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李曉東,劉婕
農村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依靠基層黨組織的領導。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執政根基,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1]。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一方面是加強自我建設,教育、管理、監督、服務黨員,可以說是加強堡壘自身建設,另一方面是帶領群眾完成任務,就是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發揮堡壘功能。基層黨建為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和政治方向,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黨建工作的關鍵在“人”,基層黨組織培養了一批一心向黨、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優秀黨員,從而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方針策略,發揮“領頭雁”作用。鋪集鎮黨委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這一理念,積極創新工作方式、落實黨建責任、建設過硬組織,不斷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在“黨建+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新模式的實踐探索過程中,積極響應黨建引領工作號召,基層黨員干部充分發揮組織領導推動作用,團結帶領基層群眾開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鋪集鎮是山東省青島市重點建設鄉鎮。近幾年,鋪集鎮黨委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為思路導向,以加快構筑美麗宜居鄉村環境為目標,以增強鄉鎮人民的生活幸福感為宗旨,在基層黨建這一堅實堡壘的支撐下,進行了一系列針對“黨建+生態文明建設”模式的實踐探索。
農村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一步。鋪集鎮基層黨建為解決行路難、吃水難、垃圾處理難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大量資金、人員、政策等的支持,并且黨委堅持把黨員干部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認真度和積極性作為評判“四講四有”合格黨員的標準之一,黨員干部用切實行動向群眾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必然性,帶頭參加環境整治活動,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引領群眾共建生態宜居新家園。
(1)解決行路難問題,實現道路硬化。以前的鋪集鎮各村多以土路為主,一到雨雪天氣,路上十分泥濘,居民出門簡直寸步難行。為解決這一難題,黨委制定并實施“六縱六橫交通網絡全覆蓋”策略,對鋪集鎮的全部交通干道進行整改和翻修。基層黨委向各村撥款,村兩委組織帶領群眾修路,為確保工程質量,鋪集鎮黨委成立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整個活動的協調調度和推進落實。同時,村里的黨員干部發揮督導作用,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明確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抓好工作落實,以保證修路工程的順利進行。
(2)解決吃水難和污水處理難問題。為解決吃水難問題,鋪集鎮黨委制定“建設高標準自來水廠”舉措并監督實施,分別在彭家莊、高家莊、河北村建設自來水廠,形成了全鎮一體化供水網。個別村莊一體化供水網覆蓋不到,黨員干部向上級申請資金進行深水井打造工程,斥資為這些村莊挖掘深水井,以滿足村民的吃水需求[2]。為解決污水處理問題,鋪集鎮全面啟用污水處理廠,基層黨組織探索實施“農村改廁+污水處理”模式,投資新建污水處理廠以及進行路面硬化和雨污分流管線鋪設工作,使得污水處理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3)解決垃圾處理難問題。作為垃圾分類試點鎮,鋪集鎮各級黨委強化政治責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投入120萬元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和設施配置工作,投入400萬元為所有村莊建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設立150萬元專項獎勵基金,組建巾幗志愿服務隊,開展“潔凈庭院”“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動,引領村民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成良好風氣[3]。其中,鋪集鎮松園村建立了“村民自覺保持+物業統一收運+黨員督促監督+干群義務清理”的環衛清潔模式,村民們努力培養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不僅松園村如此,其他村村民也在黨員干部的宣傳推動下,為建設靚麗村莊作出貢獻。
為推動生態經濟的發展,鋪集鎮基層黨組織制定“人才回引”政策、創新發展模式、投資新項目建設,通過實施合理的黨建政策、建立優秀的黨員隊伍等措施來帶動生態經濟的發展。
(1)農村基層黨建引領生態經濟發展關鍵在“人”。為防止在推進生態經濟建設過程中出現后繼乏人的問題,鋪集鎮黨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制定“人才回引”政策,大力推動外出務工的優秀農民工返鄉發展,有意愿創業的及時給予平臺載體,加大對返鄉人員發展經濟項目的扶持力度,想參與到村“兩委”班子為民造福的要給位子,突出抓好黨員發展和村級后備力量培養,讓能者有位、干者有為。為了幫助返鄉人才盡快熟悉工作,黨委還制定“鄉土人才回引+導師幫帶”計劃,選派工作經驗豐富的黨員干部“一對一”指導工作,進行針對性學習教育,全面提升返鄉人才素質。截至2020年,鋪集鎮共回引200余名優秀人才。例如,鋪集鎮黨組織協調流轉土地400多畝,為回引人才徐敬偉提供場地,創辦“青康源農場”,發展生態旅游觀光業的同時帶動了閑置勞動力的就業。
