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財經大學 劉冰璨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進鄉村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養老服務作為“三農”問題中的一項工作,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時期已有將近十年的時間,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大陸地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為2.64億人,已占到總人口的18.7%。對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近10年的時間里升高了5.4個百分點,預計我國將進入一個更快速地人口老齡化時期。因此,要全面實現鄉村振興,解決農村養老服務問題和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質量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工作。
從全國來看,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而且農村老年人所占比例較高。相比于城市來說,農村人養老面臨的困境比較多。目前農村老年人養老顯現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救助為輔的一種養老狀況。中國自古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認為子女養育老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城務工、落戶,村里所剩的大多是即將失去或者已經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有的子女在村子附近務工,晚間回村可以照顧老人,有的在離村子比較遠的城市打工,假期才得以回村看望老人。除了家庭養老之外,農村城鎮有傳統的養老院,通過走訪一些傳統養老院發現,老年人想要入住必須符合一些要求,比如,有一些地方養老院要求老人無兒無女等,因此入住率不高。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農村的脫貧比例越來越高,經濟產業發展越來越好,但想要真正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還需進一步深思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
在大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的很多方面相較之前都有改觀,但農村老年人養老方面不盡完善,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種情形是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低、收入來源少,很容易和老人因為家庭瑣事產生矛盾。一般子女成家后多和老人分開居住,老年人得不到周到的照顧和贍養。一部分60歲以上尚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會外出打零工,以維持日常開銷。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不得不開口跟子女要生活費,如果子女本身生活也很拮據,矛盾就會加劇。嚴重的情況下,有的老年人迫不得已把子女告上法庭,索要生活費。更糟糕的情況是,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只是按時送三餐,根本沒有陪護和照料。另外一種情形是城鎮化的進程中,年輕人大部分進城務工,農村剩下的多是老年人和兒童,同樣無人陪伴和照顧,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較低,缺乏溫暖和陪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得不到根本保障。
目前農村地區的養老機構模式單一,主要是傳統的敬老院和養老院,為一些符合入住條件的老年人提供綜合養老服務。相較于城市養老機構而言,目前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養老機構整體環境較差,服務水平較低,缺乏專業的服務人員。環境差主要體現在服務設施陳舊、屋內衛生狀況堪憂等方面。同時現有的養老機構內部的服務人員基本都是從當地留守的農民中選用的,文化水平低,沒有經過專業的職業培訓,缺乏專業知識,不能很好地了解老年人心理和狀態,因此服務水平較低。個別地方存在服務人員辱罵甚至虐待老年人的情況。由于農村養老機構環境差、服務水平低,加之受傳統養老思想的影響,即使有條件的老年人也寧愿在家孤獨無人照顧,不愿意去養老院。
走訪很多農村發現,老年人大多是三五成群在村街中心坐著看來來往往的人流,看起來缺乏精氣神。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農村地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民增收顯著,但是人們的精神文娛生活比較匱乏,尤其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娛生活更是少之又少。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比如,村村建設健身體育廣場,增設運動器具,村村進行廁所革命,但是真正能改善老年人精神文娛生活的設施幾乎沒有。
加強“養老愛老孝老”觀念的宣傳,鞏固家庭養老的作用,通過制定養老方面的鄉規村強化家庭養老的主體責任,由某一具體行政部門對村中拒絕履行贍養義務的人進行具體追責,實施教育感化,加強“養老愛老孝老”觀念的宣傳,從而營造尊老愛老的良好環境。強化尊老孝老的觀念,鄉村可以定期組織大家觀看一些優秀宣傳片,讓尊老孝老的優良傳統根植到村民的心里,讓其真正體會到尊老孝老的重要性。鄉鎮村等也可以聯系一些高校,組織一些下鄉活動,把先進的思想帶進鄉村,通過講座或聯誼的形式讓大家知之行之。這些措施可以讓農村老年人感受到關愛,提升生活質量。
在“家庭養老模式”的基礎作用上,當地村鎮機構及負責人應積極探索新的養老思路,加強專業養老服務人員的培養,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質量。一是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相結合。社區養老不同于家庭養老,它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引入養老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等內容,主要形式有上門服務和社區托管。針對農村社區,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通過財政補貼或者市場機制等形式引入養老服務機構,參與到農村養老服務中。比如,建設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站或服務中心。二是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農村地區存在很多失能、病重的老人,他們需要護理、上門問診等服務。政府鼓勵衛生醫療結構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將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整合起來。三是儲備養老專業人才。政府可以出臺一些政策,組織農村有勞動能力的中老年人參加養老護理專業培訓,通過專業培訓提升這些人的護理能力,既可以解決其就業問題,又可以提高專業服務水平。除此之外,一些養老服務機構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方式,比如與地方職業教育學校或地方高校合作訂單式培養等方式,實現職業教學與就業無縫對接。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盡管農村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是相較于城市來講還有一定的距離。由于多方面的開支,大部分農村家庭省吃儉用,消費水平不高。政府可以通過招商引資或補貼機制引入社區養老服務,實施價格普惠政策,讓農村老年人有能力享受這些服務。比如,通過建設社區老年服務站的形式向農村提供一些服務,開設老年食堂,讓老年人享受日間照料服務;開設老年圖書館,定期舉辦一些讀書分享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開辦老年大學,教授傳統剪紙、刺繡、手工、舞蹈等內容,讓老年人老有作為、老有所樂。
相關鏈接
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
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