化部門需要同當地教育部門一同選擇編寫鄉土教材,但要了解鄉土教材應當包括地方歷史、英雄任務以及民間藝術等等,鄉土教學需要納入到統籌教學計劃當中,有計劃、有目標地加以安排,當這些要點都能夠得到妥善開展,那么必定能夠使得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與傳承水平得到保障。
眾所周知,我國民族的傳統節日包括春節、清明以及端午等節日,在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傳承,這是世世代代相傳的精神文化紐帶,并且還會使得炎黃子孫的血脈緊密連接在一起。黨和政府部門把上述民俗節日列入到了法定節日中,這順應了全國民眾的心愿。但是因為我國民族較多,除了各民族共同擁有的節日之外,還需要注重的是少數民族民俗節日的傳承,可以在少數民族群眾中加強他們自身文化的宣傳力度,這是因為當代的少數民族年輕人對于自身文化的了解不多,如果不加強宣傳工作的開展,他們對自身文化的價值并不能準確把握,要想做好維護與傳承工作也就顯得較為困難。所以,從這一段文字的分析可以看出,注重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傳承工作,對于提升少數民族文化的活力是極為重要的措施之一,有關人員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上,對此予以高度重視與研究,力求做好整項工作。
上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分析,首先分析了主題分析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措施建議。根據對具體內容的分析了解到,全新時期下注重展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研究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相信隨著有關人員的持續研究與實踐,最終勢必能夠大大提升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力,從而為全國文化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