(2)鋪集鎮黨委積極拓寬發展思路,[4]采取“黨支部+農戶”“合作社+農場”的模式,將發展農村合作社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效捆綁,通過黨員干部領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家庭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主體,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生產的整個產業鏈中,加強生態農業、有機蔬菜示范園區建設,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發揮里岔黑豬、膠河源有機蔬菜、老三東花生等一系列農產品的品牌效應,一大批特色農業項目在黨建引領下不斷提檔升級,帶動當地群眾增加收入、發家致富。
(3)鋪集鎮黨委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正風肅紀,提高黨員思想覺悟,要求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政治執行力以及督導作用,為打造幸福活力、生態宜居的中心城鎮提供人員保障。2021年,鋪集鎮舉行2021“項目落地年”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鋪集鎮總投資124.7億元,簽約10個項目進行城鎮建設,10個項目涵蓋教育、電力設備、智能制造、生物制藥、文化旅游等眾多領域。同時進行若干個項目建設,需要強有力的基層黨建工作作為支撐和保障。鋪集鎮黨委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嚴格加強黨員隊伍思想建設,倡導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要求鎮政府黨員干部以及各村領導班子本著為民服務的原則,以公正嚴謹的態度執行項目監督工作,保證新農村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基層黨建引領生態文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加強基層黨員隊伍建設,持續發揮黨員引領示范作用,開展對群眾的生態文化教育,樹立村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鋪集鎮在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重視生態文化建設,采取“黨員帶頭,先培訓后實施”的工作辦法帶動群眾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黨員帶頭”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的關鍵。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黨員干部必須率先提高思想覺悟,做到自身素質過硬,才能有效帶動群眾。首先,鋪集鎮黨委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貫徹生態保護相關政策,定期接受生態相關理論知識的教育和培訓,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其工作能力,以加強基層部門對農村生態文化的推廣能力。其次,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對黨員干部進行考察,通過設立“黨員先鋒”等機制激發黨員帶頭示范作用。
(2)黨建引領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宣傳。鋪集鎮黨委在全鎮大力宣傳生態文明教育,動員各村兩委組織召開村領導班子及其他村民代表大會,開展實地走訪宣傳動員活動,并利用鎮社區黨校、大學生村官宣講等方式,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提高村民生態和環保意識。以鋪集鎮沙河村為例,沙河村是環境優美示范村和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該村將黨的建設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成果充分轉化為黨員的精神動力,把轉變村莊的風俗民俗與改善農業村莊生態環境有機結合,便民服務廳、文體活動中心、文體廣場等設施應有盡有,黨員積極帶頭參加“五星級文明戶”“脫貧光榮戶”“最美家庭”等評比活動,全村涌現出若干先進榜樣。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為了更好地進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要不斷加強黨建引領。
第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各村具體情況大不相同,基層黨組織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各村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等探索不同的發展路子,對癥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以人為本,扎實推進[5]。基層黨建引領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要始終堅持“政府主導,村民主體”的原則,要尊重農村群眾的主體地位。黨員干部通過組織引導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使得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實際工作中引導和教育村民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進,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麗家園。基層黨委制定的一切措施都不能以損害群眾利益為前提,必須做到始終以人為本。
第三,總結經驗,自我反思。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一個是勇于自我革命的先進政黨。基層黨組織在鄉村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領導作用。
在一項項的工作中,要學會總結經驗,要敢于面對工作中的不足。只有在不斷反思中總結經驗教訓,才能不斷成長為優秀的領導班子。